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放开那三国2蜀国诸葛亮阵容 三国中蜀国的人事关系: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

火烧 2021-08-06 13:50:14 1054
三国中蜀国的人事关系: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 1、刘备与诸葛亮在权力上的内在冲突谁是谁的人,或者谁(上面、背后)有没有人,大约是一种中国式的说法。中国人是讲“人事”、论关系的,这种人事关系往往游离于体
放开那三国2蜀国诸葛亮阵容 三国中蜀国的人事关系: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

三国中蜀国的人事关系: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  

1、刘备与诸葛亮在权力上的内在冲突

谁是谁的人,或者谁(上面、背后)有没有人,大约是一种中国式的说法。中国人是讲“人事”、论关系的,这种人事关系往往游离于体制之外(或曰体制之下),却又往往在暗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似乎三国人物也不例外。说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是相对于刘备来说的。从体制上说,赵云、诸葛亮都是刘备的人,但诸葛亮在刘备阵营内部又是可以自立山头的(刘备死之前是这样,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成“大山头”了)。刘备入蜀时“破格”提拔了魏延,刘备死后,魏延却受到了诸葛亮的排挤;刘备生前告诉诸葛亮,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结果诸葛亮偏要重用马谡,我们暂不考虑诸葛亮这回为什么还没刘备高明,我只想说,刘备和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分歧的,因此也就有了各自的人。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刘备与诸葛亮在权力上是有内在冲突的。刘备作为君主,自然希望手下的人聪明能干,但刘备又不愿让手下的人功高盖主,特别是善于权谋的人。诸葛亮便是让刘备感到矛盾的一位。刘备阵营里,智谋之士稀缺(不像曹操那样,顶级谋士一大群),所以在刘备阵营中,智谋之士的地位就因稀缺变得异常突出,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地位异常突出。例如刘备攻取成都、夺得益州时,留在荆州的关羽听说马超也归降了刘备,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干可以和谁相提并论,诸葛亮回信答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 关羽传》)。意思是说,马超是个大才,不及关公你这个绝世之才。关羽看了回信后大悦,“以示宾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狂傲的关羽是多么看重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换句话说,只有诸葛亮在关羽心中的地位很高,关羽才会如此在乎诸葛亮的评价。

连关羽都如此崇敬诸葛亮,是让刘备很头疼的事。诸葛亮让刘备头疼,还在于他比刘备年轻二十岁,刘备不仅要考虑他与诸葛亮谁说了算,更头疼将来他那个不成器的阿斗与诸葛亮谁说了算。于是,刘备入蜀其间,似是有意地牢牢控制了“人事权”,不仅大肆破格任用魏延、黄忠等随同入蜀的人,还特别重用法正、李严等原蜀中智士。攻打汉中时,刘备亲自挂帅,法正为主谋、黄忠任主将,诸葛亮只是留在成都看家,同时兼任“后勤部长”。

刘备亲手提拔的人,将来一般来说也是阿斗的人,至少不是诸葛亮的人,刘备可以接受他或将来阿斗下面有许多“小山头”,但要尽量避免出现“大山头”。诸葛亮似乎也明白了这一点,来日方长的他选择了韬晦之策,不干出风头的事了。比如法正因受刘备推崇,专横起来,大肆排斥异己,打击报复与其有过节的人,有人向诸葛亮报告,想通过诸葛亮向刘备进言,压一压法正的威风,诸葛亮表了一番法正的功绩,无奈的回避了这个问题(请注意,我不是说刘备把诸葛亮明确列为敌手了,而是说两人是在‘自己人’内部进行着微妙的权谋游戏)。

2、刘备对赵云的忽视与赵云靠近诸葛亮的可能

再回到赵云。我曾在《赵云真相》一帖中说过,历史上赵云在刘备集团的地位,远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高。赵云是刘备创业初期入伙的,有一定“元老”的资格,但赵云一直不是刘备军事上的主力。赵云不被刘备重用,除了本人才干可能不够突出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刘备的“元老派”中,赵云的资历自然比不得关、张,所以刘备事业前期的大事就要由关、张负责了(关、张中又以关羽之权为重),刘备把赵云放在身边当卫士长了。刘备的“生意”逐步做大时,要为新加入者提供上进的机会,所以赵云还是没机会。另一方面,刘备要从老家底中提拔人才,一般是为阿斗准备的,所以要提拔年轻的一代(如魏延),赵云与刘备、关、张基本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也就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了。

正史上可见明确记载刘备生前赵云独挡一面的一次成规模军事行动,是和张飞一起跟随诸葛亮入蜀支援刘备时,“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三国志 赵云传》),这次行动还是诸葛亮派遣的。与刘备会师后,赵云又成“板凳队员”了(这期间大出风头的是黄忠和魏延)。倒是诸葛亮主政期间,赵云在诸葛亮北伐中“上场”的机会多了些。赵云后来的上场可能有“蜀中无大将”的原因,但我想诸葛亮比较器重赵云,才是主要原因,如果不是赵云此时上了岁数,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赵云也不会是个完全甘心平庸的人,从上述诸葛亮先后对赵云的重用来看,赵云有意无意向这位连关羽也崇敬的年轻人身边靠靠,或走走门子,都是符合逻辑的。

3、赵云极可能两次充当诸葛亮的代言人

我说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不是光看上述“表面现象”(我是以砖家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而是还有更深层的推理。赵云的生平中有两个重要的“光辉时刻”(至少一般读史者是这么认为的),一是刘备占成都,得益州时,当时有人提议把成都的好房产和城外的好田地分赐给有功的诸将(可能这种意见当时很盛),赵云明确提出反对,认为应该让益州人民安居乐业,刘备采纳了赵云的意见;二是孙权袭荆州杀关羽后,刘备要兴兵讨伐孙权,赵云又明确提出反对,认为国贼是姓曹的,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灭曹魏上,这次刘备不听赵云的,结果落了个一败涂地。这两件事均见于《三国志》裴注引的《云别传》,虽算不上正史,但后世读史者一般认为可信度高,由此赵云正直、持重的品格很受后世称赞。

我认为,赵云的这两次“发言”首先说是他个人意愿的表达,同时极有可能是诸葛亮指使的,因为赵云的“发言”正是诸葛亮想说又不好说的话。如果偶尔一次算碰巧的话,两次都碰巧就不能不容许我来一番推理了。也就是说,我认为赵云充当了诸葛亮的“代言人”的角色。先说第一次,刘备入成都,确实有点儿乡下人打进大城市的劲头(像明末的李自成那样)。据说刘备围攻成都时,为了追求“重赏之下有勇夫”的效果,曾向众兵将许诺,“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三国志 刘巴传》裴注引《零陵先贤传》)。军队进成都后,“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兵器都不要了,都急着找财宝去了。当时要分城中房产和城外良田的意愿,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