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龄公主裹脚了吗 德龄公主揭秘清末难以改革内幕 慈禧是最大阻碍
德龄公主揭秘清末难以改革内幕 慈禧是最大阻碍
德龄公主原名裕德龄,从小随父亲旅居国外,17岁那年随着父亲回到清朝。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被慈禧招入宫中,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受到西方的良好交易,视野开阔的德龄公主在接受西方媒体访谈时,说起满清王朝跨天的真正原因,为何说慈禧是清王朝改革的最大阻碍?为何德龄公主 自认为清王朝的跨台是迟早的事情?现在跟随小编去探究其因。
满清王朝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说来话长,很久以前人们就希望清王朝垮台。当然,在北京,许多人什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家也知道。至少中日战争以后,我父亲就知道。他说:“不超过10到15年,中国就会爆发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结束清王朝的统治。要是清政府能立即进行改革的话,结局也许还行。否则,到那时,他们只好结束自己的统治。”
方先进教育的德龄公主
那时清政府还没想去改革,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改革朝廷。但是慈禧太后DD那时她执政DD很恨改革,她非常保守,只要她活着,她就不会去改革。我们希望,要是她死了,光绪皇帝能执政,他是希望改革的。但是我们知道他可能活不长,也许在太后死之前他就死掉了。那个朝廷的方方面面都是很神秘的,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讲完。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古老的、保守的国家,她坚持古老的制度。当然,老一代人喜欢这样,因为这对他们有利。只是到了今天,那些一直呆在国外并接受外国教育的青年人才向往西方的文明和自由。如果他们没有看过任何好的东西,他们将不会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东西。但是,他们已经看到美国人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又是多么艰难。我不会因为他们发起了这场革命而责怪他们,我自己也会这样做的,我痛恨旧式的风俗习惯。而我们的家庭是最进步的家庭之一。事实上,我可能会说,在满人家庭中很少有像我们家这样的。
我的父亲想去改革,甚至在我只有4岁或5岁的时候,我就听到他谈论的改革话题。他首先让我们学习的就是英语。我们一直住在长江边上的沙市。后来住在汉口。他送我们到教会学校学习。所有的朋友都反对他这样做,说他太激进,希望他的孩子接受外国教育是想把国家出卖给外国人,那时人们叫他“叛逆者”。他很激进,这并没有使他有些许的犹豫,他想让我们学习我们就学了。
政府是不公平的,只为它自己,没有好的大臣。在北京,许多衙门的头头都是腐败的。最腐败的就是慈禧太后,那时她还活着DD正像她做的那样,每个人都那样做。他们敲诈百姓。在中国,每一个官职都可以买卖DD每一个官职DD包括总督和道台。

守旧古板的慈禧太后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是宰相,我拿许多钱给你想得到某个官职,你说“可以”,你拿走了我的钱;另外一个人也想得到那个官职,但是他给的少些,他就得不到那个官职。你既接受我的钱也接受他的钱。他们让正直的人没有官做,而把官职给了那些不正派的人,这就是革命的原因。革命者要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应有机会或将有机会做官。但是,只要是满人统治,摄政王的统治DD事实上除了那些付钱给满人的人,没有一个人有机会做官。
这些满人大臣和高官为什么如此无能?
满人不想学习,他们非常自负,没有头脑,他们认为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最初的满人不是这样的DD大约80年前满人就退化了。在80年前,他们都很有才华,审判公平。现在的这些满人根本就不想去知道什么事情。他们非常自负,你无法和他们交谈。
这些满人无能的主要根源是什么?DD是不是在于他们的性格、教养或习惯?
教养?当然,每一个人都赞扬他们,你也看到了。他们想要的就是快乐,皇族中的青年子弟只考虑娱乐。摄政王不想学习,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他的兄弟们也不想学习,他的父亲曾为此常常发怒。但是,他的母亲站在他这一边,她送他去玩乐而不是去学习。当然,另一方面,摄政王自己也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他根本没有个性。我是从个人的经历来说这些的,我曾多次和他谈过话。
在皇宫里,人们是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人的?这种培养方式对他们有关政府的看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中国,教育皇帝的方式根本就不对。已故的光绪皇帝就很值得称赞。皇帝是在非常排外的紫禁城里被抚养长大的,他根本不能看到任何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在那种培养方式中,皇帝也不可能有任何机会和有经验的人谈话,所以他不能做一个好的统治者。虽然,光绪皇帝也是以那样的方式被抚养成人的,但是他仍然有改革的思想,所以我认为他值得称赞。清朝的规矩很严厉,孩子们必须尊重父母的奴仆,小皇帝也必须对太监有礼貌,否则他们会向太后报告。
那是很坏的习俗,如果用那种方式培养小皇帝,他将不会有大的作为。现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当然,她接受过一点中国教育,几年前,要是能这样就好了。但是现在我们想要新的东西,不同的东西。再去拜读几千年前写的古籍是没有用的,我们现在想要的是一种新的文明。当然,那时清政府闭关锁国,把所有的外国人都关在门外,以免他们骚扰我们。现在他们不能这样做了,我们必须拥有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