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造过什么字 是谁为武则天立碑? 为何碑上一个字都没有?
是谁为武则天立碑? 为何碑上一个字都没有?
乾陵
在西安市西北的梁山上,埋葬着女皇武则天和他老公李治,史称乾陵。
当年,黄巢动用40万大军盗挖过乾陵,在梁山上留下了一条深达40米的「黄巢沟」,最终也没找到乾陵地宫入口,无功而返。
冲这一点,武则天也不是一般皇帝所能比的。
她的乾陵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未被盗过的帝王陵墓之一。
黄巢沟
武则天墓前有两块石碑,靠西面的叫「述圣碑」,是为高宗李治立的,武则天亲自撰文,中宗李显书写,在碑文中武则天为丈夫歌功颂德,把李治好一顿夸,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
李治「述圣碑」

靠东面的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这块碑比李治的「述圣碑」还要大,而且碑头和碑座雕刻的纹饰更漂亮,在历代帝王的墓碑中都很少见。
武则天「无字碑」
史料记载,武则天在李治死后,亲自监督修建乾陵,无字碑在她生前就立好了。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为自己立一块比李治还要大而且没有字的碑呢?
关于立无字碑的原因,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武则天篡位建立大周后,内心一直愧疚不安,死后想把江山还给李家,但由于称帝的这段经历,使她对死后的境遇没有信心,害怕遭到世人的唾骂,因此留下无字碑悔过。
第二种:认为武则天死后与李治合葬。
自古以来,没有一陵葬二帝的先例,所以墓碑上的称呼很难确定,写女皇不合适,写皇后也不合适,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写。
第三种:这种说法根据古代帝王在宫殿左侧设「祖」位(太庙),右侧设「社」位(神坛)的制度,而武则天的碑正好在墓的左侧,代表宗庙,所以根本就不是碑,不用刻字。
第四种:也是人们最常说的一种,认为武则天生前立过遗言,不许在碑上刻字,把自己的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上述四种说法,细究起来并不准确。
武则天作为女流之辈,能爬上天子宝座,在男权社会,这是逆天大罪,如果让后人评价,首先儿子李显这一关就过不了,李显不可能给她客观的评价,这一点武则天肯定清楚。
还有就是武则天在碑文中把李治夸上了天,却为什么还要为自己立一块更大的碑?
除了对丈夫李治有些愧疚外,显然在治国理政方面,瞧不上李治,认为自己甩他好几条街。
而第五种说法比较靠谱:在武则天看来,自己虽为女人,但论雄才大略,绝对比李治强。
而且,在她统治期间,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政绩都摆在那里,只可惜,很多人看不到,总认为自己是叛臣逆贼。
所以干脆立无字碑,不做任何解释,与李治「歌功颂德」的碑文形成对比,让后人自己去比较。
这样反而比有字碑说服力更强,既没有给反对者留下口实,又显示了自己的谦虚大度,更容易获得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