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李世民的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首先,我们都被唐太宗和魏征骗了一千多年,所谓明君直臣的千古佳话,根本就是两人心照不宣地出演对手戏,刻意营造出来的政治作秀罢了!!
先来看看魏征是如何被唐太宗启用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
魏征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纵横家的招数,为的是宣扬自己的高明。关键是,他将李建成比作平庸的公子纠,将李世民比作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无疑让李世民万分受用。而魏征将自己比作管仲,则表示自己能成为李世民的股肪之臣,辅助其成大业,暗示李世民系有道之君,要善于用人,不记前嫌,否则比齐桓公可就逊色多了。

这个回答当真妙极,应该给一百分!李世民被打动了,本来嘛,各为其主,也没啥可指责的,况且魏征并非太子党要员,只是个主管经籍的小官,但却才华横溢,这样的人若收为己用,既能显示自己英明豁达,又多少能消除点兄弟相残的恶劣影响。
要注意的是,李世民极具权谋之术,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不计前嫌。他对武德旧臣尚且满怀戒心(这批开国功臣在太宗即位后,处境都大不如前),更不用说作为建成幕僚的魏征了。所以,太宗重用魏征,一是看中才华,一是借此营造明君形象。
魏征从小就好纵横权变之术,对于太宗用意自然心如明镜。他明白,要想取得生存和更高地位,就必须帮着太宗打造明君形象,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谏,进谏越多、越激烈,就越不会有危险。
我们看,这些谏言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魏征与太宗的对答。这些对答多是为君之道和儒家治世思想。
二是魏征主动上书的谏言。这些谏言大多是根据隋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一些预防性措施。
这两类谏言数量相当多,的确显示出魏征的博学多才,但要注意,所针对的并非什么现实中的重大朝政,而是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所以更像一种学术交流。
三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与太宗意见截然相反的谏言。
这一类谏言是自古以来最难的,很多人因此丢掉小命。但我们看,魏征在这方面的谏言数量相当少,而且所针对的也不是什么重大事件,比如劝太宗不要将已经订婚的女子纳为妾等。
所以,拼命进谏,根本就是魏征放的一个大招!
太宗虽然启用了魏征,但待他与房玄龄等自己的亲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表面上把魏征捧得很高。
有一次,有人在太宗面前说魏征偏袒自己亲戚,太宗马上派温彦博查处此事,虽非事实,但仍向魏征提出了警告。魏征趁机向太宗摊牌,说自己要做良臣,不做忠臣:愿陛下稗臣为良臣,毋稗臣为忠臣,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抵取空名。此其异也。
魏征把住了太宗的脉,那就是他想成为一代明君,要想成为一代明君,就不能偏听偏信,必须广泛听取谏言。太宗也很快明白魏征意思,号召群臣勇于进谏,形成贞观年间的一股风气,自己也如愿以偿收获了明君称号。
相关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 唐太宗李世民那燕和李世民 揭秘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荒淫无道的生活
- 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功绩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被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愧对千古一帝的称号,揭秘其不为人知的一面
- 唐太宗李世民那燕和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不爱武则天?
- 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事迹 为何说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英明的篡位者?
- 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事迹 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历史功绩
- 唐太宗李世民那燕和李世民 武则天为何没给唐太宗生孩子?原来李世民晚年定下一条制度
- 唐太宗李世民那燕和李世民 唐太宗不爱武媚娘 李世民为何从未碰过武则天
- 唐太宗李世民那燕和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杨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