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师师宋徽宗周邦彦诗 周邦彦宋徽宗竟然是情敌关系

火烧 2022-04-12 22:49:04 1070
周邦彦宋徽宗竟然是情敌关系 周邦彦 宋徽宗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和大文豪苏轼齐名的著名词人,他个性慵懒疏散,潇洒不羁,他的词格律严谨,语言精雅华丽,尤其擅长铺叙。他的作品在后代婉约派词人中被尊称为”正宗“,

周邦彦宋徽宗竟然是情敌关系  

周邦彦 宋徽宗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和大文豪苏轼齐名的著名词人,他个性慵懒疏散,潇洒不羁,他的词格律严谨,语言精雅华丽,尤其擅长铺叙。他的作品在后代婉约派词人中被尊称为”正宗“,影响十分深远。或许是因为他个性的缘故,他留下了很多的趣闻轶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便是和当时的宋徽宗以及一代名妓李师师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周邦彦雕像

相传周邦彦长得高大英俊,是一个美男子。他也十分喜好美色,和当时汴京城中著名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关系十分密切。这个李师师不但容颜貌美,而且能歌善舞,因此当时汴京城中的权贵都竞相争夺这位才艺卓绝的女子,甚至连当朝皇帝宋徽宗都对李师师青睐有加,经常偷偷溜出宫来和她相会。有一次,宋徽宗生了一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见面。没想到的是,周邦彦才刚到不久,宋徽宗也来了。在情急之下,周邦彦便钻到了床下躲起来。宋徽宗给李师师带来了刚刚进贡的新鲜橙子,两人相谈甚欢。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给听到了。在宋徽宗离开之后,他便把听到的内容写成了一首词,叫做《少年游・并刀如水》。李师师很喜欢这首词,就笑纳了。

李师师宋徽宗周邦彦诗 周邦彦宋徽宗竟然是情敌关系

但是后来李师师在和宋徽宗缠绵的时候,却在不经意之间唱了这首词。宋徽宗一听便知道他来李师师家的事情被知道了,于是便问这首词是谁写的,李师师不敢隐瞒他,便说出了实情。于是宋徽宗便把周邦彦贬出了汴京。之后宋徽宗去李师师家的时候,她并不在家里。宋徽宗等了一会儿,才见李师师红着眼眶回来了。在宋徽宗的追问下,李师师说道其实是送周邦彦出城了,此外他还写了一首叫做《兰陵王・柳》的词。宋徽宗听了李师师唱的之后,觉得这是一首绝妙的好词,于是便赦免了周邦彦,还让他做了专门管理舞乐的大晟府提举的官职。

虽然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探讨,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邦彦的才能和宋徽宗的用人的智慧。

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生于1056年,少时散漫但极为好学,后来成为太学的生员,一生为官多年,长期在外宦游,不过总的来说仕途是在上升的。

周邦彦画像

神宗时期,周邦彦给皇帝献上了一篇称赞王安石变法的《汴都赋》,从而名扬天下,并被提拔为太学的老师,不久开始被调任到外地,任过庐州教授,做过溧水县的知府。后来,周邦彦被皇帝召回成为一名京官,然后又到各处担任知府。等到徽宗即位,他做了大晟府的提举,即音乐机关的管事。最后,他因为和蔡京的同堂交往过密而晚节不保,于1121年去世,享年66岁。

从他任职大晟府就可知,周邦彦精通音律,他的确自己作曲、填词。所以,他除了是一个词人,也是一个音乐家。周邦彦创作了不少新词的曲调,比如《琐窗寒》,《瑞龙吟》,《花范》等这些词牌,都是他创作的调。因此,他的词也十分强调格律,所以他被后世称为是格律词的创始人,他的作品也长期被尊为婉约词的正宗。而这一点,使周邦彦有一个美称“词中老杜”,“诗圣”杜甫在格律上就要求炼字精到、对仗工整,周邦彦也是如此。

周邦彦的词大多写闺情、羁旅,或者是在咏物。因为题材相对集中,其他主题较少,所以周邦彦被王国维说是“创意之词少创调之词多”,但他还是不失为第一流的词人。

周邦彦李师师

在周邦彦所写的《少年游》中就曾记录了他的相好。他的这位相好就是北宋末年青楼歌姬李师师。关于李师师的记录常常是被记载在野史和笔记小说中。

李师师画像

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同时还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有传说她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关于周邦彦这一人物,是著名的北宋词人。当时的他虽然才气纵横,却也喜欢拈花惹草,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了这位绝色容颜的李师师。从此之后两个人互相欣赏,情好日密。周邦彦也就常常在李师师那里留宿,逐渐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可是李师师名传四方,在一次宋徽宗赵佶微服出游得知,京城有位绝色美人李师师。于是就准备会会这位美人。

碰巧的是周邦彦正和李师师亲昵,突然听说皇帝大驾光临,惊惶之下,急忙钻到床下。赵佶满脸笑容的走进来与自己的相好调情,而周邦彦躲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却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龙倒凤。第二天,他将这段见闻,填了一首《少年游》,送给师师一表心迹:“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过了几天后,宋徽宗再度光临,听到李师师演唱这首词,就明白了作这首词的人当天一定在屋里,顿时打翻醋坛问是何人所作。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听完后,宋徽宗便拂袖而去。

周邦彦名句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著名诗人周邦彦

历史上关于周邦彦的名句有很多有很多,像“叶上初阳干宿,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句诗词就是出自于他所著作的《苏幕遮・燎沉香》一诗中。他的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他自己的词风――疏荷小立的一份“清圆”意味。然而回头想想,他当时身处的时期,是北宋末年,也可以说是周邦彦见证了国家的衰亡,本应该十分敏感的词人却于末世沉浸在“清圆”的自在悠闲中。

作者周邦彦所著作的词大多是以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因此在诸多在周邦彦的名句中,当然也少不了这些,像诗词《少年游・并刀如水》中“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就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情人李师师所写的著作,而后来李师师也是为了纪念他吟唱了周邦彦所写的一首《兰陵王柳》,使得这两句诗名流千古,成为周邦彦的著名诗句。

关于周邦彦的诗词在艺术技巧上确实高出一筹。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相交错,技法多变却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也难怪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周邦彦少年游

《少年游》这首词是由北宋词人周邦彦所著,并且作者还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所写的这首《少年游》中最出名的就是《少年游・并刀如水》、《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这两个词。

周邦彦《少年游》

《少年游・并刀如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些切身经历,并通过怀念来抒发心中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龙倒凤的痛苦。当时作者正居住在京城,与名妓李师师相好。可是李师师名传四方,宋徽宗赵佶知道她后便出来凑热闹。有一次,周邦彦正和李师师亲昵,突然听说皇帝大驾光临,惊惶之下,急忙钻到床下。赵佶满脸笑容的走进来与自己的相好调情,而周邦彦躲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却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龙倒凤。第二天,他将这段见闻,填了一首《少年游》,送给师师一表心迹。

而这首词《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在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写了情春怨别,情牵旧事抒发重聚的欢娱。下片通过描写两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整个词描述以前的爱恋故事,但又寄托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的感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总的来说在《少年游》的词作描写中,运用了现代短篇小说才有的打破时空观念的倒叙和插叙手法,穿插地向人们诉说了自己昔日在汴京的一段爱情经历。所反映的内容十分普通,写法上却有些独特,这也许就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周邦彦 兰陵王

《兰陵王》是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曾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主要写了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整首作品有着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

《兰陵王・柳》

《兰陵王》从这个词来看,它的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作者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是耐人寻味的。这首词的另一个别名是《兰陵王・柳》,而以“柳”字为题目并不代表词的内容也是咏柳的,这首诗却是来讲述离别的。在古时候,人们常常用折柳来送别客人或者朋友,因此诗词就借助柳来渲染离别之情。而在《兰陵王・柳》这首词中正是这样,词的开篇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上片由柳起兴,接下来的都是作者借折柳倾述送别之情。古往今来,离人无数,“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宕开来说,伤离别的并不是只有眼前的你我两人,也算是作者的一种自我安慰了。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则写了渐远之后,中篇和下篇的时间是连续的,但感情确实波澜的。总之纵观整个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