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 巧施調包計瞞過日本人 宋徽宗真跡得以保存在國內

火烧 2022-10-31 14:31:26 1044
巧施調包計瞞過日本人 宋徽宗真跡得以保存在國內 展覽現場人氣很旺。劉瀏 攝昨天下午,南京博物院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共同推出的《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在南博特展館三樓展廳開展。有「中國

巧施調包計瞞過日本人 宋徽宗真跡得以保存在國內  

展覽現場人氣很旺。劉瀏 攝

昨天下午,南京博物院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共同推出的《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在南博特展館三樓展廳開展。有「中國書畫第一收藏家」之稱的龐萊臣所藏五代、宋元以來的共80件(套)名畫、扇面等與觀眾見面。

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 巧施調包計瞞過日本人 宋徽宗真跡得以保存在國內

通訊員 崔小英

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

龐萊臣(1864—1949),名元濟,字萊臣,號虛齋,是一位很成功的民族資本家、大商人。他一生過眼歷代名畫不下數萬幅,以畢生精力收藏古代繪畫。昨天展覽開幕式,龐萊臣的曾孫女也來到現場,她說,當年,龐家為了保護這些畫,付出很多。「現在看到這些藏品被國家保管得這麼好,太高興了。相信曾祖父如果知道,也會很欣慰。」

在眾多展品中,最引人註目的要數宋徽宗趙佶的《鴝鵒圖》。畫面中,三只八哥,兩只正在激烈相鬥,一只在一旁觀戰。畫作真實地表現了它們之間鉤鉅相搏、毛血飛灑的激鬥情景。書畫界認為,中國花鳥畫的頂峰出現宋代,而這幅《鴝鵒圖》就是「頂峰」上的「明珠」。

展覽現場南博的書畫專家還為到場市民講解了《鴝鵒圖》的故事。據介紹,在日軍侵華戰爭期間,有日本人得知原來保存在紫禁城裡的《鴝鵒圖》流出至民間,輾轉到了龐萊臣的手上。於是找上門來,要求龐萊臣出手。龐萊臣非常喜歡這幅出自宋代皇帝之手的古畫,但迫於當時日本人的蠻橫,沒有斷然拒絕,而是抓緊時間仿制了一幅贗品。不過仿制工藝非常高超,日本人沒有察覺出來,就把假畫帶回國。因此,《鴝鵒圖》這幅國寶級古畫才得以一直保存在國內。

書畫專家介紹,《鴝鵒圖》除了可以欣賞生動的畫面,還可能品讀名人題跋。在《鴝鵒圖》卷軸上方,有三個大字「活潑地」,而中間的「潑」字下方,還有一個墨點。專家介紹墨點也是一個字「潑」字,因此應該是四個字「活潑潑地」。「這個題跋是出自乾隆皇帝之手。」

此外,在畫面右左上角的紅色方印上,有一個形似「開」字簽名。專家介紹,這其實是四個字「天下一人」,宋徽宗使用這個寫法簽名,把四個漢字糅合在一起。熟悉南京本地典故的人對這種寫法不會感到陌生,瞻園的「鎮園之寶」——虎字碑,就是把「富甲天下」四個字組合在一起,稱為一個「虎」字。

本文來源:揚子晚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