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壮族介绍词 介绍一下壮族

火烧 2022-04-28 15:48:57 1131
介绍一下壮族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

介绍一下壮族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

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仅云南就有40多种,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

云南壮族和广西壮族同源,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一个民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居住在今广西、云南的壮族就和当时中原人民有了较为密切的交往。

壮族人民在历史上就善于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种植水稻,妇女则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采,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澜。

壮族还以唱山歌闻名,山歌言语婉转、讲究押韵、富有感染力。

山歌有讲述历史的古歌,传授生活技术的“生产歌”,以及“酒歌”、“情歌”。

民歌主要是“苦歌”,如“长工歌”,“妇女苦情歌”等。

壮族还善舞,具有悠久历史的“铜鼓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

现在,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

壮族的其他节日与汉族相同。

壮族

中国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以广西最多。

1990年人口1548万。

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南宋时已出现方块汉字构成的土俗字。

但使用面不广,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

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得到推广,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是百越的一支,南宋时始称僮人、撞丁。

明、清时与土、依、沙并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一为“僮”,1965年根据ze倡议,国务院批准,把“僮”改为“壮”。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

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

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尤以南珠闻名。

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

果品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广,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

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

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

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

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

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

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

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

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

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

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

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

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

男子多穿唐装。

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

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

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

主食大米和玉米。

壮族介绍词 介绍一下壮族

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

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

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

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

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在壮族居住地,人们在路上与老人相遇时,须主动与老人打招呼,并退让到路旁请老人先过去。

老人进屋时,要请老人坐上座,如果有人在老人面前翘腿二坐,则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尊敬,会受到众人的谴责。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238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