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吕雉墓被盗 现如今晚清将领僧格林沁墓在何处

火烧 2022-02-24 18:33:12 1066
现如今晚清将领僧格林沁墓在何处 僧格林沁墓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在高楼寨被诛杀,终年55岁。清政府为僧格林沁以亲王宏大规格举行了葬礼,赐谥号“忠”,并绘像紫光阁。僧格林沁墓公元1865年7月,一队

现如今晚清将领僧格林沁墓在何处  

僧格林沁墓

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在高楼寨被诛杀,终年55岁。清政府为僧格林沁以亲王宏大规格举行了葬礼,赐谥号“忠”,并绘像紫光阁。

僧格林沁墓

公元1865年7月,一队扶柩北归的清军从北京城出发,最终目的地是科尔沁左翼世袭旗陵,殓载的就是晚清名将军功卓著的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墓选在一个山水环绕的吉祥地,就在科尔沁草原上名叫巴虎山的地方,山脚下三丈多高的碑楼耸立,楼里面铺着青石地,内中端坐一硕大P粒头颈高高昂起,眼睛外瞪嘴巴张开,似乎有向前匍匐之势,身上驮的就是同治帝亲笔题的青石盘龙碑,碑高大约一丈七尺,碑首刻着圣旨二字,碑文也是由同治帝亲笔书写,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辅成,全文共有310字,主要记录了僧格林沁的生平和战事。

如今僧格林沁墓所在的地方,已经不复当时的辉煌,只遗留下一块圣旨碑,在巴虎山的半山腰上,两只石狮子脚已经歪跛在一侧,狮子的前腿也被砸裂,陵园也成了一片玉米地。不仅僧格林沁墓被毁,就连与之相距不远的他的儿子和孙子陵墓全都被毁。后来文物保护意识非常强烈的白先生,不断动用人力物力将散落在山上的僧格林沁墓的石狮子修复,并一批批搬下山,重新安置在山下的碑亭前。僧王祖孙3代,生前享尽荣华,死后却寸骨无存,实在令人叹息。

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吗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将领,世袭王爵,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曾经参与过针对太平天国及英法联军的战役,军功卓著,那么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吗?

僧格林沁雕塑

咸丰三年,僧格林沁被任命为参赞大臣,并率兵讨伐太平天国,八月太平天国北伐军进攻京畿重地,咸丰帝命僧格林沁带兵围剿,十月在天津与北伐军开战并重创北伐军,咸丰四年又在连镇击败北伐军,被赐予“湍多巴图鲁”的称号。咸丰五年生擒林凤祥等天平天国名将,自此威名远播,那么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吗?

咸丰八年因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失败,僧格林沁主张整顿军队反抗英法联军的入侵但未被采纳,咸丰九年,僧格林沁受命于大沽口整肃军队,并筑造坚固的防御工事,与英法联军展开激烈对战,最终以英法联军撤走告终。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举兵进攻天津,僧格林沁因最初战略部署失败,致使胜保部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无法与东路及西路骑兵进行对英法联军的包抄突袭,蒙古骑兵面对英法联军猛烈的炮火攻击,节节败退,蒙古骑兵虽舍生忘死、殊死搏斗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圆明园也被烧毁。对于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吗这一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在最初战略错误时积极调整重新部署,面对外国侵略不畏惧不退缩,仍然带兵勇猛搏斗,虽然最终失败但他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因此他是民族英雄。

僧格林沁之死

1865年5月18日,满清世袭郡王爵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在高楼寨陷入重围,五月十八日夜,曾格林沁冒死突围,在吴家店被捻军诛杀,终年55岁,令朝野上下一片震惊,此次事件便是著名的曾格林沁之死事件。

咸丰帝画像

在满清顺治期间曾有八旗和绿营军事制度,八旗主力是满清的优势也是最后的铁拳,但在嘉庆之后,虽然国家军事体系没有太大变化但呈现非常明显的衰落。僧格林沁之死前期天平天国兴起,随之而来的捻军也异军突起,咸丰皇帝大力号召民间组织团练,这也是促使后来湘军兴起并成为满清武装主力的主要原因,1953年太平天国定都后进行了北伐,捻军随即在北方传播开,在这期间僧格林沁掌握了对付捻军的武装主力八旗,随后全歼太平天国北伐军,大败捻军,但捻军是流窜方式作战,僧格林沁渐渐在消耗战中轻敌,终于在率领不多兵力的情况下被捻军设计而被诛杀,一代名将战死马下。

僧格林沁之死令八旗失去了主帅,战斗力也大不如前,湘军成为了满清武装力量的主力,满清势力大减,汉人控制满清军事的结局已经注定,也为满清最终垮台埋下伏笔。由这可见150年前这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导致的历史结果十分严重,太平天国被打败之际,捻军的覆灭已经是定局,但如果僧格林沁活着,八旗仍是满清的武装主力,而后的历史便没人能猜测得到了。

僧格林沁 英法联军

僧格林沁英法联军首次碰面是在咸丰九年,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失败的教训,积极筹建防御工事,做好了反侵略的各项准备工作,英法联军行至天津时不顾清军警告悍然闯入大沽口,僧格林沁督军奋起反抗,英法联军大败军舰撤走。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英法联军第二次交战是在咸丰十年,这一年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僧格林沁提前做好迎战准备严阵以待,但英法联军用火箭进攻导致清军马匹惊吓阵势混乱,英法联军占据了张家湾,僧格林沁退居八里桥后,与其他将领商议分三路同时反攻敌军,清军火枪装备有限,遭到英法联军密集火力的轰击大量伤亡,尤其是因为决策失误南路防守的胜保部遭到沉重打击损伤极其惨重。

僧格林沁英法联军交战的最后阶段在9月19日的上午,英法联军兵分两路进攻清军,企图从后方包抄清军,清军腹背受敌面对敌人密集炮火表现的异常勇敢,不断奔向敌军的阵营进行殊死搏斗,僧格林沁指挥蒙古骑兵穿插于敌军之间试图拆散敌军阵势,但因为胜保部的溃败而没能实现。这场战役虽然以清军惨败告终,但清军表现出的反抗外国侵略者、不畏牺牲、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蒙古骑兵的奋不顾身死而后已的英雄事迹是不可磨灭的。此战后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所杀,一代将星陨落。

僧格林沁 太平军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旧照

咸丰三年被任命为参赞大臣,这一年也是僧格林沁太平军交战的第一年,太平天国定天京为国都,并派兵北伐,八月攻入京畿重地,咸丰帝命僧格林沁带兵围剿,十月在天津迎头痛击北伐军,北伐军溃败。咸丰四年僧格林沁太平军交战进入第二阶段,由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天平天国北伐军为占领高唐,与清军相互僵持了9个多月,最终僧格林沁率领的八旗骑兵在连镇大败北伐军,僧格林沁因此被咸丰帝赐予“湍多巴图鲁”的称号。

僧格林沁太平军交战的最后阶段在咸丰五年,太平军占领了冯官屯并以此为据守,与清军做最后的抵抗,清军利用冯官屯地势高将围墙加高,水势抬起,加上连日大雨,太平军潜伏之地水深二三尺,虽然余粮充足,但大部分被水浸湿,不能食用,清军还时常向太平军发射炸炮,太平军死伤多人。

在条件极端不利之下,太平军依然不肯投降并且多次设法突围,但都以失败告终,5月29和30两日,僧格林沁接连率兵对太平军发起猛烈攻势,在加紧围攻同时又假意表示只要肯投降就不杀,李开芳在权衡利弊后决意假投降趁机逃脱,但僧格林沁并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反而使用极为残忍的方式报复太平军,李开芳等被押解进京后在6月11日全部遇难。

张皮绠杀僧格林沁

张皮绠杀僧格林沁的记载中首先介绍了僧格林沁在道光五年袭王爵,在咸丰、同治年间,曾与太平天国激战、血战英法联军,战功赫赫,是晚清时的蒙古族名将。张皮绠杀僧格林沁中还提到张皮绠的生活背景,他出身贫寒,在张乐行殉难后和母亲投靠远房亲戚,后在雉河集招兵时随母投靠捻军,隶属黄旗随营。

僧格林沁画像

吕雉墓被盗 现如今晚清将领僧格林沁墓在何处

张皮绠杀僧格林沁中记载了此事发生在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至山东高楼寨,随后陷入了重重包围,在五月十八日晚,他率领仅剩的少数随兵突破重围,在逃到吴家店时,因为受伤落马并潜伏在麦田里。张皮绠在麦田里搜索残留清军时发现了一个身穿黄马褂的清军 ,随之杀死了他,脱掉了他身上的花翎、株、帽等,并穿在自己身上回到了军营中,后经过仔细辨认,确定被杀害的清军就是僧格林沁。这时的张皮绠仅16岁。这不久张皮绠得到消息他父亲兄长战死沙场,母亲也因病故,只剩嫂子一人在家生活拮据,他随之返回老家,并改名凌云,娶妻生子,后来又做造酒等小本生意,生活也过得去。

同治十二年,清朝山东巡抚派暗探到涡阳寻捕张皮绠,先是在永城裴桥搜寻无果,回到新兴集时借住在一家粮坊里,碰巧店主正是张皮绠,后因酒后失言张皮绠被捕,并从他家里搜出了僧格林沁的朝珠,后在济南被凌迟处死,在行刑前,他还描述了杀僧格林沁的经过,历历在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