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与冤枉 善用测谎术的唐朝官员曾救过李靖一命
善用测谎术的唐朝官员曾救过李靖一命
李靖是唐初名将,看过《说唐》和《红拂女》的都知道此人。在明朝冯梦龙的《智囊》一书中,提到这么一个案例。李靖担任岐州刺史期间,有人诬告他造反,唐高祖李渊信以为真,命令御史带着原告去岐州抓李靖归案。
案情是很不利于李靖的,因为李渊是倾向于相信告密者的。据说李渊本人与李靖有私怨,具体什么私怨,史料没有记载。
反正当年李靖主动去投奔李渊,却在长安被难民潮所堵,李渊一打下长安,就拿住李靖要杀头,李靖就当着李渊的面说他是以私怨斩壮士,幸亏秦王李世民极力相救,才没有让新生的唐朝丧失一名良将。
从《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记载的这个事例来看,李渊和李靖确实有私怨,执法人和被告者有私怨,事情就复杂了。

那位奉旨办案的御史,知道李靖是冤枉的,然而要证明一个人冤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李渊已经做出有罪推论的情况下。御史一路上苦苦思索着良策,过了几个驿站,忽然有主意了。
在路上,御史忽然惊慌失措地对告状人说:不好了,不好了,你写的那份状纸由于助手玩忽职守丢掉了。然后拿起鞭子就抽打主管行李的人――“诈称失去原状,惊惧异常,鞭挞行典”。丢了状纸咋办?那时候又没有电子邮箱,找家打印店再打印一份。于是御史假惺惺地道歉,请告状者再写一份。对方于是重写一份。
御史大人拿了新的状纸,却又拿出那份所谓已经丢掉的原状,两相对比,居然错漏百出,出入很大。御史马上回京城向李渊汇报,于是一场诬告阴谋败露,李靖将军有惊无险。
总结:
唐朝御史诈称状纸丢失,让原告再写一份,其实无异于一次测谎实验,只是不让被测验者觉察出来而已。御史明白,如果控告不属实,那么撒谎的人不可能记住每一个虚构的细节,撒过谎的人都知道,前面的谎言是很难精确地记住的。御史不能直接证明李靖是冤枉的,但他可以通过告状人前后出入的错误,以证明控告的荒谬,从而洗清李靖的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