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哪朝代人 著名的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人
著名的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王安石是宋代人物,生活于北宋年间,宋神宗时期,迎来了其事业与人生的巅峰。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氏,从小就有着天才的光环,记忆力超群,加上后天的教育塑造,王安石实为一个才华横溢,天赋异禀的才子。
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不仅先天条件好,其后天条件也很优秀。王父任地方官吏,于是王安石从小就跟着父亲宦游大江南北,这段期间冷眼看世界,站在百姓角度看到整个国家潜伏着的社会危机。后来王安石通过科举入仕,入仕后的他心系百姓,旨在为人们服务,减轻百姓负担。
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受到了重用,于1069年发动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变法得到皇帝的支持与赞同,从此整个宋朝进入了一个系统化的社会改革运动中。
王安石变法并不顺利,可谓是困难重重,王安石本人也被两次罢相,更是受到了来自保守派的强烈攻击与弹劾,最终变法失败。
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很高。其一生作品颇丰,现有一千五百首诗歌流传至今,不仅有诗歌还有散文,短文等作品,受到后人的尊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北宋解决了财政难题,7年的经济改革让北宋的国库充盈,够北宋花20年之久,改变了北宋积弱积贫的社会格局。
王安石生活于北宋,贡献于北宋,努力于北宋,这是属于北宋时期的一页新篇章。
王安石梅花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还是一个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诗歌方面的成就颇高,为后人所称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梅花》,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出自《王安石集》,堪称是王安石作品一绝。
王安石梅花古诗配画
先来看看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是这样描述的,位于墙角的那几枝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着。远远的望去如此洁白的梅花为什么就不能被看错是雪呢?那是因为从梅花那里飘来一阵阵的花香来辨别。
《梅花》这首诗主要一首托物言志的作品,通过借梅花的高洁与坚强来颂扬那些坚贞不屈的人。梅花即使是孤独的位于墙角,即使有严寒来阻碍它,但是它没有放弃,它依然盛开依然飘香,这是何等的坚强,这是何等的高洁。从而情感升华,用梅花来赞扬和自己一样,处在困境中,但是依然能坚守信念,为了正义敢于奋斗,敢于拼搏,为了国家大义不怕被排挤,不怕被打击的人,对这群人进行了高度赞扬。
《梅花》创作的背景正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安石变法是充满困难的,王安石两次被罢相,其变法多次遭到了攻击与弹劾,最终导致失败,王安石辞去工作,放弃改革,隐居在南京钟山,《梅花》就是创作于那个时候。
整首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但是却意味深远,情感真挚。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王安石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一生作品颇丰,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一千五百多篇,更有名句被人们所传诵,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千古名句。我们不能否认王安石的作品对于后世的影响。其作品《泊船瓜洲》就是其作品中的传世佳作。
泊船瓜洲故事配画
《泊船瓜洲》是一首七言绝句,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京口和瓜洲这两个地方中间只隔了一条长江,我曾经居住的钟山也只隔了几座山。春风吹来,江南两岸一片生机,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能照耀我把我带回老家呢?
其中以第二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最为经典,千百年来成为名句口口传诵。整部作品看似是一篇描写乡愁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恨不得坐着快船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但是细看全文,却发现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诗中寄于了诗人伟大的理想,他想要回到政治的舞台,推新法,创出一番新天地。
《泊船瓜洲》的创作背景和时间颇受争议,存在着3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创作于1068年,王安石上京任翰林学士一职,经过瓜洲写下了这部作品表明自己的鸿鹄大志。第二种创作于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政治路坎坷,被贬时经过瓜洲创作。第三种创作于1075年,王安石再任宰相时,上京任职途径瓜洲时所作。
王安石名句
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有作为,其在文坛也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生作品丰富,更有不少千古佳句被后人所传诵,王安石的作品有诗歌,有散文,每个作品均有其独特的个性与想法,今天就给大家罗列下王安石名句。
王安石名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话出自《泊船瓜洲》,诗人借用“春风”来表现他的第二层深意,当时王安石被宋神宗恢复宰相之位,王安石上京入职,这无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重新燃起新希望,就像春风吹过,大地复苏之感。一个绿字将江岸两边的春色描绘的淋漓尽致,极富表现力。
2.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出自王安石的《读史》,这是一首咏史诗,表达诗人对于后人对自己评价的忧虑,在当世当时都难以将一件事表述清楚,更何况是后世呢?古人留下的也只是糟粕,真正的好东西流传不下来的,就像画像再好的画师也画不出其精气神。这首作品中,诗人忧己忧古人,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告诉后人史书记载也不准确,大家要相信历史真相。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出自王安石的《梅花》,在诗中王安石赞美梅花的坚强与高雅,在严寒的冬日,它依然独自绽放。从而情感升华,从赞美梅花升华到颂扬在逆境中努力奋斗的人,这群人不畏强权,坚持理想,不放弃,奋斗在第一线,诗人给予最肯定的评价。
王安石名句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王安石书法
王安石是一个大文豪,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颇高成就,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高,不仅精通诗词歌赋,其对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王安石书法以一手飘逸而著称,而这飘逸正好是题壁的要求。但是王安石书法到了一定时期与在一定程度上被黑化了。
王安石书法作品赏析
王安石变法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失败的典型案例,变法人就是以王安石为首的这一部分新法推行者。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用人不当,刚愎自用,最终导致变法失败。变法这段时间,虽然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危机但是百姓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太过于急于求成。见过王安石书法的人常常将书法作品与政治举措相提并论(是指王安石政敌),认为王安石书法太过于急躁。但是这并不能掩盖王安石书法作品好的一面。因为世人对于王安石的成见已经很深了,以至于对关于王安石作品一概都是排斥的,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世人对于王安石书法的评价是“忙”,王安石书法是从杨凝式那边学习而来,而且作品以题壁居多,题壁作品对于技艺的要求颇高,所以不仅需要技术更是需要勇气,而王安石就是这样一个有魄力的人,将作品展览于世。
但是可惜的是王安石书法真迹现在已经绝灭了,很多人都无缘见到王安石书法的真迹,但是从各个文献资料中可以了解到王安石书法有其精髓之处也有可批判之处,这不就是书法带给后人取长补短的意义么。
王安石是什么家
王安石在北宋可谓称的上是风云人物,只是后来对于王安石的争议颇大,有人认为此人是祸国殃民的乱国着,有人认为王安石是大改革家,古人史书对王安石的记载也不尽相同,可谓是说法各异,但是无论王安石评价如何,我们不能否认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王安石一生多有头衔,更是涉足各个领域,那么王安石是什么家?
《苏东坡》王安石剧照
一:政治家
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先后任职地方官吏,当过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知常州事,知制诰等多个职位,在为官这段期间王安石关注民生,大力兴修水利,扩办学校,注重教育与人才的培养,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且早年的宦游南北与在底层当官,让王安石知道国家的问题所在,知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以及三冗问题及土地兼并严重等重大社会矛盾。
二:改革家
王安石知道国家的矛盾与问题所以,所以当收到皇帝重用时,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要想改变社会格局与解决问题,就要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推行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全面的社会改革运动,其根本就是解决国家的社会矛盾问题,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最终目的。王安石从理财和整军这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从而推行了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将兵法等一系列的新法。但是变法最终失败,是因为变法最大程度的伤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从而遭到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
三:文学家
王安石将政治与文学创作做了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将艺术与政治结合,从而在文坛上添上了璀璨的一笔。王安石在诗歌,散文,词等方面均有涉猎,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