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揭秘:贞观八年后唐太宗或因病已丧失生育能力

火烧 2021-12-09 17:19:41 1055
揭秘:贞观八年后唐太宗或因病已丧失生育能力 导读:平心而论,在唐太宗的宫廷里争宠,其实是很可笑的事情。并非因为他的英明神武,而是制度、身体条件使然。唐代皇帝仍旧是一夫一妻制,唯有皇后是正妻,其余妃嫔不

揭秘:贞观八年后唐太宗或因病已丧失生育能力  

导读:

平心而论,在唐太宗的宫廷里争宠,其实是很可笑的事情。并非因为他的英明神武,而是制度、身体条件使然。唐代皇帝仍旧是一夫一妻制,唯有皇后是正妻,其余妃嫔不过妾室而已,即: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八十一御女: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这套体系,几乎就是从《礼记?昏义》里复制下来的,而且有定员编制,由低到高,前面没空位,后面的肯定上不去。当然,前提是活人,如果是死人,也是可以追认的,比如徐惠,生前为充容,在太宗死后郁郁成疾又拒绝医治,于永徽元年去世,被高宗追封为贤妃。哦,对,作为唐高宗名义上的庶母,她的妹妹,另一位徐氏则是高宗的婕妤……略乱,对不?《武媚娘传奇》中的徐慧(与历史上的不同字)而在太宗朝排名前4的,贵妃韦氏、德妃燕氏、贤妃郑氏,史有明载。另有一位杨妃,史书上说是隋炀帝的女儿,生吴王李恪、蜀王李郑究竟是淑妃还是别的什么位份,史无明载,至于她和李世民的爱情故事,更是被电视剧渲染得无比缠绵悱恻。

不过,这位隋朝的帝女,在前朝没有公主封号却是确凿无疑的。再有就是另一位在史书上只有杨妃生福四个字记载的杨妃,是赵王李福的母亲,后被封为赵国太妃,可见活到了太宗去世之后。根据她儿子赵福的墓志记载,这位杨妃的封号是贵妃,就有点怪异难解了。最后一位有妃之名的是那位刨了李家祖坟,又被杀了父亲的阴妃,因为受家人谋反牵连,被降为嫔,在昭陵旁还有她的阴嫔墓,只是不知道她在泉下如何看待身旁的丈夫。

好了,看过《武媚娘传奇》的朋友可以对照下以上诸位,有谁没谁,三解就不评价了。那么,为什么说在太宗朝演宫斗不靠谱呢?因为,上述排名靠前的后宫女性,几乎都是武德年间,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入侍的妾室,简言之,资历老,且多有皇子傍身,除非是斗到杀人放火,否则这身份地位恐怕很难变动。从唐太宗的心理倾向来说,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有立后、易储可能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太宗爱弟媳妇爱得发狂,声称要立巢剌王妃杨氏为后。另一次是李承乾被废之后,太宗声称要立吴王李恪为太子,母以子贵,自然杨妃要更进一步。

现实地看,三解非常怀疑唐太宗当时脑袋是不是被门夹了。前者就不用说了,杀弟娶弟媳,即使在今天也是道德难容的事情,何况唐朝?至于当着长孙无忌这个外戚的面,讨论立他亲外甥之外的任何一个皇子,无疑都是笑话,毕竟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出的皇子都没有死,即使唐太宗真的强力推进,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就不会再来一场玄武门政变吗?《武媚娘传奇》中的武则天和李治,他们二位的爱情才是宫斗典范,不明白为什么编剧要从太宗朝开始胡写。从这个角度来说,太宗朝的后宫根本缺少真正的上升空间,妃嫔宫斗一为自己,二为儿子,前者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动手杀人,否则毫无意义。

后者则是嫡庶有别,妃嫔的子女在唐朝的宗法继承体制下,无非是个封王早晚、食邑多少的差别,这和大清那套秘密立储,人人皆有可能的运作方式有着根本区别。或许有人要说,那就把自己运作成皇后呗。殊不知,唐高宗要废王皇后的时候,还要带着武则天巴巴地跑到长孙无忌的府上,听说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子还在家啃老,大笔一挥,封了朝散大夫的从五品散官,正儿八经地贿赂老臣。可一说正事,言辞恳切地强调皇后无子,希望能够换换皇后的时候,长孙无忌很不给面子地岔开话题,双方不欢而散。后来高宗又给长孙无忌送了4车金银珠宝、10车绫罗绸缎,这是还是不管用。

最后还是另一位元老重臣李薜谋だ荼还ハ荩出马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才让高宗下定了决心。在太宗朝,皇后的位置,涉及的是皇位继承,是关陇贵族、关东士族和江南士族的地位升降,是200%的国事,不是哪个美女发发嗲,露多点春光就能左右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唐太宗的身体,很难支撑他纵情花丛,享受无边温柔了。早在贞观六年(632年),时年33岁的唐太宗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当年夏天,唐太宗要去距离长安300多里的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县)避暑,通直散骑常侍姚思廉劝谏,唐太宗解释说:朕有气疾,暑辄顿剧,往避之耳。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揭秘:贞观八年后唐太宗或因病已丧失生育能力

中医认为气疾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引起的疾病,肝、脾病变引起的不适有时也归入气疾类。三解不是研究医学史的,唐太宗的具体的病征实在无从稽考,但是,《南史?徐ご》载,げ换癯谒,因感气疾而卒。可见,气疾这病是能死人的,而且在当时是不治之症。长孙皇后也有这个老毛病,并最终不治去世。再后来,至少贞观十年(636年)之前,唐太宗曾经有过病危的经历。史书记载: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曰:‘若有不讳,义不独生!’累年不愈,肯定超过1年了,病情已经严重到妻子随身带着毒药准备殉情的程度,绝不是小病小灾了。而这时的唐太宗,才37岁。

不过,到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身体应该极大好转。当年,巡幸洛阳的唐太宗竟然有兴致在洛阳苑中射猎,碰到一群野猪,4箭射死4头,有野猪蹿到马镫前,民部尚书唐俭落马相搏,太宗才得以拔剑砍死了野猪。事后笑道: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后人常见其间的豪情,殊不知也证明此时唐太宗体力的恢复,可以白刃斩杀野猪。也是在这一年,唐太宗因为听说武则天貌美,点名召她入宫。直到贞观十九年(645年),远征高句丽班师回朝的唐太宗,又患上了严重的痈疮,也就是皮肤溃烂的大脓包。当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从河北定州起行,十二月初四,唐太宗的痈疮发作,已经不能骑马,只能坐步辇行进,十二月十一日,太子李治用口为他吮脓,3天后,竟然病好了,还以为为由接受了百官朝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