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世民魏征的故事 揭秘:李世民为何拿女儿试探55岁的尉迟敬德?

火烧 2022-06-13 03:08:50 1059
揭秘:李世民为何拿女儿试探55岁的尉迟敬德? 导读:有一天,照旧是君臣间在说话,李世民说着说着忽然冒出一句:“朕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你,不知贤卿意下如何?”虽然这次不再是什么坏消息,而是天大的好事,可尉迟

揭秘:李世民为何拿女儿试探55岁的尉迟敬德?  

导读:

有一天,照旧是君臣间在说话,李世民说着说着忽然冒出一句:“朕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你,不知贤卿意下如何?”虽然这次不再是什么坏消息,而是天大的好事,可尉迟敬德所感受到的诧异和震惊却丝毫不亚于上次。因为这一年,尉迟敬德已经五十五岁了,而太宗皇帝本人也不过才四十三岁,他的女儿能有多大可想而知。

有人曾经把管理称为“权力控制的游戏”。如果从人与人之间利益博弈的角度来看,此言可谓确论。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论是古代的帝王,还是今天的一个组织领导,要想高效地运用权力,除了依靠明面上的制度和规则之外,更要有一些隐性的驭人手段。

在古代,这种隐性手段就是帝王术,称之为“恩威并施”。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而用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话来讲,则是――慈母的手中紧握钟馗的利剑。

那么,李世民又是如何一边扮演“慈母”、一边挥舞“利剑”的呢?

看看李世民如何处理与李靖、尉迟敬德、房玄龄等元勋功臣的关系,我们或许就能略窥李世民的驭人之术。

“慈母之手”与“钟馗利剑”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春天,李靖一举平灭东突厥,为大唐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凯旋回朝之日,本来满腔豪情准备接受嘉奖的李靖却突然被人参了一本。

参他的人是时任御史大夫的温彦博,弹劾的理由是“(李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旧唐书・李靖传》)。

听到自己被弹劾的消息,李靖就像从三伏天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里。得胜凯旋的喜悦还没退去,功高不赏的忧惧已经袭来。

“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

李靖一边硬着头皮入宫觐见皇帝,一边回味着这个让人莫名其妙的弹劾理由。

天知道温彦博人在朝中,他是用哪一只眼睛看见数千里外的乱兵哄抢突厥宝物的。就算他所说属实,可自古以来,在外征战的将士一旦打了胜仗,随手拿几件战利品也是常有的事,犯得着上纲上线吗?更何况,相对于“平灭突厥”这样的不世之功,那几件所谓的“虏中奇宝”又算得了什么?

李靖摇头苦笑。

这种事其实是可大可小的。往小了说,就是个别士兵违抗主帅命令,犯了军纪,大不了抓几个出来治罪就是了;往大了说,却是主帅纵容部属趁机掳掠、中饱私囊,不但可以把打胜仗的功劳全部抵消,而且完全有可能为此锒铛入狱、前程尽毁!

李靖大感恐惧。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会不会有一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翻云覆雨手正在那金銮殿上等着自己。

见到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李靖内心的恐惧几乎达到了顶点。

因为李世民的脸上果然罩着一层可怕的冰霜。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乎都在李靖的预料之中。李世民根据温彦博奏疏中提到的那些事端和理由,把李靖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然而却矢口不提此战的功勋。李靖不敢辩解,更不敢邀功,只能频频叩首谢罪。(《旧唐书・李靖传》:“太宗大加责让,李靖顿首谢。”)

后来的日子,李靖颇有些寝食难安,时刻担心会被皇帝找个理由灭了。有一天,太宗忽然又传召他进宫。李靖带着一种赴难的心情去见皇帝。

还好,谢天谢地!这回皇帝的脸色平和了许多。

李靖听见太宗用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对他说:“从前隋朝的将领史万岁击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回朝后却有功不赏,被随便安了一个罪名就杀了。这些事情相信你也很清楚。不过你放心,朕是不会干这种杀戮功臣的事情的。朕想好了,决定赦免你的罪行,奖励你的功勋!”

听完这一席话,李靖顿时感激涕零,连日来忧愁恐惧的心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喜获重生的庆幸和感恩。

李世民魏征的故事 揭秘:李世民为何拿女儿试探55岁的尉迟敬德?

随后,李世民就下诏加封李靖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并赐食邑(与前共计)五百户。

又过了几天,李世民又对李靖说:“前些日子有人进谗言,说了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朕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你可千万不要为此介怀啊!”随即又赐绢二千匹,拜李靖为尚书右仆射。

那一刻,李靖真的有一种冰火两重天之感。几天前还在担心被兔死狗烹,现在居然频频获赏,并且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如此跌宕起伏、乍起乍落的境遇真是让他不胜欷[、无限感慨。

换言之,李靖算是结结实实地领教了一回天子的“恩威”――一边是皇恩浩荡,如“慈母之手”化育万物;一边又是天威凛凛,如“钟馗之剑”森冷逼人。李靖在感恩戴德之余,不免惶恐之至,从此在余生中平添了几分临深履薄的戒慎之心。

也许正因为此,所以当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李靖再度出师大破吐谷浑、却又再次遭人诬告谋反时,他就深刻汲取了上次的教训,赶紧闭门谢客、低调做人。虽然史书称太宗很快就把诬告的人逮捕治罪,证实了李靖的清白,可李靖却从此“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旧唐书・李靖传》)。

与李靖类似的故事也曾经发生在尉迟敬德身上。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的某一天,李世民在他的出生地武功的庆善宫赐宴百官。其时四夷宾服、海内晏安,君臣们自然心情舒畅,于是在宴席上奏乐观舞、饮酒赋诗,一派喜庆祥和之状。

但是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之间,却有一个人满面怒容。

他就是尉迟敬德。

从一入席,尉迟敬德的怒火就腾腾地往上蹿了。因为有某个功勋并不高的将领,此时此刻的座次却在他之上,尉迟敬德无论如何也吞不下这口恶气!

他越想越是火大,于是借着酒劲发飙,对那个将领怒喝:“你有何功劳,座次居然在我之上?”

对方慑于尉迟敬德的气势,也怕破坏宴会的气氛,只好低下头不敢吱声。坐在尉迟敬德下面的任城王李道宗见势不妙,赶紧过来打圆场,不住地好言劝解。没想到尉迟敬德突然怒目圆瞪,额头上青筋暴起,猛然挥出一拳砸在了这位亲王的脸上。

李道宗当场血流如注,一只眼睛差点报废。

庆善宫的喜庆气氛在霎那间凝固。百官们目瞪口呆,搞不清这一幕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怒,当即站起来拂袖而去。

一场好端端的宴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宴席散后,李世民把尉迟敬德叫到了自己面前。此刻,尉迟敬德的酒早已醒了。他满心惶恐,意识到接下来要听到的,很可能是足以让他一辈子刻骨铭心的话。

果然,尉迟敬德听见李世民说:“朕过去对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之事非常反感,所以总想跟你们同保富贵,让子子孙孙共享荣华、世代不绝。可是你身为朝廷命官,却屡屡触犯国法!朕到今天才知道,韩信、彭越之所以被剁成肉酱,并不是刘邦的过错。国家纲纪,惟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常有!你要深加反省,好自为之,免得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身为人臣,听见皇帝当面说这些话,尉迟敬德所感受到的震撼和恐惧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时节已近深秋,那一天他的全身还是被冷汗浸透了。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这个大半生纵横沙场的猛将一改过去的粗犷和豪放,为人变得谨小慎微,事事惟恐越雷池半步。

因为他知道,要想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和整个家族的荣华富贵,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学会自我克制!(《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敬德由是始惧而自戢。”)

尽管尉迟敬德从这件事后就学会了夹起尾巴做人,凡事小心翼翼,但是,李世民还是没有忘记随时敲打他。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君臣间又有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谈话。

李世民先是和尉迟敬德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而后忽然话锋一转,说:“有人说你要造反,是怎么回事?”

尉迟敬德顿时一怔。

可他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皇帝这是在对他念紧箍咒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