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钟会和邓艾 钟会简介:错料形势钟会反被聪明误
钟会简介:错料形势钟会反被聪明误 gt 钟会,字子季,太傅钟繇之子,幼年时便有胆识。钟繇曾经带两个儿子见魏文帝,当时,钟会七岁,哥哥钟毓八岁。钟毓见了曹丕,心中惶恐,汗流满面。曹 丕于是问钟毓,
钟会简介:错料形势钟会反被聪明误

> 钟会,字子季,太傅钟繇之子,幼年时便有胆识。钟繇曾经带两个儿子见魏文帝,当时,钟会七岁,哥哥钟毓八岁。钟毓见了曹丕,心中惶恐,汗流满面。曹 丕于是问钟毓,说:“你为什么汗流满面?”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曹丕又问钟会:“你哥哥都流汗,你为什么不流汗呢?”钟会答道:“战战栗 栗,汗不敢出。”令曹丕大为惊奇。等到钟会长大后,先后任秘书郎、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职。> > 聪明人本应做聪明事,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一个人被权利之欲所牵引,为达目的而不计其后果,就会利令智昏,因而盲动,即使是聪明人也必然做蠢事。钟会就是这种人。他奉命伐蜀,蜀灭后,因为对形势估计错误,急于割据而自取灭亡。> > 钟会先后追随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参谋军机,颇被重用。司马昭曾称赞钟会说:“君真是我的子房。”由于蜀主昏庸,信任佞臣,大臣见疑,司马昭决定派钟会伐蜀。> > 司马昭召钟会问:“我想命令你为大将,去伐东吴,可以吗?”钟会说:“主公之意,本意不在伐吴,实是伐蜀,不是吗?”司马昭大笑说:“你真是我心底的虫子。但如果你要伐蜀,你要用什么办法?”钟会说:“我想主公欲伐蜀,已画图样在此。”> > 司马昭展开地图一看,图中详细记载了一路安营下寨囤粮积草之处,从何而进,从何而退,一一皆有法度。心中大喜,说:“真良将!”便令钟会与二人分领两路大军取蜀。> > 钟会出师,司马昭送于城外十里,邵悌悄悄对司马昭说:“今主公派遣钟会领十万兵伐蜀,我料钟会志大心高,不可使他独掌大权!”> > 司马昭笑着说:“我难道不知道吗?”邵悌说:“主公既知,何不使个人以为副职!”司马昭说:“所有的人都说不可伐蜀,只有钟会建议伐蜀,是其心不怯,则 破蜀必然,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那样,钟会即有异志,蜀人又怎么能助他呢?至于魏人,得胜思归,更不 会跟他造反。”可见司马昭虽任命钟会伐蜀,但早已做好了另一手准备。> > 钟会兴兵伐蜀,一开始,屡屡得手,后被阻于剑阁,粮将尽正想退兵,却由于邓艾偷渡阴平险道成功,直捣成都,于是,刘禅令姜维投降。> > 蜀国灭亡后,钟会与姜维密谋叛魏。这是二人互相利用,一拍即合;钟会想利用姜维在蜀国的声望与关系,辅佐他割据西蜀,姜维则想促钟会叛魏而行其兴复蜀汉之计。> > 除去邓艾后,钟会领军进驻成都,尽得邓艾军马,威声大振,钟会对姜维说:“我今日方趁平生之愿!”姜维便用言语试探他说:“今将军大功已成,威震其主, 何不泛舟绝迹,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子游乎!”钟会笑说:“君言差矣。我还没到四十岁,怎么能效仿游手好闲之事呢?”姜维便暗示说:“若不退闲,当早图良 策。”姜维摆明是叫他造反,钟会自然心领神会,抚掌大笑说:“伯约知我心也。”二人自此每日商议大事。> > 正当钟会与姜维谋反时,被司马昭先下了手。> > 知道事已败露,姜维说:“自古以来,君疑臣则臣必死,难道不见邓艾吗?”钟会说:“我意已决!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也不失作。”于是便召集诸将以郭太后有遗诏令征讨司马昭为名,召集诸将宣布此事,不从者欲尽杀之。> > 由于事不机密,计谋泄漏,诸将起而反抗,钟会、姜维都在乱军中被杀死。> > 即使钟会不被诸将所杀,也必被司马昭所杀。钟会不知己知彼,利令智昏,取败即必然。> > 凡谋事成事,必须知彼知己,不然必败。> > 钟会先是对自己力量估计过高,这时蜀初灭,人心未附,不会死心助他;而诸将得胜思归,也不会从其反,这司马昭早就料到。这说明钟会不知己,也不知彼,司 马昭诡诈不下于其父,他深知钟会其人,因此,早就料到钟会要造反,做好了种种准备,而钟会却蒙在鼓中,做着“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的美梦。
很赞哦! (1088)
相关文章
- 界邓艾 三国名将邓艾怎么死的 邓艾墓建在哪里
- 钟会和邓艾 解密:解决邓艾钟会两大牛人的卫最终为何失败
- 钟会和邓艾 解析三国天才军事钟会究竟是被谁杀死的?
- 钟会和邓艾 钟会之乱时蜀国已经无政府,此人为何死守永安,挡住东吴大军?
- 邓艾姜维 此人与邓艾是同乡,擅长用兵,回家守丧九年,司马懿也等了他九年
- 邓艾钟会姜维 被称为魏国双壁的邓艾、钟会为何会反目成仇?
- 钟会灭蜀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原因其实很简单
- 界钟会 三国后期不起眼的卫瓘是怎么弄死钟会、姜维的?
- 东吴为什么没有灭蜀 此人灭蜀有功获免死牌,后来奉诏议事,结果发现屋里藏有300士兵
- 钟会破蜀 钟会灭亡蜀国后,身为灭蜀功臣却为什么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