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白名字由来50字 关于李白姓名由来的故事概述

火烧 2022-06-04 00:57:31 1115
关于李白姓名由来的故事概述 李白的故事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小故事。最有名的一个小故事应该就是“铁杵磨成针”了,这个故事想必连正在上幼稚园的小朋友都知道。那么,今天我们不提“铁

关于李白姓名由来的故事概述  

李白的故事

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小故事。最有名的一个小故事应该就是“铁杵磨成针”了,这个故事想必连正在上幼稚园的小朋友都知道。那么,今天我们不提“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而来讲讲关于李白姓名是怎么来的小故事。

游历四方的李白

关于李白姓名的由来民间一直有很多版本,可信度较高的有这么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就是李白的名字是他自己起的。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从小便十分的聪慧,五岁就能够背诵六甲,可见李白的文学天赋极其的高,是一名小神童。等到七岁时,李白还没有正式取名,他的父亲一直没有想好要给李白取什么名。李白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两人都博览群书,对李白的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日,父亲看到院中的繁花似锦,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于是心生一计,准备让李白自己给自己取名。父亲喊李白来到小院中,吟诵了前三句诗,故意留下一句要李白来接。李白当时正站在一棵李树下,于是李白张口就说了一句:“李树怒放一树白”。就这样,“李白”两字就成了他正式的名字。

第二种关于李白名字由来的故事出自唐代书法家兼李白好友李冰阳所写的《草堂集》中。李白的母亲在怀孕时,梦到太白金星进入了她的肚子里,家里人都认为这个小孩子是太白金星的转世,是一个有福之人。所以,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个梦境所取的。

月下独酌 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仕途一直不怎么顺遂,公元744年即天宝三年,本来身为翰林的李白在皇帝面前被人诋毁,最终远离了政治中心。官场失意的李白很是忧愁,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于是他就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月下独酌》这首诗歌。

月下独酌的李白

其实《月下独酌》是组诗,一共有四首,但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流传最广的第一首。这组诗中的第一首是因为当时诗人李白受到了排挤,失去了官职,心中寂寞忧愁,于是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将寂寞的景物放大处理,进一步烘托自己孤寂无奈的心情,同时更是表达出了诗人不跟他人同流合污的志向和放荡不羁遗世而独立的个性。

组诗中的第二首《月下独酌》是一首议论题材的诗歌。诗人将“爱酒”两字贯穿全诗,从开头就表示了没有人能够不爱酒,就连天地都不例外。最后,诗人得出了结论,爱酒不但是有道理的,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其实,这首诗只是诗人李白借酒抒发自己的感情,排解自己远离朝政和仕途不顺的苦闷心情。

而组诗中的第三首与第四首写的则是写诗人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最后只能借酒消愁。诗人将饮酒时的欢悦与自己官场失意做了一个比较,表现出诗人旷达乐观的个性。但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诗人隐藏在诗中的苦闷和忧愁。

从《月下独酌》这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李白在失意时只能一醉解千愁,用酒来排解自己心中苦闷,但也能在这组诗中看到诗人乐观向上,毫不气馁的性格。

侠客行 李白

唐代的李白不仅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更是一个志在四方的侠士。根据史料的记载,李白年幼时期便十分的聪慧,五岁时便会背诵六甲。但在他慢慢长大成人时,李白却对剑术情有独钟,一直想要成为一名侠客。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李白在其二十四岁那年,拜别父母,仗剑远游。

《侠客行》

《侠客行》便是李白所写的一首歌颂古代侠客的五言诗。全诗共一百二十个字,在当时看来篇幅也不算很长。《侠客行》的前四句描写了唐代侠客们所穿的服饰,所用的兵器以及他们的坐骑等。李白用寥寥几个字就刻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唐代侠士的形象,可见李白在文学上的造诣极高。接下去就是引用了古时候一些有名的侠士事迹,用来进一步歌颂侠士的风采与仗义,描绘出侠士高大而光辉的形象。同时,诗人也婉转的表达了自己心中远大的抱负以及想要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心愿。诗歌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即使侠客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侠客仗义的精神以及无人能及的风骨,侠客单凭这两样也能流芳百世。

李白名字由来50字 关于李白姓名由来的故事概述

《侠客行》这首诗大约是李白在公元744年即天宝三年所写的,当时唐代游侠之风盛行,人人都有一颗想要成为侠士的心,连大诗人李白也不例外。李白从小便爱好剑术,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当时李白应该刚刚被放逐出京城,远离了政治中心,但李白却毫不气馁,认为自己最终还是会有所作为的。

长相思李白

自古以来描写男女之情的诗歌有很多,李白所写的《长相思》便是其中之一。《长相思》其实是组诗,一共有三首。这三首诗相互关联,共同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写的缠绵悱恻,别具一番风味。

《长相思》

根据史料的记载,诗人李白写《长相思》的时间大概是在他被排挤出朝廷的时候,因为心中的苦闷与无奈,李白沉浸在过往之中无法自拔,有感于过去所写下的诗歌。《长相思》的第一首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景抒发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房屋内纺织机器吱呀吱呀的响着,屋外飞虫哀哀的鸣叫着,独自一个居住的人听到这些声音就越发有感触了。于是,独居的人只好进入梦中去寻找自己的爱人,希望能在梦中与自己的爱人相会。诗人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寂寞以及无奈的气氛,抒发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同时,诗人假借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表明了自己心中远大的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长相思》的第二首则是描写了一位女子独自一人在窗边弹琴的场景。那位女子所弹奏的曲目十分的哀怨与凄凉,让人听了十分的感慨与唏嘘。诗人通过对女子独自一人演奏,对镜流泪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女子对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的思念,不知道自己戍边的丈夫是否平安的担心。

《长相思》的第三首描写的则是一名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已经空了的床做了一个详细的描写,赋予情感,引起无数的联想,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意境。

静夜思 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诗歌琅琅上口,虽然篇幅较小,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李白在历史上素有诗仙的美誉,李白笔耕不辍,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同时这些诗歌也是我们研究李白生平经历的最好资料。

思念家乡的李白

《静夜思》是李白较早时期所写的一首诗了,大约写于公元726年即唐开元十四年,李白在那时应该是二十六岁。根据史料可考,李白于公元724年时,拜别父母离家远游。李白写下《静夜思》的时候他已经离家近两年了,可想而知,李白是想念家中的亲人,有了思乡之情。在一个秋季的夜晚,诗人李白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无奈之下只得起身。李白站在小窗边,抬头便能看到天边的一轮圆月。这就样猝不及防的,李白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土,不知道自己家中的亲人是否安康幸福,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静夜思》全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仅二十个字。这首诗跟李白一贯所写的诗歌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运用各种奇特的艺术手法,只是简简单单。但这首诗却有着神奇的魔力,寥寥几字却耐人寻味,吸引着离家远游的游子们为之倾倒。全诗从“举头”到“低头”,生动而形象的揭露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当时思念家乡的心情。千百年前,诗人因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在深夜里不能安然入睡。千百年后,亦有离家的游子有着同样的心情,同样的举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