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你是我的得力助手 第2节 统一天下,离不开得力助手
第2节 统一天下,离不开得力助手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 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史记·李斯列传》。 gt 秦始皇为了一统天下,对人才的

第2节 统一天下,离不开得力助手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 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史记·李斯列传》。 > 秦始皇为了一统天下,对人才的网罗、招揽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 > 与其他诸侯不同,他把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而不管其出身、地位,甚至对外国的人才,同样给予重用。他在位的三十八年里,与其结为君臣关系的有无 数人,在史籍中记载的有几十位。其中 吕不韦、李斯、蒙恬蒙毅兄弟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吕不韦把他抚养成人,李斯在治国安邦方面为他提出过不少很好的建议, 蒙氏兄弟则是他最亲近的臣下。 > > 这些人才,都是他帮助他一统天下的得力助手。没有他们,单凭 秦始皇 嬴政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切的。 > > 秦始皇一向认为,有个越是王公贵戚、勋爵子弟越有可能糜烂和无能,选拔人才不应在地位上设置条条框框。因此,他多对地位较低者的进取心满怀期待。事实上,帮助他统一天下的得力助手,有很多都是出身卑微“外国人”,其中李斯就是最典型的一个。 > >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称他十大名相之一,有人骂他卑鄙小人、死有余辜。但是不管怎么说,在辅助赢政统一六国这件事上,李斯无疑是个得力助手。 > > 为了方便起见,先来看看李斯的个人简历。 > > 姓名:李斯 > > 性别:男 > > 国籍:楚国 > > 专业:政治 > > 授业恩师:荀子 > > 职业: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 > 生平大事:写作名文《谅逐客书》,自创小篆书体,陷害同学 韩非子,辅作赢政统一六国,策划焚书坑儒,参与胡亥夺权结局:腰斩于市,被夷灭三族李斯无疑是个很有故事的人物。 > > 他年轻的时候,在楚国郡里当小吏。一次看到郡政府大楼厕所里吃脏东西的老鼠,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 > > 于是李斯就叹息道:“人生如鼠,不在仓,即在厕。”可见,李斯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他是不甘于作一只厕所里的老鼠的。 > > 于是,李斯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 > > 毕业之后,李斯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实习。在临行之前,向老师辞行。 > > 李斯说:“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像我这样的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那些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的人们,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 > > 荀子忍不住直皱眉头,提醒他说,你这样醉心功名可不好,搞不好最后富贵没得到,连自己的小命也会搭进去。 > > 从李斯后来的结果来看,荀子的看法还是相当有远见的。 > > 然而,李斯却对老师的话嗤之以鼻,接着说出了一句更令全国人民都震惊的名言,“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典型的看不起穷苦大众的一个穷人。 > > 于是李斯就到西方去游说秦王,谋取当时在楚国作小吏时向往的生活去了。 > > 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 > > 大概说了不少好话,嘴皮子磨得都掉了几层皮,把平时学的那些玩意都抖了出来。吕不韦这才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 > > 这样一来,李斯就有了拜见秦国最高统治者的机会。 > > 在这一段时间里李斯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游说赢政,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 > 他对秦王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 > > 接着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劝说赢政动手要趁早。 > > 赢政本来就有灭六国的心思,被李斯这么连蒙带捧的胡说一通,不免心动。 > > 于是,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赢政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统统杀掉。 > > 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事实证明,李斯这个计策是很成功的。各国的人才纷纷来到秦国,一时间,咸阳城人才济济,而各个诸侯国却人才寥寥。 > > 第一次亮相,李斯成功地赢得了赢政的好感,从此赢政对他信任有加了。 > > 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秦王发觉。 > > 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为目的。”要求秦王把客卿一概驱逐出国境。这其中就包括李斯。 > > 李斯心想,这可了不得,我辛辛苦苦才赢得大王的信任。还没做到宰相,就要被赶出去了,这那行啊。 > > 当下文思如泉涌,提笔挥毫,写下了文学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一文,上书秦王。那句著名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是出自其中。 鲁迅先生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不仅感慨“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 > 李斯在文中又是摆事实,又是讲道理,写得洋洋洒洒。 > > 这样一片美文传到秦王手中,赢政看了直点头。觉得说的实在是太正确了,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有理有据。 > > 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 > 不过,这期间有个小插曲。 > > 李斯步步高升的时候,秦王同时也十分喜爱韩非的才华。 > > 韩非和李斯是同学,虽然都是荀子的徒弟,韩非的学问却比李斯大得多。 > > 韩非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先后写出《孤愤》、《五蠹》(音妒)、《说难》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由于讲的都是“尊主安国”的理论,秦王非常欣赏,还说:“我要是能见到此人,和他交往,死而无恨。” 很赞哦! (1049)
- 上一篇
建行网上银行官方网站 我的银行卡是建行的,已经开了网银,但是每次交话费都得用电脑,用手机可以吗?应该怎么弄呀?谢谢回答。
我的银行卡是建行的,已经开了网银,但是每次交话费都得用电脑,用手机可以吗?应该怎么弄呀?谢谢回答。 我的银行卡是建行的,已经开了网银,但是每次交话费都得用电脑,用手机可以吗?应该怎么弄呀?谢谢回答。可
- 下一篇
洪迈容斋随笔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十二・刘公荣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卷十二・刘公荣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十二・刘公荣原文及翻译,容斋随笔・卷十二・刘公荣原文及翻译 容斋随笔·卷十二·刘公荣原文及翻译 卷十二·刘公荣 作者:洪迈 王戎诣阮籍,时兖州刺吏刘昶字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