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杞和郭子仪 中国历史上千古一臣郭子仪 得到所有人信任

中国历史上千古一臣郭子仪 得到所有人信任
郭子仪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郭子仪被评价为“千古一臣”,这可不是虚名啊!
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郭子仪历经玄、肃、代、德四朝,身居要职。唐代史臣裴称赞他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君子不之罪。”意思是他拥有极大的权利,但朝廷上下却不忌讳;拥有极大的功勋,皇帝却不怀疑他有野心;他妻妾成群,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责备他。这说明他这个人是一个非常耿直,得到所有人信任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你能找出和郭子仪比肩的人吗?
郭子仪,生于公元697年,卒于公元781年。中唐名将,汉族,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被提拔成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唐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20多年,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公元780年,郭子仪被皇帝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次年,郭子仪去世,年八十五而寿终,赐谥忠武,追赠太师,配飨代宗庙廷。
北宋欧阳修由衷赞叹郭子仪:“猗与汾阳,功扶卒仓。”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郭子仪第六子郭暧的故事。
郭暧,唐代宗皇帝驸马,娶皇帝女儿升平公主。公元767年,郭子仪70大寿,家人皆来祝寿,独公主不来,郭暧气急,将公主很揍一顿。郭暧年轻气盛,口无遮拦,边打边说:“皇帝有啥了不起?我父亲只是不想做天子。”把公主骂回了皇宫。皇帝安慰公主说:“女婿说的话是真话,实情如此!你还是回去吧。”郭子仪知道情况后,气得将儿子郭暧囚禁起来,等待皇帝治罪。代宗皇帝将公主送回郭家,并安慰郭子仪说:“不痴不哑,不当亲家。小两口在私房里吵架,咱们做亲家的咋能当真呢!”郭子仪将郭暧痛打一顿,责令向公主赔礼道歉。这个故事即京剧《打金枝》的原型。
这个真实故事也从侧面告诉我们,郭子仪在唐朝的地位有多高。
就是这样一个“千古一臣”,就是这样一个令皇帝都敬畏三分的人,他惧怕什么样的人呢?
郭子仪功高盖世位极人臣之后,不仅妻妾成群,而且拜访他的人也多了。在每次会见宾客时,都有一帮爱姬侍女相伴。
但是每当御史大夫卢杞来拜访时,郭子仪就非常紧张,立马屏退所有陪侍的妇女,并盛装以待。
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大惑不解,问:以往父亲会见宾客,总是姬妾满堂,谈笑风生,为什么卢杞一来,您却屏退所有妇人?
郭子仪告诉儿子们: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生来相貌丑陋,面色发蓝。我怕妇人们见了他会讥笑出声。卢杞阴险狡诈,要是有一天他得了志,一定会为了报这一笑之仇,将咱们全家赶尽杀绝。
后来卢杞果然飞黄腾达,当上了大唐宰相,大肆报复性谋杀老臣,唯独郭子仪一家幸免。
在中国,人怕鬼,君子怕小人,这是几千年来的普遍现象。并且几千年以来,一直都是混混小鬼轮番上场,主宰中国历史大舞台。实乃中华民族不幸之总根源。
亲们,你们怕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