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垃圾不落地”是怎么实现的

火烧 2014-10-30 07:45:11 1027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有一个“迈向资源循环永续社会”的城市案例,展示了中国台北市通过垃圾不落地、垃圾费随袋征收、厨余垃圾全面回收、焚烧底渣再利用等措施,达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目标。 中国台北街头无垃圾中国台北专用垃圾袋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有一个“迈向资源循环永续社会”的城市案例,展示了中国台北市通过垃圾不落地、垃圾费随袋征收、厨余垃圾全面回收、焚烧底渣再利用等措施,达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目标。

中国台北街头无垃圾
中国台北专用垃圾袋

所谓“垃圾不落地”,是指居民小区内不再设立作为中转站的“公共垃圾箱”,而是每天晚上8点到11点,全市统一开出很多辆垃圾车,沿街到各个小区收垃圾。届时,全城市民像约会一样准时,家家户户拎着自己家的垃圾,来到路边收集点,投入垃圾收运车。不过,在投放垃圾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不同垃圾分类装袋。凡不可回收的垃圾,必须装在专用的蓝色塑料袋里实行按袋收费;而对可回收的垃圾,则允许装在任何袋子或容器内,实行免费回收。其中,专用垃圾袋是可降解的,大小有6种规格,上面都贴有专用标签,由政府部门特制,不得私自生产。每户可以免费领到少量的专用垃圾袋,但如果垃圾量多,就不得不花钱购买了。“垃圾不落地”政策刚开始推行时,有不少台北市民既不理解,也感到有些不便,但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以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大多数市民都亲眼看到,经分类的垃圾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才需要买专用垃圾袋来分装。垃圾分类回收的做法渐渐变得顺理成章了。

1994年,台北的垃圾填埋场每天需填埋垃圾2500多吨;到实行垃圾分类数年后的2009年,日填埋量仅为59吨,垃圾锐减97.6%。1996年前,台北市每天的资源回收率是2.4%,2009年则达到了45%。台北市有三座垃圾焚烧场,焚烧后的灰烬和底渣可以用作制造水泥和地下水管,资源得到全利用。到2011年年底,台北已基本做到生活垃圾“零填埋”,原先的垃圾填埋场由于无垃圾可埋,将改建成公园,供市民休闲与娱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