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核爆炸光辐射 美国人曾疯狂迷恋核爆炸:选美都要和核沾边

火烧 2021-10-25 19:49:22 1063
美国人曾疯狂迷恋核爆炸:选美都要和核沾边 「夜色已近凌晨,派对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迪恩·马丁的背景音乐还在播放。客人们右手举著一杯马提尼,左手夹着雪茄,抬起头来举目北望。突然,西北65英里之外,

美国人曾疯狂迷恋核爆炸:选美都要和核沾边  

「夜色已近凌晨,派对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迪恩·马丁的背景音乐还在播放。客人们右手举著一杯马提尼,左手夹着雪茄,抬起头来举目北望。突然,西北65英里之外,耀眼的白光刺破天空,蘑菇云翻腾汹涌,人群随即发出一阵欢呼,夹杂着激动与崇拜,在空中久久不散。慢慢地,客人们逐渐平静下来,啜饮杯中酒,又恢复了窃窃私语。」

核爆炸光辐射 美国人曾疯狂迷恋核爆炸:选美都要和核沾边

没错,是蘑菇云,是核弹,不是烟花。60多年前,这是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场酒店的寻常一幕,尽管现今看上去令人难以置信。

拉斯维加斯的核狂热

上世纪50年代,内华达州持续升起蘑菇云。杜鲁门1945年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对抗苏联,他下令在内华达修建了核试验场,加快核武研制。1951年1月27日,这里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尽管政府努力保密,讯息仍被公开,《拉斯维加斯评论报》披露了蘑菇云升起的文章,美国核能委员会还为此派出联邦调查局调查这家报社。

事实上,核试验场距离拉斯维加斯如此之近,真相不大概被长期掩盖。原子弹爆炸发出的刺眼光芒令黑夜犹如白昼,蘑菇云在大道上清晰可见。从1951年开始至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出台,内达华试验场近百次引爆核武器,每3周就有一次。当地政府也决定不再隐瞒,并且将此视为一个良机。核试验之前,拉斯维加斯的城市宣传词是「顽石坝的门户」,核试验之后,他们迅速转型为「核之城」。

1951年11月12日,拉斯维加斯让核阴云成为流行杂志《生活》的封面,机智的先锋俱乐部管理人员将这个照片制成明信片,后来这种明信片开始流行(如下图)。当地商会为游客制作带有核爆时间表的日历,酒店组织野餐欣赏核爆炸,提供「核爆鸡尾酒」「核爆派对」,面包店制作蘑菇云纸杯蛋糕。当地理发师设计核爆发型,拉斯维加斯高中将蘑菇云放在学校年鉴的封面。

1952年4月22日,来自美国各地的200名记者聚集在内华达州亚卡湖边一块火山岩堆上,媒体受邀观看并对外报道核爆还是第一次,他们的所在地距离原爆点只有10英里。一名记者描述了现场观感:戴上黑色的防护镜,伸著脖子期待讯号。核弹被抛下,令人难以置信的白云向空中爬升,就像一把巨大的伞。你能感受到核爆后产生的冲击波,先是热浪扑面而来,接下来是震动,强度足以推倒一个没有防备的成年人。

美国人在电视中观看了核试验,核爆热开始渗透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灯具、钟表到公司的商标都开始走「核风」,有一些玩具公司制作核弹戒指,核爆火球糖块也风靡一时,甚至缝纫针都以「核」为名申请品牌,华盛顿记者俱乐部提供「核鸡尾酒」,「核」成为那个时代所有强大并现代的物品的代名词。

美国的电影产业迅速加入「核时尚」,包括1953年的《X放射线》、1959年讲述核战争的《海滨》,最出名的是《哥斯拉》,用百米高的史前怪物对核弹及核辐射的危险进行了严肃说明。音乐人士也拥抱这场「核喧嚣」,非常多流行歌曲以「核」为主题,杰基·道尔在歌曲《当他们丢下核弹时》中热情呼吁麦克阿瑟将军对朝鲜使用核弹,年轻人则跳起「核弹舞」。

在蘑菇云的浪潮之下,拉斯维加斯人气飙升,全美对核弹的狂热使得这里成为游客朝圣地。上世纪50年代初它还只是一个小镇,只有2万多居民,到上世纪50年代末,拉斯维加斯的人口猛增到6.4万人,核试验场带来了数千军人的消费、数千个工作岗位以及1.76亿美元的联邦投资,当地经济迅猛发展。

「核爆小姐」

上世纪50年代,拉斯维加斯最吸纳人的是两个名片——「原子之城」与秀场女郎,于是,一个由强强联合的新产品应运而生——「核爆小姐」。本质上,这是将性和感官刺激与好奇心、恐惧乃至爱国主义的结合。

1952年,拉斯维加斯博彩酒店「最后边界」将坎迪丝·金选为这个城市的首任「核爆小姐」,一家报社称,坎迪丝「散发出来的是爱而非致命的核辐射」。「核爆小姐」评选一共举行了4届,其中最知名的是1957年金沙酒店选出的李·梅兰(如上图),她的一张照片尤其风靡一时,出现今全世界数百家媒体上。照片上,她双臂向天空展开,金发飘在空中,红唇夺人眼球,略显夸张的笑容释放著激动,附着在她白色比基尼上的是用棉花制作的蘑菇云。据称,美国男人将漂亮女孩儿称为「核弹」就是由此而来。

李·梅兰的照片提醒人们,性感与核能曾是冷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她拍照的是摄影师唐·英格兰,数年后唐记忆说,「我们拍摄了一个女孩儿半裸照,她穿着泳衣,将棉花加工成云状,她的服装看上去就像蘑菇云。你晓得,还有什么比这更轻佻的?」

「核爆小姐」毕竟意义何在?美国有媒体评述称,核主题的选美大赛是「罪恶之城」的一个特色产品,并非席卷美国全国的浪潮,其他地区没有多少类似竞赛。但它确实反映出核武器与军备竞赛在上世纪50年代是大新闻,商家利用一切机会谋利。冷战在许多方面影响了美国的主流文化,但没有什么比「核爆小姐」大赛更为怪诞的事件了。

恐惧与爱国主义

上世纪50年代冷战趋紧。一方面,美国社会多数人将「核」视为美国大国标签中最闪亮的那一个,以为核试验是值得庆祝的国家成就,观看核爆也成为爱国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山姆大叔也乐于展示自个的新肌肉,拨弄那些拥有爱国心的观众。当然,拉斯维加斯地方政府「成功的公关战」,对于缓解当地人对核爆后果的恐惧功不可没。当地人被告知,核弹不仅安全,而且有趣,假如遭到核辐射,洗个淋浴就没事儿了。

但不安的情绪从未消失。每一次核试验之后,随着阵风吹过,都有一层灰落下,覆蓋附近地区的所有东西,内华达州东部以及东北部的小镇,犹他州南部也常常出现辐射性尘埃。多数核试验爆炸时间非常短,但要做准备的时间非常长,风向突变以及风速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犹他州作家特里·威廉的一个乳房被切除,她的妈妈、祖母以及6个姨妈都患上了乳腺癌,7人死亡,另外两人做化疗。特里称,多数统计学家说,乳腺癌是遗传,与饮食、无子女或者30岁以后怀孕有关,但他们没有说出来的是,生活在犹他州是其中的最大风险。哈尔·罗斯曼在其《现代内华达的形成》一书中写道,1953年5月和6月,核试验场东部一带1.4万只绵羊中有4500只死亡,牧场主人提出索赔,但遭联邦法院拒绝。1959年一次核试验后,风向转北,将大量核尘埃吹到巴克地区,几小时后,巴克的牧场老板发现身边的绵羊等动物悲惨地死掉。

几十年后,美国政府承认,每次地面核试验都会给周围160公里以内的所有人带来一定辐射,美国政府部门的研究发现,大概有1万至7.5万人因内华达州的核试验而患上甲状腺癌,后来美国政府同意,对为此患癌的患者每人给予5万美元补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