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秦国秦军 第四节 反间君臣――李牧冤死秦军破赵

火烧 2022-07-16 12:01:39 1086
第四节 反间君臣――李牧冤死秦军破赵   和积弱积贫,剜肉补疮,一战即溃的韩国相比,有着百战之国称号的赵国,是秦国在统一战争中遇到的最为顽强的拦路虎。如果从秦大将 王翦攻克邯郸俘虏赵王 迁(前228)

第四节 反间君臣――李牧冤死秦军破赵  

秦国秦军 第四节 反间君臣――李牧冤死秦军破赵
  和积弱积贫,剜肉补疮,一战即溃的韩国相比,有着百战之国称号的赵国,是秦国在统一战争中遇到的最为顽强的拦路虎。如果从秦大将 王翦攻克邯郸俘虏赵王 迁(前228)起,到公元前222年赵国彻底灭亡计算,赵国在已经失去大部分国土和国都的情况下,与秦国还对抗了六年之久,晚于楚、燕,早于弱齐。 >   赵国之亡,是最耐人寻味而且是最具有悲剧意味的。 > >    秦灭赵的悲剧意味,首先是“赵氏之先,与秦共祖”,也就是说,秦、赵两国的征战杀伐,从血缘关系上讲,属于煮豆燃萁式的自相残杀。前面讲过,秦、赵都出 自殷商之际秦族部落里的蜚廉一支,赵氏的直系祖先造父善御,有功于周王室而受封于赵城,因此而以赵为姓。秦族的直系祖先非子为“秦嬴”,为嬴姓秦族的法定 继承人。 > >   不过,秦国虽然和赵国同为一个祖先,两个祖先都曾经于周王室有功,可两个国家的立国之基却是很不一样的。秦人先祖经过几百年 征战,跃马挥戈,踏着血水,一步步由西向东,这才在关中大地上站稳了脚跟,由附庸而诸侯。而赵国却是先为晋臣,由大夫而诸侯。不同的立国道路,使得秦赵两 国国君的政治文化心态和两国政治走向大相径庭。 > >   公元前376年,赵敬侯时三分晋国,晋国灭亡,之后又经历了两代,到下一代赵武灵王 时,赵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著名的“胡服骑射”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赵国处于“四战之地”,经常受到周边强国及匈奴、林胡、楼烦、东胡的侵凌。赵武灵王 为了富国强兵,决心实行变革。他“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仿照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装备,建立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军队新的主力兵种。骑兵能离能合,易散易 聚,灵活机动,适于长途奔袭等运动性很强的野战。这项改革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重大的“革命性”意义。战国后期,唯有赵国能够在军事上与秦国长期抗衡,这即 得益于赵武灵王的改革。 > >   赵惠文王是继赵武灵王后比较有作为的国君,他曾经任用乐毅为相, 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为大将,对外以理折 服强秦,对内整顿税收,使得“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在军事上,他不断发起战争,先后多次攻取齐、魏两国土地,拓展疆域。赵国在赵惠文王期间,是秦国 兼并战争中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 > >   历史上著名的“ 完璧归赵”的故事就发生在赵惠文王时,秦昭襄王愿以15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和氏璧”,蔺相如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破解了这道“以城诈璧”的难题。前279年,秦昭王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去会见,命赵王弹瑟,又为蔺相如所破解。 > >   战国后期,赵国之所以能和秦国长期抗衡,不仅因为有廉颇、蔺相如这样的勇将和贤相,更是因为有赵惠文王这样的明君。正是他继承了赵武灵王的基业,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赏罚严明,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 >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的妇女,治国理念 很是符合 孔子的仁政思想。《战国策》上曾经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 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 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重要的而只问不重要的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 >   遗憾的是,这位女政治家天不假其寿,才刚刚40出头,就病逝了。赵威后病逝后,年轻的赵孝成王处理赵国政务,接连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对赵国前途命运影响巨大的失误,比如魏齐留赵,长平之战的阵前换将,等等。 > >    如前所述,魏齐是战国时魏国的相国,其时还是门客的范雎随着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得到齐襄王的赏识,须贾怀疑范雎与齐国有染,便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魏 相魏齐。盛怒之下,魏齐不分青红皂白,就让舍人把范雎狠狠地鞭笞了一顿。奄奄一息的范雎,以诈死的方式,在守者与魏人郑安平的帮助下悄悄地逃入了秦国。 > >    范雎在成为秦国相国之后,屡出奇谋,为秦昭王所宠爱。秦昭王为了替范雎雪恨,欲杀魏齐。当此时也,魏齐寄居在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门下。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 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同时还担任着赵国的相国。秦昭王知道平原君收留了魏齐,就发函邀请平原君到秦国来喝酒,平原君从赵国的外交利益考虑,出使秦国。到了 秦国之后,秦昭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齐,平原君不答应,说:“在富贵时结交的朋友,都是为了贫贱时所预备的;魏齐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会交出来, 何况他现在不在我那里。”断然拒绝了秦王的请求。 > >   秦昭襄王于是就扣留了平原君,威胁赵孝成王交出魏齐,同时出兵攻打赵国,占领了赵国 的三座城池。迫于形势,赵孝成王只好紧急发兵包围平原君的宅第,捉拿魏齐。魏齐暗中早早得到消息,趁夜逃出,拜访德高望重、很受到赵王尊重的虞卿,希望得 到虞卿的庇护。不料,虞卿认为赵王无法说服,就带着魏齐逃奔魏国向信陵君求助。过了一段时间,魏齐看到信陵君不大愿意接纳他,就在魏国自刭而死。赵孝成王 听说后,立刻索取人头,恭恭敬敬地送给秦国。秦昭王这才心满意足,下令撤军,并且把平原君放了回去。 > >   除此之外,赵孝成王最大的政治败 笔就是长平之战的失败。如前所述,赵孝成王和平原君贪于韩国奉送的上党之地,不顾强敌在前,大祸临头,贸然接收上党,引火烧身,造成秦赵对战态势。其后, 急于战胜秦军,又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不顾蔺相如等人的劝谏,执意启用只会“ 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结果惨败于长平,损失有生力量40余万人,被迫割地求 和。尽管数年之后在魏、楚联军的协助下,赵国嬴得邯郸之战,并乘胜进击,迫使秦国放弃此前侵占的魏地河东、赵地太原和韩地上党,使秦军东进势头受挫。然 而,赵国此时元气大伤,已经走向衰落,再也没有一个大国可以与秦国抗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