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唐太宗在魏征死后,曾废除与魏家的婚约,扑倒自己手书的魏征碑,但这些事不大被人提及,人们津津乐道的,仍是他们作为明君贤臣的故事。其实,这对中国历史上的君臣楷模,有其真实的一面,也有被后人的记载着意塑造的一面。
贞观十七年正月,当朝名臣魏征病危,唐太宗甚是关心。不仅用自己别殿的质材为魏征宅修筑了正殿,赏赐各种家用物什,还专门派中郎将住在魏家,随时禀报病情变化,药品御膳自是送了不少,还不时亲自前往探视,有时一去便逗留一整天。
眼看魏征大限将至,太宗问他有何心愿,魏征拖病体勉强穿上朝服,对唐太宗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语出《左传》,意为:我对自己和家里的事无心可操,就是恐怕国家出乱子)。
唐太宗为此深受感动,不久,便决定将小女儿横山公主嫁给魏征之子魏叔玉,希望魏征能在生前看到这个新媳妇。但未得成婚,魏征便撒手人寰,去世后,太宗罢朝五日,并亲自书写碑石立于其墓前。此后不短的时间里,太宗都思念不已,时常登凌烟阁看魏征的画像,或写诗悼念这位名臣。
然好景不长。由于魏征生前曾经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为宰相,结果杜因为过失而遭罢官,侯因叛乱而被诛杀,加之有人在太宗面前说魏征结党营私,令太宗大为不悦;又有人说魏征曾让史官褚遂良看过自己的谏诤文章。
这一点更是触犯了太宗的神经(由于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太宗对国史的编修非常看重且亲自过问),于是,太宗一怒之下,先是废除横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事,随即又下令扑倒了自己手书的魏征碑,亲手终结了自己和魏征之间为后人所追慕的一段君臣佳话。
此举不免令人心生疑惑,凭太宗与魏征之间深厚的君臣之谊,如何到最后竟是这般的恩断义绝呢?

我们都知道,魏征在隋末先是追随瓦岗军首领李密,后才投奔李唐的。归唐后,先是在太子李建成府内任职,并在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关系紧张时,劝说太子建成当机立断,占得先机,但终于李世民高出一筹,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除掉了自己的同胞和政治对手,并一步步赢得了天下。
不过,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不仅没有降魏征的官,反倒是加以重用,史载: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旧唐书·魏征传》)也就是说,无论是太宗,还是魏征,彼此都深感遇到了知音,两人在国家大事上总能密切协商,通力合作。最重要的,魏征总是能说中太宗的心思。
太宗多次在大宴群臣时说,自己定天下,是房玄龄之功,而治天下,则多仰魏征。对于自己与魏征之间的融洽关系,太宗在各种场合反复说起,这种言辞上的不断自我确认,其实一定程度上反而说明。
唐太宗对魏征的真正态度是比较矛盾的,他虽然肯定魏征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却始终难以百分之百信任魏征。由此,也就有助于我们了解上述太宗对魏征态度的巨大反差。
那么,魏征与太宗之间的佳话是如何被经典化并传颂下来的呢?这就不能不谈到吴兢和他修撰的《贞观政要》。吴兢是唐前期重要的宫廷史官,一生经历了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因励志勤学,博通经史而受到人们的钦佩,负责修撰国史,曾编修著名的《武则天实录》、《唐春秋》等。
有意思的是,无论《旧唐书·吴兢传》,还是《新唐书·吴兢传》,都没有提到《贞观政要》。而今天,《贞观政要》的版权不仅归于吴兢名下,还成为一本广为人知的政治典范之作。
相关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唐太宗为什么被称最能打仗的帝王?
- 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魏征一句话成功阻止唐太宗李世民立弟媳为皇后
- 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魏徵智谏唐太宗
- 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会怕言官魏征?原因是什么?
- 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 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唐太宗与魏徵有何关系?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简介
- 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唐太宗与魏徵有何关系?唐太宗与魏徵故事简介
- 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为何翻脸砸墓碑?
- 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怕魏征 李世民畏魏征的真相
- 唐太宗称魏征是自己的什么 為什麼魏徵死後唐太宗要迫不及待推倒他的墓碑,讓他名聲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