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低估的低价股 三国中智力被严重低估的一个牛人:竟然是刘阿斗
三国中智力被严重低估的一个牛人:竟然是刘阿斗
阿斗是怎样做到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的。这样的智慧别人有吗?这样的际遇翻遍史书还能找到第二例吗?答案是:没有!不能!由此可见,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
蜀汉后主刘禅(207―271 年),自东汉末以来一直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某种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旷古奇冤之一。其实,刘备和刘禅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帝王。前者靠他的人格和谋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后者则靠其雅量与智慧使自己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一生。
袁术特别欣赏孙策,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与孙权对阵,不仅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氏兄弟如此豪杰,令人羡慕。相比之下,刘备生的阿斗既愚且呆,被陈寿斥为“昏聩之主”,留下千古笑柄。然而,将相有种,阿斗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与成分,只要刘备有儿子,这个人肯定要接刘备的班,只不过这个人是阿斗而已,他就是不想当蜀主也不行。这与后世的朝中无人不做官是一个道理:朝中有人,有关系,有背景,只好去当官。至于有没有本事,尚在其次。
当官就当吧,能为民造福也是一件功德,所以当了官,要看他怎么做官。李鸿章李中堂说:“做官乃天下第一易事。”好大的口气!不过这话不假,颇耐推敲,试从阿斗讲起。

确切的讲,阿斗当的是皇帝,一国之主,最大的官。但这难不倒阿斗,因为军政大事基本上由诸葛亮在操持,他只负责签字就行了。即使碰到个案,阿斗也是去问相父的,相父说咋办就咋办,阿斗用不着费脑筋,只要奉行无作为主义即可。这样的皇帝还不好当?所以北朝苻坚有王猛辅佐的时候,苻坚常说:当帝王多么轻松快活。当然,苻坚算是个英雄,而以阿斗的智力而言,才疏志短,无作为实乃上策。当然,阿斗不一定懂得如此这般为自己策划,他没有这个智力,而实际上,他就是不懂得做什么,也做不了什么。
诸葛亮逝去不久,西蜀就灭亡了,阿斗做了司马昭的俘虏。司马昭何许人也?形容为虎狼之辈是毫不夸张的,看看他杀灭曹丕几个儿子的手段就足以证明此言不虚。然而,司马昭在阿斗面前,是被阿斗玩的团团转的。司马昭问阿斗曰:“思蜀否?”阿斗答曰:“此间乐,不思蜀。”多么直白的回答,然而又是多么深邃的思维啊!试想想,还有比这六个字更令司马昭放心的答案吗?没有,绝对没有。于是,阿斗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这样的智慧别人有吗?这样的际遇翻遍史书还能找到第二例吗?答案是:没有!不能!由此可见,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
谁知阿斗却成了昏庸的代名词。
而后世佩虎符、坐皋比、不愿承认才比阿斗者又何可胜数哉?那些峨大冠、拖长绅,对阿斗嗤之以鼻的人,又有几个真的比阿斗水平更高?偏偏他们志存高远,自恃文韬武略,处江湖之远则跑官要官买官,不忘政治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好大喜功,大建形象工程、本专业工程,且美之名曰“为民办实事”,还力求大手笔、大动作、大作为,其为害有甚于阿斗者矣!
由此观之,阿斗真可不惭矣。
从今而后,请勿再笑阿斗!
刘禅如何成为三国在位最长的皇帝?
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皇帝,在位四十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公元263年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不仅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名人,也让他成为“扶不起来”的典型。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一、很有智慧
公元223年,刘备命丧白帝城,太子刘禅继蜀汉皇帝位,史称后主。
应该说,刘禅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外部,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内部,精兵良将已所剩无几,雪上加霜的是,朱褒、雍]、高定、孟获等数郡又先后叛乱,政权随时可能倾覆。真可谓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这么糟糕的局面,即便是刘备收拾起来都不容易,何况才年仅十七岁的幼主刘禅呢?
然而刘禅继位不过短短五年时间,“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农业生产恢复了元气。“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国内局势实现了平定。“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吴蜀联盟重修旧好。“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友邦良将纷至沓来入朝相助,外交成果令人瞩目。不但使危机四伏的蜀汉政权彻底走出低谷,反而使国家呈现一种中兴的气象。
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刘禅的能量的话,那么下面这几件事,应该多少可以见些端倪了。他先后立张飞的两个女儿为自己的皇后,又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关羽之孙、关兴之子、年轻有为的蜀汉将领关统为妻,这样就将刘备政权最核心的势力变成了自己最可依靠的班底,活脱脱又一个新版的桃园三结义。
《魏略》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大将军曹爽死后,因惧于司马懿父子的迫害,夏侯霸偷偷携带家小和亲信前来投奔宿敌蜀国,刘禅亲自出城迎接。夏侯霸非常感动,不禁感叹真有乃父之风。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个心结呢!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在两国征战中被刘备部将黄忠所杀,刘禅深知这件事情在夏侯霸心中的阴影,特意一脸真诚地对夏侯霸说:“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一语将这笔血债轻描淡写地撇清之后,话锋一转,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就是说,你的父亲并非死于我父辈之手,况且,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呢,咱们是真正的亲戚啊!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之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堂妹,这不是一家人吗?一句话,大大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夏侯霸从此死心塌地地跟定了刘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禅的这一手怀柔之术,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恐怕刘备在世,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