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势的人 号称"万皇之皇"的英诺森三世:是教皇权势的顶峰
号称"万皇之皇"的英诺森三世:是教皇权势的顶峰
「教皇」一词来自拉丁文Papa,也就是「爸爸」的意思。因为拥有教权,所以教皇非常有权势,到今天一直没变。
纵观历史,英诺森三世简直是「教皇里的教皇」,是教皇权势的顶峰,是那个时代欧洲人眼里的霸道爸爸。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采用任何手段!
1198年,英诺森三世当上教皇,他心中有一个梦想,追求历代教皇的世俗最高目标:教皇是「世界之主」。
他以为教皇是「真正的上帝代理人」,欧洲君主的「君权神授」根本是耍赖,一切世俗君主的决定权都属于教皇,君主必须由教皇来授权。
英诺森三世既然这么想,也这么做,做人真的是非常纯粹啊!
在超强的霸术下,欧洲君主纷纷屈服于他,像法王腓力二世、莱昂王阿丰索九世、葡萄牙王桑乔一世、阿拉贡王彼得罗二世、保加利亚王卡罗依昂。编者「子屠龙」举2个典型。
英诺森三世烧的第一把火在德意志。他上台之初,针对亨利六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刚死的混乱局面,掺和进去挑起内战,成功将德意志势力赶出义大利北部和中部,收复曾经被侵夺的教皇辖地。1208年与韦尔夫家族的奥托达成协议,帮助奥托夺取帝位。奥托事后不认账,英诺森三世联合法王腓力二世击败奥托,扶持年幼的腓特烈二世上台,控制德意志政局。
英诺森三世烧的最后一把大火在英格兰。英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国——「失地王」约翰,1206年拒绝接受英诺森三世的心腹兰顿接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位置。对这样的烂国王,教皇打击起来都显得充满正能量,到了1212年干脆就宣布废黜英王约翰。1213年,约翰被迫向教皇屈服,接受兰顿的认命,赔偿教会的损失,自以为是英诺森三世的附庸,每年向教廷交纳1000镑贡金。
随着英诺森三世势力的扩张,对待教区的老百姓也非常有手段,比如名目繁多的教会捐税、大量出售「赎罪券」等,从而让欧洲的大量财富流入罗马教廷。他还支援城里托钵修会,宣传「清贫福音」,从精神层面消除劳动人民对教会的不满。
英诺森三世的气势霸道,在自家的教区耍横不算真本事,敢向外面亮肌肉才算真的牛。还真别说,他在位期间多次组织十字军东征,1202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还征服拜占庭,关闭东正教教会,建立了一个拉丁帝国。而1212年的儿童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悲剧。
当时蒙古帝国兴起,西征打的穆斯林满脸写着「绝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英诺森三世自认「真理在手」,派教士出使蒙古,要劝说他们皈依基督教。贵由汗接见了使团,给了一个没面子的回复:「不听从我们的忠告,我们将确认你们意图开战。其后果我们不晓得,只有长生天晓得。」

因教皇的身份,英诺森三世在欧洲历史上留下的影响,比一般世俗的君王更加深刻。
为最大程度的拓展教会决定权,他用尽各种手段以求达到目的,某些手法还不怎么好看,但是出发点并非不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