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文学作品 苏联作家高尔基:读书越多就和世界越接近
苏联作家高尔基:读书越多就和世界越接近

文豪的私家书单是如何的?名人都读什么样的书?一观之下,也许可以增加到我们的人生必读书目中,帮我们懂史、悟世、明理、养性。
「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关于读书,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有过许多的名言。当年那个出生于底层木工家庭的孩子,后来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影响世界的作品,与他童年时的阅读经历密不可分。
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极为不幸,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家境贫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就被迫走入社会,直面残酷的「人间」。他从事过众多的底层工作,甚至一度居无定所地流浪,然而,只要有机会,他就一定会读书。那时高尔基的读书环境是当今的孩子想象不到的。
他在自传里曾提到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的读书经历。那时他没钱买书,需要到处去借,在每日像奴隶一般的生活结束后,他在自制的灯下坚持读书,而且,他还要遭受老板娘的非难——老板娘禁止他读书,常常去高尔基居住的阁楼上搜书,搜到后就撕碎,而且还会毒打高尔基。不过,高尔基宁愿忍受毒打也要读书,甚至他还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人向我提出用棍棒打我一顿可以读书,那我也愿意接受!」
在打工的日子里,高尔基过去有幸读到了普希金的诗集,当时,他「怀着一种很像一个人偶然走进一处从未见过的美丽的地方所产生的贪婪感情,把这本书一口气唸完了」,并且为「诗句的淳朴和音节的和谐」而感到吃惊。高尔基觉得,这诗句让他所谈论的一切都披上了华美的服装,从而让他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他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此外,他还读了大仲马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让他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据他记忆,每看一本新书,他就觉得自个的国度与外国愈加不同,由此他茫然、懊丧,甚至怀疑书中的真实性,这也让他心中开始涌动一种「干大事」的冲动。用他的话说,就是「书读得愈多,就愈觉得不愿去过那种一般人所过的在我看来毫无意味、毫无必要的生活」。
在高尔基的读书生涯中,过去有一位厨师对他产生过重大影响。在给那位厨师做伙计期间,高尔基惊喜地发现对方也是爱书者。那位厨师有许多书,不仅允许高尔基随便阅读,而且会和高尔基一起探讨。读书让高尔基明白了许多道理,后来,他是如此记忆那段经历的:「我记得,我阅读了福楼拜的《一颗简朴的心》,黄昏时分,我坐在杂物室的屋顶,我爬到那里去是为了避开那些兴高采烈的人,我完全被小说惊住了,很像聋子和瞎子一样。」他觉得书中「隐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术,曾有几次,我机械地、像野人似的把书页放在灯光下反复细看,好像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猜透魔术的方法」。
本来,只要去翻阅高尔基的自传《在人间》,也会发现那本来就是高尔基的读书史,同时也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狄更斯、巴尔扎克、列昂尼德等,都过去是高尔基的精神导师。在高尔基看来,他是靠著读书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觉得「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后来才成为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