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报应小故事 佛教因果故事:一个不好好说话的人
佛教因果故事:一个不好好说话的人
隆道法师母亲往生留舍利隆道法师随行各处都会带着一个精美的小圆盒,既是他最珍爱的纪念,更成了他方便度化的证据。“任何人,不管罪业多么重,只要念佛愿生净土,无不得生。”听他这么说,已经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往往会怀疑说:不会这么简单吧!而对人死轮回,念佛往生没有信仰的人会说:“你说念佛人死了可以往生净土,有什么证据呢?”这时隆道法师便会请出他的宝贝圆盒。说:“我来让你们亲眼见识见识。”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包裹,只见是一些骨灰。一般人,尤其是不曾学佛的人,都会害怕,厌嫌死人骨头,认为晦气,离远一点好;但是对于隆道法师所出示的碎骨,却各各争相围观。因为这些骨头实在太美丽了,五颜六色,散发出一种吉祥安和的光辉。只是放在盒中看得很不过瘾,得到隆道法师的同意,有人便很恭敬地一粒粒地拿到掌中仔细观赏,有粉红的,有黄的,还有银亮银亮的;有的黑亮透明犹如琉璃,有的洁白滋润如玉,还有各种各样的舍利花,坚固子等,观赏者莫不啧啧称奇。有人以为这一定是哪位高僧大德长期苦修的结晶舍利,有人则惊奇生命之奥秘,而知念佛实为不可思议。原来是隆道法师母亲的遗骨。其母,张淑琴,成都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四月初七。一九九0年归依,初一、十五吃素,先学会大悲咒,因体弱多病后又忘记,只是念念佛。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患老年支气管炎,天天吃药,年年住院,每次要住半月一月,花将近万元钱。九十年代后,病情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一九九六年开始脑萎缩,显现老年痴呆症状。因受病痛折磨,又不愿拖累他人,多次想自杀。每次隆道法师回家探母,都会很关切地问他母亲:“你老人家念佛没有?”其母则答说:“念啥子佛哦,我都要死了。”显然是心力不够。隆道法师说:“就是因为要死,才要念佛!”每次也都要说:“只要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劝慰其母。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六日,隆道法师从寺院回去探母,见其母坐在桌子边闲看家人打麻将。隆道法师即善语开导安慰其母说:“现在是啥时候了,你老人家还有闲心看他们打麻将。要念佛!一心念佛,我们将来才会永远在一起。”说完即带领其母围绕茶几念佛,最多十分钟,其母觉累,即坐下念佛。虽然隆道法师很急切地希望其母能多念几句佛,但由于心力微弱,总是念不上几句,就睡着了。临终前三天,其母有感,即取下耳环送给保姆,说:“谢谢你十个月来对我的照顾,这个给你作记念。”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日安祥往生,面色红润,鲜活如生。亲属邻居见之无不称奇。有莲友闻讯,齐来念佛三日;火化后,顶骨呈粉红色莲花状,更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舍利花。隆道法师说:“若论我的母亲,哪里有什么修行呢!不过是一般病重老太婆愿生净土,随力念佛。能够安祥往生,并且显现如此不可思议的现像,完全是阿弥陀佛大悲救度的力量!佛教因果故事―马儿还债
从前有个年轻商人,他要从乡下到都市做生意,因此,他从乡下沿途采买了许多货物,准备带进城里去卖。买着!买着!眼看货物越来越重,离城还有一、二百里路呢,心里想着:「看来是应该买匹马或驴子来扛这些货了。」 此时,眼前正好有人牵着一匹马走了过来,他赶紧上前去对牵马的人说:「你这匹马今天没有事做,我这里有一些银两,你把这匹马租我一天好不好?」 那个牵马人也很爽快地答应。 于是,他就租了那匹马一天,替他扛东西。走了两、三个小时后,眼看离城还有五、六十里路,但那匹马却停了下来,不走了!那个租马的商人就拿起鞭子,劈哩啪拉地打那匹马,但是怎样打它,它就像四肢脚钉在地上一样,牢牢不动。 这商人实在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太晚了城门关起来就没办法做生意了。他只好把东西从马背上拿下来,准备自己扛着走。 当他把货物从马背上卸下来时,那匹马竟然转身就跑了,这下子,他真的得自己扛进城里了。 到了快傍晚时,他总算是进到城里,赶着到市集做生意。 当天晚上,这商人扛着重物走了几十里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一躺下就睡着了,睡梦中,他梦到今天早上租的那匹马来跟他说话:「我因上辈子偷拿你一双鞋,今生要帮你扛东西走一百公里的路,所以走到一百公里处,很抱歉!我就没法帮你再扛了。前生偷你一双鞋,今生驮你一百里,一点不多也不少啊!」马竟然开口说人话。 商人一下醒了过来,感觉自己做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梦,他终于了解那匹马为何突然不走的原因了。吝啬堕乞儿佛经中有一段故事:佛陀在世时,曾在迦毗罗卫国讲法,城里有一位富有的长者,虽然很有钱,但视财如命。当时佛陀僧团以托钵维生,但是这位有钱人一看到出家人就赶紧把门关起来,不愿意布施供养;如果有乞丐来乞食,他也是闭门拒绝,像个守财奴。长者渐渐年迈老衰,有一天,他对儿子说:“我辛辛苦苦地守持家产,现在交给你,你要记得和我一样守好家产,不要轻易布施。”不久他就往生了,当时城外正巧有一位孕妇即将临盆,这户人家非常贫困。她开始产前阵痛时,先生无奈地对她说:“我出去工作又乞食,一直没办法维持你我的生活,现在又要多一口人,我怎么养得起这个家呢?我不想看到这个孩子出生,我要离开你们。”结果先生就抛下了太太,她内心无比痛苦、挣扎,当先生离开后,她产下一个男孩。这孩子的眼睛一直闭着,过了一段时日,还是没有睁开,这时候她才肯定孩子眼盲了。但是她无论多么穷困、辛苦,也要养活这个孩子。她每天带孩子出去乞食,母子俩相依为命。当孩子七岁时,有一天,她病得很重,只好让孩子独自出门乞食。平常妈妈带着孩子,还有人施舍,现在妈妈病了,反而没有人同情这孩子,而且人见人厌,甚至被一些孩子扔石头,有些大人还用竹子鞭打他。不知为何,大家都很讨厌这眼盲的乞儿。他回家后,向妈妈哭诉说:“我没有乞到食物,大家都欺负我,大人打我,小孩向我丢石头,我无法乞得食物给妈妈吃。”母子俩相拥而泣,连续几天都没有乞讨到食物,只好靠喝水过日子,勉强维持生命。等妈妈的病好一点时,儿子就搀扶着妈妈,由妈妈带路出去乞食。他们走到城里一间很大的房子前面,心想:这间屋子的主人一定很有钱,有钱人分一、两碗饭给乞者,应该不算多吧!于是母子俩向他们乞讨。但是这房子的主人曾对守门的人说:“门口几尺内不要让乞丐靠近,如果有乞丐走到这范围内,就赶他们出去。”所以,守门的人在外面看到这对乞丐母子走近了,即猛推他们说:“不要过来,我们的规矩是乞丐不能走近门前!”乞丐妈妈一直求他们:“我已经几天没吃饭了,我孩子还这么小,求求你给我一碗饭。”孩子也一直说:“求求你!求求你!拜托你,那怕只是半碗稀饭都可以。”他们苦苦哀求,不肯离开。这时候主人出来骂道:“乞丐,你们怎么可以来我家门口,赶快走开!出去!”但是母子俩仍然缠着不走,后来主人就叫人打他们,孩子被打得头破血流,母亲也被推倒在地上。这时有一位出家的修行者从旁经过,劝阻他们说:“不能打了,不能打了!世间那有这么不孝的人?父亲辛苦赚钱让儿子享受,儿子竟然还出手打父亲,真是忤逆不仁道啊!”有钱人听了觉得很奇怪,他说:“我什么时候打父亲,我父亲已经死了好多年了。”修行者说:“因果不昧,这乞儿前世就是你父亲。他在世时守财如命,不仁不义,所以投生在贫穷苦难的家庭。他赚了那么多钱让你享用,你竟然连一碗饭都不愿施舍,这难道不是忤逆不仁吗?”这个有钱人怎会相信呢?他说:“喂!你到底是什么人,怎会知道这些事?”修行者忽然示现菩萨相,他抬头一看,不由自主地高呼:“是文殊菩萨!”然后马上跪下求忏悔。乞儿前世为长者,因没有仁爱心,命终之后随业流转,投生到贫穷人家,成了乞丐盲儿,不仅人见人厌,还被人打骂、扔石头,这都是他懈怠堕落,不肯及时行善的果报啊!做人最重要的是精进不懈,好好珍惜因缘,行善造福;若不好好把握善缘,因缘失去了,恶缘就随着现前。总之,我们要惜缘、惜福、造福,不论孝顺父母或行善布施,都是在惜福惜缘、及时精进中成就的。佛教因果故事:一个不好好说话的人有时,一个人可以说话,且可以好好的说话,顺意的说出他想说的话,从某个角度来看,毋宁是一种福气。因为对一个已经丧失说话能力,或说话困难痛苦的人来说,能够畅意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无异是一种奢求。这一点,对“身在福中”而能够正常开口说话的人来说,除非“用心”,不然是难以体会这种“福气”的。水莲斋主,告诉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天,一个五十多岁的传统妇人,经人介绍而来。“你很难想象,竟然有人连说话都那么痛苦吃力!”水莲斋主感叹的说道,话语中流露着一种悲悯。她说,当这妇人开口说话时,声音好象“哽”在喉咙里,话语要出却出不来的样子,往往一句话要很辛苦很吃力的才能说出来,而当在说话时,不只呼吸急促的喘动着,而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她脸上痛苦扭动的表情。当这妇人费力的、断断续续的从喉间“挤”出发音扭曲的叙述后,才知道,原来,她罹患说话困难的症状,已经有两三年之久了。开始时较轻微,到后来愈来愈严重,严重到不止话说不大出来,而且说话时也因严重的气喘,而带动着胸腹中一种被挤压而连带全身的痛苦。虽然看遍中西医,仍然找不出真正的病因。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个人有话想说,却挣扎的难以说出口的苦楚,而这种痛苦,却是生理的不能,而不是心理的不愿。我们也可以想象,她对能够自由说话的渴望。曾经,她也和一般人一样,能够尽情的说她想说的话,只是,我们无法知道,当万一有一天,她终于可以恢复她自由说话的能力时,她是否仍会尽情的说她想说的话,还是,她会记起能够说话是一种“福气”,因而,从此谨慎的说话,好好的说话?水莲斋主说,这妇人罹患说话困难的症状,肇因于前世“不好好说话”的业报。在前世,这妇人是一男子,但口德极差,稍不如意即破口骂人,而且喜欢在背后说人是非,至于挑拨离间更是能事,终其一生,以瞋恨、嫉妒的心胸,善说话的嘴巴,不知造下多少的“口业”,更甚的是,竭尽阻碍别人在佛教上提升心灵之能事。至于这妇人,为何刚好在这段时间,而不是在其它时间遭受口业之“果报”的问题,水莲斋主说,一项“果报”的成熟,极其错综复杂,只能以“因缘际会”来解释。因为一项“果报”是否成熟,牵涉到极其广泛复杂的因素,大体上,和所造业力的大小,对别人影响的程度,或是当事人今生的心态、习性或所谓的福报等各项因素都有关联,并没有一定的定则。由以上故事,其因与果间的相关性质,我们可以归纳得知,因果律还有一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因果律的同质性:“因和果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因的性质和果的性质在属性上是相同的,广泛的来说,种“善”因就会得“善”果,善因和善果在属性上都是“善”的、正面的,因此因和果在性质上是相同的。种“恶”因就会得“恶”果,恶因和恶果在属性上都是“恶”的、负面的,因此因和果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因此,以因果律的“同质性”来看,凡是和“言语”有关的“口业”,如一个人以“中伤、挑拨、毁谤、辱骂”等负面的情绪言语,造作了相关的业因后,其所受的果报,也就常常的显现在和“口”或“言语”有关的疾病上,或是同等的,也被“中伤、挑拨、毁谤、辱骂”等负面的情绪言语所伤害或困扰。当然,如果有人在前世造了和这位中年妇女相同的口业,并不一定会在今世得到相同的症状,但大体来说,皆会显现在和“口”或“言语”相关的疾病上,或是常常会陷入被“中伤、挑拨、毁谤、辱骂”等等的人际关系困境中。要选择说什么样的话呢?人,可以说是唯一具有优越语言沟通能力的动物,但讽刺的是,可能也是会因言语而肇祸的唯一动物!但言语毕竟只是一种工具,沟通的工具,因此言语是中性的,至于会让言语成为有善、有恶、好的、坏的或负面的、正面的,那全是因为人的“心灵”使然!因为,我们的言语,只是我们内在心灵某种意念的外在化。外在的言语,就是我们内心某种意念的反射。所以,要想能够说出正面的话,良善的话,有意义的话。首要之务,就要从净化自己的心灵开始。有净化的心灵,就会有净化的意念。有净化的意念,才能说出良善、美好的言语。当然,反过来,也可以外在言语的训练,来“内塑”我们的心灵。那就是常说良善、美好的言语,当变为一种习性后,内在的意念,也渐渐跟随着净化了。每个人都只有一张嘴巴、两片皮,所有宽柔的言语、诚实的言语、礼貌的言语、安慰的言语、称赞的言语,都是由人的嘴巴说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