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二字词语寓意好 《中华》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火烧 2021-08-12 20:00:14 1069
《中华》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在古代,「中华」本为汉族自称。1902年,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

《中华》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在古代,「中华」本为汉族自称。1902年,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这是「中华民族」一词的最早使用,从上下文来说,梁所说的「中华民族」当指汉族,确切地说,指的是古华夏族和从华夏族发展至今,不断壮大的汉民族。他在该文中,在「黄帝子孙」一词特别注文指出:「下文省称黄族,向用汉种二字,今以汉乃后起之朝代,不足冒吾族之名,故改用此。」

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7次以上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明确地指出其含义,「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族。」

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乃中国做为国家共同体的一个国族概念,由于现代中国自晚清迄今的历史及政体更变,此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涵及争论,如孙中山革命时,关于满洲人是否为要驱逐的外族,还是五族共和之一的民族。「中华民族」一词的演进也因此反映了近百年来国族与民族主义的相关争议。「中华民族」其内涵是否为汉族还是指指国族,成为对汉本位、大汉族中心的主要疑虑。

因此,此词不同于「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等于有外显的种族及文化的象征,而是有外显政治象征,如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也反映了做为国家共同体的国族概念。

在清朝之前,虽然有华夷之分的观念,但几乎没有「中华民族」的观念存在、而「中国」的观念也和与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观念差很多。

二字词语寓意好 《中华》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中华民族」一词,乃由近代的梁启超首先提出。其意原只包括汉族,之后包括汉、满、蒙、回、藏等大小族。

1912年,孙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说」:「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孙中山在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后,主张重提民族主义并扬弃五族的说法:「有人说,清室推翻以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现在说五族共和,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个中华民族。……并且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