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顺治初年为何会爆发南北党争?为什么说党争的结果是顺治帝输了?

火烧 2022-10-18 22:40:11 1071
顺治初年为何会爆发南北党争?为什么说党争的结果是顺治帝输了?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林小静顺治初年的南北党争是指以陈名夏为首的“南党”与以冯铨为首的“北党”之间互相倾轧、弹劾的斗争,最终结果是以陈名夏被

顺治初年为何会爆发南北党争?为什么说党争的结果是顺治帝输了?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林小静

顺治初年的南北党争是指以陈名夏为首的“南党”与以冯铨为首的“北党”之间互相倾轧、弹劾的斗争,最终结果是以陈名夏被顺治下令绞死、“南党”势力受重创而结束。南北党争的直接参与者是“南北”两党的汉官,但是满族官员却起着至关重要的重用。南北党争的爆发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可以说,南北党争的背后是顺治试图制衡满族官员为主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势力,但结果却是以顺治的失败告终。

陈名夏

为什么在清朝会爆发汉臣之间的党争?首先不得不提到顺治帝的用人之策。满清入关之初,为了安抚前明官绅,宣布仍继续任用明朝官吏。同时面对治理国政的诸多问题,顺治帝开始大量起用汉臣,他任命王永吉来治理河道,起用汉臣修改补充《大清律例》。在各个领域中,顺治帝同时实行满汉复职制,但凡职位皆有满汉官员分别担任,以至于汉族大学士的人数超过了满洲大学士的数量。其实早在明朝就出现了非常多的党争,很多明臣到了清朝做官,党争就延续到了清代。在这种情况下,顺治时期出现了汉臣间两股势力的对抗,一派是前明内阁大学士冯铨,他在前明投靠阉党,被归为“北党”,另一派是以陈名夏为首的“南党”,他们属江南地主知识分子的代表。

顺治帝

最初,“南党”的势力更盛,一方面是顺治帝亲政后,认为冯铨一党曾与摄政王多尔衮走得很近,势力坐大,因此下令罢黜冯铨,冯铨为首的“北党”的势力在朝中受到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与科举制在清朝的不断推广有关,南方士人在八股文方面的能力远胜于南方,于是有更多的南方士人通过科举进入朝中,充实了“南党”的力量。而时任大学士的陈名夏利用手中的特权不断挑选南人进入朝廷,形成以自己为首的南方汉人的势力集团。出于对陈名夏等人为首的“南党”的限制,顺治帝亲政之初,被罢免的冯铨再一次被启用。顺治帝一开始是想通过调和“南北”两党,以此制衡八旗贵族的特权。但是以陈名夏为首的“南党”却自恃顺治帝的重用,通过李呈祥的《辨明满汉一体疏》和 “任珍案”对满官发起了激烈的攻击,最终令顺治不得不在满官与汉官中作出抉择。

顺治十一年(1654年),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宁完我对陈名夏进行弹劾,其罪名是陈名夏反对薙发,其言曰:“陈名夏痛恨我朝薙发。鄙陋我国衣冠。蛊惑故绅,号召南党。布假局以行私,藏祸心而倡乱,何以明其然也”。宁完我对陈名夏的抨击无比的尖锐,又列其罪名“通敌”、“贪污”、“结党”,共十二大罪,势必致陈名夏于死地。面对宁完我为代表的议政王大臣的施压,顺治只好降旨从重议罪,以“言官隐嘿不纠,殊负职任”为理由,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二日下令将陈名夏绞死。

宁完我

因此,可以说,顺治时期的“南北党争”的根源是顺治极力调和满汉矛盾,通过提拔汉臣来制衡满洲贵族,但是以陈名夏为代表的汉臣却企图凌驾于满臣之上,最终引起了后者对其的反攻。而对顺治帝来说,为了自己和皇族的利益他可以暂时与汉官联盟,但当满汉矛盾突然尖锐起来,他的立场只能在满人一边。这也是为什么顺治要清算陈名夏等人的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王于飞:《陈名夏之死与顺治改制内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李硕:《顺治帝与汉官集团之间的关系》,《满族研究》2016年03期。

顺治初年为何会爆发南北党争?为什么说党争的结果是顺治帝输了?

欢迎朋友们订阅近代中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