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未解之谜 > 世界未解之谜

哥窑之谜:哥窑到底在哪?是怎么出现的?

火烧 2015-12-12 07:55:05 世界未解之谜 1179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哥窑之址,至今仍未发现,因此对哥窑窑址地点现有各种观点:一是在杭州。二是在江西吉州。三是在浙江龙泉。
 
    哥窑之名,在宋代文献中未能查到,在元代《至正直记》中始有哥窑的说法。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解释说:“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曰哥窑,其胎质细,坚,体重,多裂纹,即开片也。”这就是说,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有章姓兄弟俩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的瓷器以胎细质坚、断裂开片为特色,因而被命名为哥窑。而弟弟烧制的瓷器叫“弟窑”,也叫龙泉窑。1956年以来在龙泉县的考古发掘,即发现了黑胎青釉、细丝片纹的龙泉青瓷。但人们对这一说法却仍有怀疑,因为传世的宋代哥窑,琢器造型多仿青铜器,俨然为宫廷用瓷样式,按理应该出自官窑;而如上所述,章生一的哥窑显然只是民间私窑。
哥窑之谜:哥窑到底在哪?是怎么出现的?
    另一种说法是,哥窑是南宋皇帝在偏安江南时,仿造其皇兄建造官窑的形制,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官窑,因为是学着哥哥的样子建造的窑,所以被叫做“哥哥窑”。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记载道:“哥哥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今亦少有”。意思是说哥哥窑的瓷器,是南宋哥哥窑生产出来的,器物青色的釉面上开有浓淡不一的纹片,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史料记载,宋高宗曾“袭故京遗制,设窑于内修司、造青器,”宋高宗仿照哥哥的制瓷风格烧造御用瓷器,民间就形象地把这种具有汴京官窑风格的窑称为哥哥窑。
    由于原来被认为哥窑的龙泉黑胎开片瓷被认为是“龙泉仿官”和“龙泉官窑”,宋代似乎就不存在哥窑,文献关于哥窑的记述被认为是以讹传讹。然而,仔细研究和分析,就会发觉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其关键在于“龙泉官窑”和杭州郊坛下官窑孰先孰后的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由于“龙泉官窑”的立论建立在“龙泉仿官”的基础上,认为仿官是不可能的,却又与官窑相一致,自然是官窑,并认为杭州郊坛下不能满足朝廷之需,再在龙泉烧造以充不足。这一观点很自然地派生出杭州郊坛下官窑早于龙泉官窑的定论。
 
    然而,没有足够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还引发出种种疑团:郊坛下不能满足朝廷之需,为什么不就地扩充、就近扩充,而要到千里之外的龙泉建窑烧造?宋室南渡带来了北方工匠,他们惯于圆窑用煤烧造,何以能在杭州建立龙窑用柴烧造?文献关于哥窑的论述难道一定都是空穴来风吗?哥不能仿官,但官却可以仿哥,各朝各代的官窑都建立在民窑的基础上,难道就不存在官仿哥的可能吗?宋室南渡,皇帝漂泊13年,这期间南渡窑工在何处生存?如何生存?是吃皇粮还是自谋出路?这些疑问最终都聚焦在龙泉最初的黑胎开片瓷的年代和性质上,也就是说龙泉最初的黑胎开片瓷会不会是皇帝颠沛流离的十余年中北方工匠和龙泉窑工技艺结合的产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