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死存亡之秋 漢人銳減到四百萬人,生死存亡,建城堡抵抗,是誰挽救了漢人?
漢人銳減到四百萬人,生死存亡,建城堡抵抗,是誰挽救了漢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存在有很多少數民族的游牧部落,但其中一部分卻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羯族就是其中的一個。而對於羯族,或

漢人銳減到四百萬人,生死存亡,建城堡抵抗,是誰挽救了漢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存在有很多少數民族的游牧部落,但其中一部分卻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羯族就是其中的一個。而對於羯族,或許我們不是太熟悉,但提到胡人這一俗名,大家都會恍然大悟,羯族就是兩晉時期胡人的重要代表。
對於羯族的來源,眾說紛紜,很多專家學者都曾對此進行過一系列的研究考證,比較主流的觀點是,羯族原是中亞康居人統治下的索格底亞那人。歷史學家譚其驤在《羯考》中就持這樣的一個見解,他認為羯族的外形是「深目、高鼻、多須」,具有白種人的血統。
而兩晉之前,匈奴曾強大一時,在此期間,他們俘虜了一些索格底亞那人,並帶入中原王朝,成為他們的一支奴隸部隊。
《羯胡石勒傳》一書記載:
「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
因此從表面上看,羯族是匈奴的一支,其實他們被稱作為「匈奴別部」,只是隸屬於匈奴,但實際上,他們有自己的身份認同,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以「羯族」相稱。
羯族在剛剛進入中原地區後,隨著匈奴被平定,他們也是默默無聞,處事低調。一些貧困的羯族民眾,就給漢人地主種田為生;也有一些有經商頭腦的,做一些小買賣等生意。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依然保留著部落的形式,居住在一起,比較抱團。
慢慢地,在中原地區站穩了腳跟之後,羯族本身具有的攻擊性就逐漸地暴露了出來,他們遇到災荒年景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就主動展開掠奪行動。如《晉書?孝愍帝紀》載:
「公元317年,北方大旱,蝗災泛濫,時石勒亦竟取百姓禾,分遣諸將收掠野谷,時人謂之胡蝗。」
亂世之中,最容易打破原有的勢力平衡,羯族的部落首領石勒,趁機拉起隊伍,他先後消滅了王彌、幽州王浚、并州劉琨、冀州邵續、遼西段匹磾等地方的割據勢力,於公元319年建立趙國,史稱後趙。
羯族人的後趙建立後,他們的獠牙也便顯露了出來,對中原地區的漢人大開殺戒,其中尤其以石勒的侄子石虎最為殘暴。
史載石虎「性殘忍,好馳獵,遊盪無度,尤善彈,數彈人,軍中以為毒患。」
石虎的兒子石邃,在統治期間更是濫殺無辜,一度讓中原地區的漢人銳減為四百萬的可憐數量。倖存的漢人,不得不建立城堡和羯族對抗,《鳴沙石室佚書》上記載:
「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可見如果不是漢人的自救,中原地區漢人的命運將更加悲慘。
幸運的是,在關鍵時刻,冉魏皇帝冉閔崛起,他看到羯族的殘暴,義憤填膺,下達了「殺胡令」,不僅成功推翻了羯族所建立的後趙政權,同時還挽救了中原地區漢人的生死危亡的局面。此後羯族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消失不見。
參考文獻:
【《鳴沙石室佚書》《晉書?孝愍帝紀》《羯考》】
很赞哦!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