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臣无下场 自古谁家无忠臣!赵匡胤是如何平定李筠叛乱的?
自古谁家无忠臣!赵匡胤是如何平定李筠叛乱的?
李筠自幼善骑射,能开100斤的硬弓,连发连中。后唐时应募入军伍,隶属后唐秦王李从荣麾下,后唐末帝清泰(934——936年)初年迁为控鹤指挥使 。

后晋出帝开运(944——946年)末年,契丹辽太宗率兵攻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灭后晋。李筠被燕王赵延寿召为部将,但不久即出谋联合晋军诸将击败契丹留守将领耶律解里的宋太祖部队,收复镇州(今河北正定县)。此时,后汉高祖刘知远于晋阳(今太原市)称帝,李筠率部投奔晋阳,被任命为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刺史。
后汉枢密使郭威出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保举李筠为先锋指挥使,又为北面缘边巡检。后汉高祖乾佑三年( 950年),郭威叛汉攻入汴京,李筠与郭崇威随从作战,于留子陂击败后汉大将慕容彦超(刘知远之弟),建立功勋。广顺元年(951年),郭威革汉祚称帝,是为后周太祖。太祖论开国功绩,迁李筠为昭义军(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节度史、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此后数年之间,后周世宗屡次与北汉构兵。李筠驻潞州,以奇兵屡破支援晋阳(北汉)的辽军,因功加封兼待中。从显德二年到六年(955——959年),李筠连年与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今山西左权县)与长清寨等,俘获刺史、大将数百名。周世宗即位后,李筠因功荣进太尉。
面对新政权,后周旧臣中识时务者则俯首称臣,但也有不甘任人摆布者,尤其是昔日与宋太祖一样手握兵权的将领们。周世宗去世后,怀有帝王野心的人又何止赵匡胤一个?只是赵匡胤捷足先登,使其他人失去机会,但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念头,他们仍在等待时机去实现自己的帝王梦想,李筠和李重进便是其中代表。 李筠镇守潞、泽、沁等州达8年之久,他为人骄横跋扈,连周世宗都不放在眼里。宋太祖继位后,曾遣使者去封李筠为中书令,欲用高官宋元通宝。
厚禄来笼络这位后周老臣。李筠竟下令将使者拒之门外。经过幕僚反复劝说,他勉强接待了使者,但却在招待使者的酒宴上挂起周太祖的画像放声大哭,表示对宋太祖的强烈不满。此事被北汉国主刘钧所知,便许诺帮助李筠起兵攻宋。李筠长子李守节不同意父亲的做法,但劝阻无效。
太祖得知李氏父子意见不一,任命李守节为皇城使以探李筠意图。李筠也趁机派儿子入京,以窥伺朝中动向。李守节入宫,太祖开口便叫他为太子,吓得李守节魂飞魄散,连连叩头表示效忠新君。太祖让李守节回去劝李筠打消造反的念头,哪知李筠不听儿子劝告,于建隆元年(960)四月正式起兵。 然而,李筠狂妄无谋,他没有采纳幕僚们的一些正确建议,竟率军直捣汴京。太祖派大将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和王全斌等人率军平叛。此时,曾答应出兵相助的北汉刘钧却坐山观虎斗,竟按兵不动。石守信在两军的初次交锋中大败李筠,打击了他的锐气。同时,太祖又率军亲征,李筠连遭败绩,退入泽州城。太祖亲自指挥各军攻城,泽州城破,李筠投火自焚,李守节以潞州降宋,李筠之乱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