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南极鱼能在冰点以下的水中生活
南北两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气温达-20°C~-50°C,终年冰天雪地,人类很难定居。但是,那里却生活着不少动物,如北极熊、象海豹和企鹅等。有一种企鹅还能在气温-20°C、风速每小时25~75千米的冰上产卵、孵卵呢!因为它们都是一些恒温动物,具有特殊的
南北两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气温达-20°C~-50°C,终年冰天雪地,人类很难定居。但是,那里却生活着不少动物,如北极熊、象海豹和企鹅等。有一种企鹅还能在气温-20°C、风速每小时25~75千米的冰上产卵、孵卵呢!因为它们都是一些恒温动物,具有特殊的调节体温的能力,能在寒冷的环境里生活。
![]() |
除了上面那些恒温动物以外,在南极的各种水域里,还生活着许多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如磷虾等。特别是鲈形目中南极鱼亚目有三科25属85种的鱼,只分布在南极,可以说是南极的特产。那么,它们怎么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水温-1.8〜-2°C之间的南极水域里的呢?
根据科学家考察,发现南极鱼类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能降低鱼的血浆和组织液的冰点,即血浆在0°C以下不会形成结冰核心。血浆、组织液及细胞内液体不结冰,细胞活动正常,鱼就不致于冻死了。
科学家们在研究南极鱼时还发现,有些种类的南极鱼的血液里缺少一般脊椎动物血液中含有的能运载氧的红细胞和易于跟氧结合与分离的血红蛋白,但血浆中却溶有大量的氧。这是因为南极地处严寒的极带,经常有冰雪风暴,水质清冷,过饱和地溶解了大量的氧。这些南极鱼不仅有鳃,皮下还有丰富的微血管,可进行皮肤辅助呼吸,因此水中过饱和氧很容易通过鱼鳃和皮下的微血管渗透到血浆里。根据测算,南极鱼可从外界水域中获取其中34~38%的氧,而一般鱼类不过18%。由于南极鱼生活在低温环境中,代谢水平很低,溶解在血浆里的氧已能满足它的需要,所以缺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南极鱼能够而且也只能够在南极水域中生活。
很赞哦!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