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比拉彗星会消失

火烧 2016-11-03 00:28:02 1060
1826年2月27日,驻守在捷克的奥地利陆军大尉、业余天文学家比拉用望远镜捕捉到一颗彗星。他跟踪观测了两个星期,算出它的运行周期是6.6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比拉彗星。天文工作者把地球、木星和土星对比拉彗星的摄动计算进去,推算出它应于1832年11月26日过

1826年2月27日,驻守在捷克的奥地利陆军大尉、业余天文学家比拉用望远镜捕捉到一颗彗星。他跟踪观测了两个星期,算出它的运行周期是6.6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比拉彗星。天文工作者把地球、木星和土星对比拉彗星的摄动计算进去,推算出它应于1832年11月26日过近日点。结果它应时而来,只比预报提早12个小时。下一次回来应该在1839年,但是那次彗星的近日点位置太接近太阳,因而未能观测到它。

再一次,预报比拉彗星应该在1846年2月11日过近日点,可那一次,早在1845年11月就已经能够看到它了,更奇怪的是,这颗老面孔彗星的彗核出现了一个突出部分。1846年1月13日,叫人大吃一惊的事又发生了,比拉彗星分裂成为2颗,分出的部分最初又暗又小,不久就越来越亮,它们之间的距离慢慢加大,到2月10日,分裂的两部分之间已有24万公里的距离。近代天文学家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彗星分裂的现象,因而曾轰动一时。


分裂后的比拉彗星

1852年9月,这对彗星又回来了,它们之间的距离已经增加到240万公里之遥。1859年则由于和1839年同样的原因,没有观测到分裂的比拉彗星,只有等到1865年再观测。可是到了1865年,虽然天文学家把它们的位置计算得很精确,许多天文台也尽力寻找它们,遗憾的是,寻遍天空,就是没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从此以后,比拉彗星失踪了。

这颗分裂的彗星失踪后,留下了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当地球于1872年11月27日穿过原来比拉彗星运行的轨道时,这天夜晚天上发生了一阵灿烂的“流星雨”,这并不是夸大的形容词,真和下雨一样地落了下来,到处都像在放节日的焰火,看上去真使人眼花燎乱。流星雨从这一天的19时开始,到第二天凌晨1时才停止,盛极时刻是在夜里21时左右。有人估计那晚的流星总数在16万颗左右。流星雨的辐射点在仙女座γ星附近。


比拉彗星消失了,仙女座流星雨却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吗?当然我们不能不怀疑这是分裂的比拉彗星改头换面重新出现。计算结果表明,仙女座流星雨的运行轨道也是周期为6.6年的椭圆。这样,疑问找到了答案:仙女座流星雨就是比拉彗星瓦解的残骸。

彗星每次回归经过太阳附近时,由于部分物质化为气体,形成彗发、彗尾、彗云等,就会损失一部分质量,变“瘦”变小。彗星越接近太阳,它的活动越激烈,损失的物质就越多,甚至分裂成碎块。破碎瓦解的彗星物质沿原来的彗星轨道环绕太阳运转。如果地球接近彗星轨道,瓦解的彗星物质粒子就有可能流入地球大气成为流星雨。

查看历史,仙女座流星雨于1798年、1830年和1838年已经被人观测到,那时流星群处于比拉彗星之前大约5亿公里的地方。而1872年出现的流星雨则在它后面达3亿公里,所以瓦解的彗星物质沿其轨道分布至少达8亿公里。可见比拉彗星是逐步破裂的,在它的彗核一分为二之前,已有一长串碎粒分布在它运行的轨道上了。

1885年3月27日流星雨又发生了,5小时内总计有40000余颗流星出现。1885年以后没有观测到大的流星雨,但每年11月27日总有些流星从仙女座辐射出来,只是—年比一年少。可见比拉彗星的瓦解物质已越来越均匀分布在它的全部轨道上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