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袁世凯与黎元洪 失意英雄黎元洪
失意英雄黎元洪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有一个人曾经三任民国副总统和两任民国大总统,这个人的绰号也很有意思。常说的有:黎菩萨、泥菩萨、黎屠户。 此人名叫黎元洪。 这三个绰号在一个人身上,
失意英雄黎元洪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有一个人曾经三任民国副总统和两任民国大总统,这个人的绰号也很有意思。常说的有:黎菩萨、泥菩萨、黎屠户。
此人名叫黎元洪。
这三个绰号在一个人身上,自然很有点一言难尽。
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黎元洪生于湖北黄陂木兰乡东厂畈,14岁随父移家北上,寓居天津。19岁时,黎元洪进入天津水师学堂。从此进入军界。黎元洪人聪明,有文化,一路青云。1906年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
如果没有1911年武昌的那场起义爆发。黎元洪也许会在清王朝中安稳度日,混得好。弄个督抚大臣也未可知,因为,毕竟他还是一个有两把刷子的人。身后还有朝廷重臣张之洞做靠山。
武昌起义时,他47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被突如其来地推到了军政府大都督、大元帅的位子上。
1911年10月13日,革命军的炮队击退了清政府的兵舰,黎元洪得知此消息后。表面上一副苦愁,但暗中已开始盘算。准备接受革命军的要求。这天下午。他开口同革命党人甘绩熙和陈磊说起话来。甘说:“你这几天总是苦脸对待我们,太对不起我们。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抬举你做都督。革命成功了,你可做华盛顿:革命不成功,你可做拿破仑。你很讨便宜呢!你再不下决心,我们就以手枪对你。”黎元洪答复说:“年轻人说话不要太激烈,我在此近三日,有什么事对不起你们?”
陈磊接着说:“你的辫子就对不起我们,武汉三镇人人都剪辫子,你身为都督,就该做个模范,先剪掉辫子,以示决心。”黎顺水推舟地说道:“你们不要如此激烈,我决心与你们帮忙就是。你们说要剪辫子,我早有此意,你们找个理发匠来,我把辫子剪去就是了。”
甘绩熙见状,立即请来了理发师,理发师请示道:“都督剪去辫子,留多长头发?”黎元洪答道:“剃个光头。”不到半小时,理发师便给黎理了个光头。这时的黎元洪头是圆的,肩是圆的,身子也是圆的,肥头大耳,顶放青光。蔡济民在旁打趣道:“都督好像个罗汉。”黎元洪嘻嘻一笑说:“像个弥勒佛。”一句话惹得周围人开怀大笑。黎元洪去掉发辫后。吴兆麟还特地买回一挂鞭炮,以示庆贺。接着士兵们请去掉长辫的黎元洪训话。黎元洪说道:“元洪不德,受各位抬举,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前天未下决心,昨天也未下决心,今天上午也未下决心,现在是已下决心了。无论如何,我总算军政府的人了。成败利钝,生死以之。”黎元洪的一席讲话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1911年10月17日。湖北军政府门前祭坛高筑。祭坛前香烟缭绕。坛上黄帝轩辕氏灵位庄严肃穆。灵前摆设香案,陈玄酒,旗立两侧,鼓乐喧天,黎元洪跪读祝文。三军鸣枪,全体跪拜。山呼万岁。这是湖北军政府祭黄帝仪的盛典,也是黎元洪誓职的庆贺大典。
武昌首义取得成功。照理说应该推选一个有才干、孚众望的中坚人物出来担任新政权的首领。据革命党人回忆说,武昌起义后,黎元洪及其他湖北军政要员纷纷躲藏逃路。省城很快被革命军控制。当时,黎元洪更换便衣,由执事官王安澜带领。躲到黄土坡刘文吉参谋家中。当革命军闻讯找来时。黎元洪吓得躲到屋中蚊帐后面。又从帐后钻人床下。革命军马荣将子弹上膛。命他出来,黎元洪只好从床下爬出来。最后被推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席位,但黎元洪执意不肯接受。他说:“此举事体重大,务要慎重。我不是革命党,我没有做都督的资格,够资格的是孙文,你们何不接他来担任都督。”这时,革命军将预先拟好的安民告示拿出来要黎元洪签字。黎元洪像怕被蛇咬一般,连声说“莫害我,莫害我!”黎元洪这种消极抗拒的态度激怒了周围的革命党人,他们气愤地骂道,“黎元洪不识抬举,是清朝的忠实走狗”,“干脆给他个枪子儿吃算了”。在场的李翊东也大怒,他举枪对着黎元洪吼道:“你本是清朝奴才,当杀!我们不杀你,举你做都督,你还不愿意。你甘心做清朝奴才,我枪毙你。另选都督。”说着就要扣动扳机,吓得黎元洪面无人色。出了一身冷汗。此后几天,黎元洪一直是不思米食,缄默不语。他抱定主意既不再做清朝官事吏,亦不担任革命军职务。直到1911年10月13日黎元洪仍不肯就任都督,革命军只好将他软禁在军政府。他整天愁容满面,心事重重。心想,这下可完了。朝廷把我当叛徒,党人把我当囚徒,妻妾儿女,不得见面,如有手枪在身,莫如饮弹自尽。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10月6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黎元洪为正式副总统兼鄂督。
如果说,像后来很多稗官野史记录的那样。黎是一个平庸无能的人的话。胜利果实也不会掉到他的头上。即使掉在他的头上。也会把他砸趴下。
可以先从他的“黎菩萨”的绰号谈起。
菩萨。除了形容面相之外,还有尊敬的成分在其中。黎元洪在当时几乎被公认是一个人品出众的人。这才是他被推为都督的原因。
黎元洪品德之馨。早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就显现出来。
在学业方面。他刻苦用功,学习成绩遥遥领先。最难得的是,他时常为同学承担过错,有些朋友对此不解,他坦然回答:“大丈夫当有任天下事的气度,区区小事,何须避匿呢?”
他的老师严复对他是这样评价的:“黎黄陂是德有余而才不足。”
黎元洪的品格之高洁。是民国以来玩政治的人所罕见的。
如果真如严复所说。黎元洪才不足。很难解释他的官运亨通,短短十年内,从一个下级军官擢升到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官居二品。
在彰德和太湖两次秋操对垒赛中,‘’南军“总指挥黎元洪每次都大败”北军“总指挥段祺瑞。黎元洪也因此在朝廷声誉鹊起。
黎元洪为官清廉,平易近人,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赢得士兵爱戴。这可能和黎元洪出身贫苦有关。对入营当兵的知识分子常常免去劳役,给予特别关照:在治军方面,则宽严适度,以身作则。
1907年。赵尔巽接任湖广总督。湖北官场掀起了一场向新总督献礼的高潮。黎的上司张彪筹集十几万两银子。向上司表忠心,其他人等也不甘落后,唯独他仅仅凑上数元”意思意思“。黎元洪对上级不会拍马逢迎。对士兵却关爱有加。他的一位士兵。因母亲在家砍柴时坠入山谷而亡。这名士兵悲痛之中想追随母亲而去。黎元洪知道这一消息后。亲自去慰问这名士兵。并拿出八十银圆让他回家葬母。后来还让这名士兵进入军校学习。
从1903年开始。革命党人就不断地到部队当兵。做士兵的思想转化工作。这些行为被黎元洪多次发现。但他多宽大处理。这也让革命党人对黎元洪有好感,认为他是一位仁厚长者,所以,辛亥革命后大家才推举他出来当都督。
如果说,黎菩萨是说他宅心仁厚,宽以待人,黎屠户就是说他的霹雳手段。
甲午战争时,他作为一个低阶军官,随着舰队去支援北洋水师。还没有到达预定的地方,就遭到了日本军队的袭击。其他的舰船跑的跑,沉的沉,只有黎元洪所在的战舰死战到底。结果寡不敌众,军舰快沉的时候,他勇敢地选择了做烈士,跳海自尽。不过,他大难不死,海浪把他冲回岸边。
黎元洪活了下来,却成了清王朝的替罪羊,被关了一年的大牢。
从那个时候起黎元洪就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出头当英雄不如缩头做狗熊。
”泥菩萨“就是这时炼成的。
当然。”黎屠户“这个贬义绰号主要来自1915年,他在副总统任上,把屠刀挥向革命功臣,诛杀张振武,枪决朱六制,镇压二次革命,从而多了一个”屠户“的绰号。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接受拥戴,并将1916年定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1916年元旦登基做皇帝。12月15日,袁世凯发布了他接受帝位后的第一道册封令,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袁世凯的这着棋非常高明。黎元洪手中虽无一兵一卒,但却是万众瞩目的”武昌首义元勋“,如果将其拉下水,为自己”民国变帝国,总统变皇帝“的戏法造势,其影响可想而知。
但黎元洪竟然不买这个账。册封令颁布后,袁政府文武百官在国务卿陆徵祥的带领下到东厂胡同黎宅祝贺,黎元洪对他们说:
”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绝不敢领受……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说完就退入内室,不再露面,陆徵祥等人只好悻悻而去。随后黎元洪又命手下草拟了一份声明。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武昌起义,全国风从,志士暴骨。兆民涂脑。尽天下命,缔造共和,元洪一人,受此王位,内无以对先烈,上无以誓神明。愿为编泯,终此余岁。“
袁世凯需要黎元洪捧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12月19日。又命步军统领江朝宗去东厂胡同宣封。黎元洪怒呼左右:”赶快把江朝宗拖出去。否则连你们一齐打出!“于是黎元洪左右劝者、扶者、慰者、挤者,一拥而将江朝宗推出东厂胡同堂门。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而国务总理段祺瑞独断专行,演成”府院之争“。黎元洪完全是个弱势总统。
段祺瑞规定,总统府的各种信件,包括总统私人信件,得先送到国务院来,由他先检查一下。黎元洪知道了很恼火,但无可奈何。
黎大总统想请梁启超当总统府秘书长,一个月给开2000块现大洋。这可是一大笔款项,结果梁启超看出来总统只是傀儡,所以没有兴趣浑水,一拖再拖不答应。但是,段祺瑞出面请梁启超到国务院就职时。梁启超却欣然同意。
府院矛盾的爆发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要不要对德宣战呢?黎总统主张不宣战,因为他知道国力赢弱。段总理主张宣战,他攥着兵权。宣战以后。军队的地位会更高。
段祺瑞想了个办法。他把各省的督军招来。集体向黎元洪施压。可黎元洪这个时候保持了少有的强硬。坚持不同意。
英国的报纸揭出了一个秘闻,说段祺瑞跟日本的军政府签了一个协议。有一亿元军事借款,而这个事根本没通过国会。于是,黎元洪以大总统的名义罢免了段祺瑞的国务院总理。
段祺瑞拥兵自重。驻扎在天津,公开和黎元洪分裂。扬言要打到北京。
手中无兵的总统就是”泥菩萨“,黎元洪吓坏了,只好向长江巡阅使”辫帅“张勋借兵。没想到张勋进了北京,把黎元洪撵下来。把宣统帝捧上台,复辟帝制。这倒是又给了段总理杀回北京的理由。
1917年7月。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在紫禁城东门与辫子军交战。张勋复辟仅12天即宣告失败
段祺瑞本来已威名扫地。借打”辫子军“平定张勋复辟的事情,又重新抬头了。黎元洪反而从大总统位置上灰溜溜下台。灰溜溜离开京城,坐实了”泥菩萨“之名。
之后的几年里。北京城走马灯似的换总统,黎元洪又有机会回到总统宝座上。很快又被赶下台。原因还是因为此时他已经是彻底的”泥菩萨“了。
不过不当大总统的黎元洪却是经商奇才,他晚年致力于实业,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企业的董事。
1935年11月24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典礼。遗体归葬于武昌卓刀泉。
从黎元洪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有枪便是草头王。靠枪杆子说话是硬道理。没有了枪杆子,哪怕贵为大总统。也当不了屠户,只能当”泥菩萨“。
所以,对于历史人物,要全面看,也要用史实来做出准确的评判,而不是人云亦云。
再就是,有时候历史也需要无能和窝囊的领导人。或者是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领导人。这一点从黎元洪身上我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说。黎元洪应该是在当时风云际会的条件下。能够被各派所接受、达成平衡的唯一一个关键人物。尽管他没什么实力。尽管他的手段不够狠辣,甚至有些窝囊,但是历史还是把他推上了潮头。
历史是有自己的逻辑的,而这个逻辑,也许在当时看起来没有什么道理,但是,历史总会证明。自己是不会出错的。
很赞哦!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