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基因送进人体
基因治疗能够治本,把人们以往一筹莫展的疾病斩草除根,自然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基因治疗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目的基因送到该去的地方。现在把目的基因运送到人体细胞中的方法大致有三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在物理方法中,可以用专门的针筒把目的基因注射进靶细胞中,也可以用特制的基因枪在轰击中把目的基因送进靶细胞。此外,还可以用电穿孔的办法把目的基因送进靶细胞。
![]() |
基因枪利用细小的黄金颗粒作为“子弹”,外面包裹上目的基因 |
在化学方法中,常常需要找到一个中间体化学物质,这个中间体既能与基因结合,又能与细胞相融合。于是,我们先让目的基因与化学物质结合,然后再把这个结合体与靶细胞接触,目的基因就能转移到靶细胞中去了。例如有一种由球状磷脂双层膜组成的人工胶囊脂质体,既可以将目的基因包在胶囊内,也可结合在胶囊膜的表面,当这种脂质体与靶细胞结合时,脂质体就能和对方的细胞膜融合,将目的基因送进靶细胞。除脂质体外,二乙氨乙基—葡聚糖等也能担当运送目的基因的重任。
![]() |
装载着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进入细胞,将目的基因注射进细胞核 |
生物学方法是现在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世界上第一例遗传病基因治疗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在生物学方法中,需要依靠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运输工具来运送目的基因,而这种较为安全可靠的工具通常是病毒,例如腺病毒。如果把目的基因比作一个人的话,不管是乘飞机还是坐火车,人都得先坐上交通工具,并感到安全舒适。目的基因也是这样安全舒适地搭上腺病毒这个运输工具,医学上将这个搭载过程称为整合,用腺病毒把目的基因送进靶细胞的过程称为感染。腺病毒运送目的基因时绝不捣乱,既不会唤醒沉睡的癌基因,也不会使活跃的抑癌基因失活。不过,通过腺病毒输送目的基因虽然安全可靠,但由于装载目的基因的腺病毒DNA游离在细胞核内,并没有插入细胞染色体上,因此可能导致目的基因无法长期表达,使得基因治疗的效果难以持久维持。
- 上一篇
为什么基因芯片是未来医学领域不可缺少的工具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种疾病的抵抗力强弱不一?为什么同一种药物对不同人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有些人低剂量服用就很管用,有些人则需要加大剂量?造成这些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因组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人类中,不同个体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组中这类单碱基差异所决
- 下一篇
为什么“多利”的诞生历尽艰辛!
自从“多利”问世后,由混合细胞繁殖成功的动物纷纷登场亮相。所谓混合细胞,就是把体细胞与去核卵融合,重新组装成一个混合细胞。“多利”的第一个细胞就是羊的混合细胞,因为“多利”的独特身世,曾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可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依靠混合细胞来繁殖动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