以色列军队有黑人女兵 答案缘起一段爱情故事
以色列军队有黑人女兵 答案缘起一段爱情故事
由于居于四战之地,常年面临战争风险,以色列是日前世界上唯一要求所有妇女必须服参军兵役的国家。根据以色列的强制兵役制度,每个犹太女性年满18岁以后都必须服兵役21个月。只有已婚女性、已育女性,以及虔诚的犹太女教徒可以免除兵役。由于战备等级较高,许多女兵在平时也被要求携带或配备武器。
以色列军队中还有许多黑人女兵,这些黑人女兵并非外国雇佣军,她们也是犹太人。这些黑颜色皮肤的女兵是法拉沙人(Falasha),又称贝塔以色列人, 是信奉犹太教的衣索比亚人,日前有大约十几万定居在以色列。
一直以来,犹太人是很强调自身血统性和宗教性的民族,具有犹太血统和信奉犹太教是「犹太人」身份的首要条件。犹太人其实聚居在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战乱和宗教排斥,犹太人开始由巴勒斯坦向西亚、南欧和北非流散,后又流散到西欧、中东欧和美洲地区。形成了西方犹太人和东方犹太人,但这些犹太人都属于白种人。
以色列为何会有黑色皮肤的犹太人呢?
这要从三千年前犹太国王所罗门的一段爱情故事说起。
公元前1000年,在衣索比亚北部有个「士巴王国」,是一个古老而强大的王国,疆土横跨北非和东非,主要居民是东非黑人,女王马克纳治国有方,美丽而聪慧。这时正是犹太人最鼎盛的统一王国——以色列联合王国时期,定都在耶路撒冷,其国王所罗门是犹太人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执政四十年,被称为犹太人的「智慧之王」。
据《圣经·列王记》,士巴女王马克纳仰慕所罗门国王的才华和智慧,率领满朝文武,满载香料、宝石和黄金,跨过红海和亚丁湾,来到耶路撒冷与所罗门国王会面。士巴女王向所罗门国王求教,提出了种种难题,以试探是否像外界盛传的那样睿智。博学的所罗门王解答了「所有她渴求的,任何她所提出的」难题,令她极为满意。所罗门国王的奢华宫殿、精美宴席和犹太王朝的强盛。令示巴女王魂不守舍,两人都被对方的容貌和才智所倾倒,于是据野史记载滚了一夜床单。在士巴女王回国途中,生下一个混血的男婴,取名为埃布纳·哈基姆,意为「智慧之子」。这孩子后来继承士巴王位,称为「孟尼利克一世」。登基后曾专门赴耶路撒冷拜见生父所罗门国王,回国时带回许多以色列人。这些人同埃塞俄比亚当地黑人土著通婚繁衍,形成了一个信奉犹太教的种族。被称为「贝塔以色列」,中文的意思是「以色列家园」或「以色列儿女」。
公元4世纪,衣索比亚被新兴的阿克苏姆王国统一,号称「万王之王」的厄查纳国王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信奉犹太教的「贝塔以色列」遭到迫害和杀戮,人口数量急剧下降。面对宗教压迫,贝塔以色列逐渐分化为两个族群,一部分坚持信奉古老的犹太教,被当地人讥讽为「法拉沙人」,意为「外来户」或「被放逐者」。另一部分则皈依基督教,被称为「法拉什姆拉人」。由于宗教的排斥、北非的饥荒,以及义大利人的殖民统治,贝塔以色列人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上世纪70年代,家世、血统和宗教信仰都符合要求的纯粹的法拉沙-贝塔以色列人只剩下十几万。
由于法拉什姆拉人皈依基督教,与信奉犹太教的法拉沙人混居,犹太宗教的教规逐渐世俗化。许多法拉什姆拉人也说自个是贝塔以色列人,以表明血统的高贵。就连阿姆哈拉族出身、信奉基督教的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也自称是「贝塔以色列」。以色列建国以后,根据以色列《回归法》,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有权返回以色列。但以色列政府长期不承认贝塔以色列人是犹太人,也不接受他们移民。
1970年衣索比亚爆发内战,海尔·塞拉西皇帝宣布退位并被政变军方囚禁到死。因为饥荒和族群之间的屠杀,大批法拉沙人逃亡国外,生活悽惨。美国犹太人团体和以色列国内民众不断游说和施压以色列政府。从1974年开始以色列政府以「人道主义援救」的名义,接收法拉沙人移民。其中大规模的集中移民行动有两次,1985年实施代号「摩西行动」,将7000名法拉沙人空运到以色列。
1991年5月,衣索比亚又一次发生政变,以色列政府又紧急实施「所罗门行动」的祕密援救。在30个小时内,出动空以色列空军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和波音747大型货机,飞行41架次,将一万五千名法拉沙人空运到以色列,最多的一架被拆除座椅的波音747货机竟然装载了1120名法拉沙人。日前以色列先后共接收了13万多法拉沙人移民。

犹太教法典上面有一句话:「纵然全世界都抛弃我们,我们绝对不会抛弃自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