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水与淡水间的盐度差也蕴藏着能量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运动,每年海洋表面有大量水分蒸发,其中部分水通过大气运动输送到陆地上空,然后形成降水再落到地面上,冲刷土壤,分解岩石,把陆上的可溶性物质(大部分是各种盐类)带到江河之中,江河百川又回归大海。这样,每年大约有30亿吨的盐分被带进海洋,海洋便成了一切溶解盐类的“收容所”。而在海水的蒸发中,收入的盐类又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滞留在海洋里。如此周而复始,海洋中的盐类物质越积越多,海水也就变得很咸了。
咸的海水既给我们提供了绝大多数的食盐,它还能够与淡水一起,提供一种新型的能源——盐差能。
地球陆地表面河流里的水都是淡水。淡水流入大海,在与海水交汇之处,形成了淡水与咸水的交叉,尤其是在大江大河汇入海洋的河口水域,存在着较高的海水与淡水的盐度差。淡水会向含盐度高的海水方向渗透,这种渗透压如果能加以利用,就是一种新能源。科学家们设想:如果在淡水和咸水交汇处建一个水压塔,用海水泵先向水压塔内泵入适量海水,水压塔与淡水间用半透膜隔开,所用的“半透膜”是只允许淡水向海水渗透,而不允许海水通过的特制膜。由于渗透压力的作用,淡水会经半透膜向水压塔内渗透,使水压塔内水位升高。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水流便从塔顶的水槽流出,冲击水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组发电。为使水压塔内的海水保持一定的盐度,还必须用海水泵不断向塔内泵入海水,以保持系统持续运行。这个利用盐差能来发电的构想就是备受关注的“渗透压方案”。正是靠了功能非凡的半透膜,水压塔内的水位才会因淡水的渗入而提高直到溢出,才能冲击水轮机运转。
![]() |
地球上的水循环将各种盐类带进大海 |
目前对于盐差能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美国和以色列在这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瑞典和日本等国也有一些进展。要达到有效利用盐差能,还需要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有所突破。
![]() |
- 上一篇
为什么新型飞机上天前要进行风洞试验
完成一架飞机的设计必须要弄清楚飞机的动力学性能,需要进行反复测试。如果一架根据理论设计的样机直接飞上天空,危险性很大。所以从莱特兄弟开始,飞机设计师们就充分利用风洞进行地面测试,在飞机上天之前尽量弄清其性能。风洞是一种产生人造气流的管道,用来研究物体在气流
- 下一篇
为什么直到20世纪人类才进入太空!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对头顶上的太空充满好奇,产生了许多原始的飞天神话,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直到20世纪中期,人类才真正跨入太空时代: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196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