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泽和载沣 载沣幼兰,溥仪一生做过三次皇帝,是哪三次?
载沣幼兰,溥仪一生做过三次皇帝,是哪三次?
溥仪一生做过三次皇帝,是哪三次?
第一次 晚清皇帝 (1909年到1912年)
第二次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 第三次 伪满洲国 (1934年—1945年) 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6-1967年)清逊帝,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英文名henry,满族。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1岁。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时任总理ze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宣统帝溥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胞弟载沣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大臣将此事告知光绪皇帝后,因为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光绪皇帝十分满意。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宝座。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居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1917年6月,张勋带领辫子军入京,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仪复辟。12日,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溥仪再次宣告退位。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续承大清基业之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md的特赦令说:“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从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人民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奥斯卡金奖。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ze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 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去世13年后,我国政府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仪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崇陵旁边,距离崇陵后围墙仅200米,华龙陵园是一个由个人经营的商业性的公墓。溥仪要当皇上,其生母不喜反哭,却是为何?
对于溥仪人们都不陌生,他虽然做到了皇上,但是,在慈禧的控制下,他却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爱人,也不能选择重用自己喜欢的大臣,甚至于他都不能保护自己亲生母亲的尊严。
慈禧太后
溥仪的生母出身高贵,是清朝权臣荣禄的女儿,名字叫瓜尔佳幼兰。幼兰作为慈禧的养女,多年追随慈禧。十八岁时慈禧指婚,把幼兰许给载沣。而载沣已经订婚,虽贵为醇亲王,也不敢抗婚。一九零二年两人成婚,四年后生下溥仪。
瓜尔佳幼兰
光绪帝还没咽气的时候,慈禧就命令把两岁的溥仪送到皇宫,准备让溥仪登基做皇帝。一得到这个消息,溥仪的祖母又气又急,她知道孙子进了皇宫,就成了慈禧手里的玩偶,不仅骨肉分离,重要的是溥仪自己会身不由己。老太太一急,昏了过去。幼兰闻知,也大哭不已。
当然,他们知道慈禧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只好把溥仪送进皇宫。进宫之后,溥仪母子就被高高的宫墙隔绝在两个世界里。
溥仪
一二年,清朝被推翻,但是,清朝小朝廷被像文物一样保存下来,溥仪仍然深居皇宫。幼兰很少能见到自己的儿子,而只能从载沣那里打听到儿子的消息。
此时,慈禧已经过世,但是宫中还有一位端康太妃,这位太妃常以皇太后的身份自居,常常对溥仪颐指气使。因为开除御医一事,这位太妃跟溥仪发生争执,溥仪对她发了脾气。
端康太妃撒起泼来。她不好对溥仪怎么样,就把溥仪的祖母和母亲幼兰叫到宫中,把气撒到她们身上。祖母和母亲跪地恳求,最后才被放回。溥仪也只好跟太妃认错。
幼兰不堪太妃的侮辱,回家后竟然服毒自杀。
母亲的死让溥仪终生悔恨。
当时像幼兰一样身份的女子,全国也没有几个。但是她的命运又怎样呢?
溥仪的家人想念他,为何不能进宫探望
溥仪的家人是可以进宫看望溥仪的。十一岁时,溥仪母亲才被允许每年进宫两、三次来看溥仪。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884年─1921年),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之女、慈禧太后之养女,是载沣之嫡福晋(正妻),因此也被称为醇亲王妃,是溥仪和溥杰的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也被称为第二春公主,她的满族名字为幼兰。她在溥仪年幼时就与他分离,和他很少机会见面。1911年,她的丈夫又纳妾,并生了几名子女。1921年,宣统帝与端康太妃因范一梅辞退事件爆发激烈冲突,她与醇亲王之母一同被端康太妃召入宫中,受到训斥,因她的个性极强,受不了这个刺激,从宫里回去後就吞鸦片烟自尽,年仅37岁。
祖母为奕譞的侧福晋刘佳氏。五品典卫德庆之女。为什么史学上对于载沣和溥仪父子在一起的记录特别少?
溥仪后来去伪满洲国 载沣没跟着去
两人在一起时间本来就不长说说奕诓,载诠,载沣,是什么关系
道光皇帝有九个儿子,长子奕纬、次子奕纲、三子奕继皆早死;第四子奕即咸丰皇帝;第五子奕过继给敦亲王绵恺(嘉庆帝第三子)为嗣,袭敦郡王,晋亲王;第六子恭亲王奕任议政王、军机大臣;第七子醇郡王奕,同治十一年晋亲王;第八子钟郡王奕,同治七年死;第九子孚郡王奕。当时入继大统的可能人选应当是“溥”字辈(永、绵、奕、载、溥、毓、恒、启),道光帝长孙是载治之子溥伦,慈禧以其宗支疏远而不同意立溥伦。溥伦时年17岁,如立溥伦慈禧便不能垂帘听政。那就只有在“载”字辈找。恭亲王奕长子载澄无子,第二子载滢出继。且慈禧根本不愿意立载澄、载滢,因其父为恭亲王奕,若立他们中的一人,则恭亲王的权力过大,对自己不利;那就在醇亲王奕家里找。醇亲王奕有4位福晋,共生育7个儿子:第一子、第三子早殇,第二子为载湉,就是光绪皇帝。第四子为载洸(guāng)、第五子为载沣(宣统皇帝的父亲)、第六子为载洵、第七子为载涛。醇亲王奕于咸丰十年(1860年),年19岁,奉旨同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氏成婚。当时,慈禧还是懿贵妃,受咸丰帝宠爱。她曾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后又生皇子载淳,其地位更为巩固。懿贵妃在深宫之内,接触外人的机会少,能见到的男性除太监外,就是几个小叔子,即皇六弟奕、皇七弟奕和皇九弟奕(皇八弟奕已死)。懿贵妃有个胞妹尚待字闺中,她时常想在宗室中找个妹夫。在三位小叔子中,就年龄而言,奕已结婚分府,奕又偏小;就性格而言,奕过于机变,奕又羞怯腼腆。懿贵妃看中皇七弟奕。咸丰十年(1860年),醇郡王奕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胞妹成婚。依例,奕应分府出宫,受赐在宣武门内太平湖东岸建府邸(今中央音乐学院和三十四中学址)。这就是第一座醇王府,后称醇亲王府南府(光绪做皇帝后,依雍亲王府后升为雍和宫例,改为醇亲王祠;慈禧皇太后懿旨又将什刹海北岸的一座贝子府赐给醇亲王奕,这里又称醇亲王府北府,也就是今宋庆龄故居)。载湉就出生在这里,是醇郡王与慈禧妹妹的骨肉。
醇亲王奕在咸丰朝的11年间,除10岁那年因咸丰登极按例封为醇郡王之外,几乎没有受到大的晋封。咸丰病逝时,奕20岁。这一年,妻子的亲姐姐做了皇太后。他以姻娅至亲,而受到重用。在“辛酉政变”中,奕受懿旨,带侍卫、亲兵到密云半壁店,将随梓宫回京的协办大学士、赞襄政务大臣肃顺在熟睡中擒拿,押回北京后处斩。奕在这次政变中,为妻姐慈禧立下奇功。辛酉政变之后,醇郡王奕官阶迭升:封为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管善捕营等。同治三年(1864年),加亲王衔。四年(1865年),命在弘德殿行走。十一年(1872年),晋亲王。 同治帝死后,慈禧皇太后懿旨,由其外甥醇亲王奕之子载湉入继大统。据《清史稿·奕传》记载:“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尔后,“舁(yú)回家内,身战心摇,如痴如梦”。因为儿子载湉入继大统当皇帝,这是福,还是祸?事情叵测,吉凶难料。 慈禧一言定载湉(光绪)继承皇位,这是对清朝皇室祖制的重大改变。太后懿旨召见列名者有29人之多,可谓空前。这说明非皇子入承大统,为大清首次,既示郑重,又免物议。载湉继承咸丰为嗣皇帝,这实在是清朝皇储嗣立的又一次大改制: 第一,慈禧改变皇位父死子继的祖制。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由皇八子皇太极继承皇位,皇太极死后由皇九子福临(顺治)继承皇位,福临死后由皇三子玄烨(康熙)继承皇位,康熙死后由皇四子胤禛(雍正)继承皇位,雍正死后由皇四子弘历(乾隆)继承皇位,乾隆死后由皇十五子颙琰(嘉庆)继承皇位,嘉庆死后由皇次子旻宁(道光)继承皇位,道光死后由皇四子奕(咸丰)继承皇位,咸丰死后由皇长子载淳继承皇位,同治死后却由堂弟载湉继承皇位。 第二,慈禧改变皇位继承程序的祖制。清太祖、太宗的遗位继承人由满洲贵族会议决定,顺治、康熙用遗诏决定皇位继承人,雍正创建秘密立储制度,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是这样继位的,同治没有兄弟,顺利继承皇位。但是,载湉继承皇位,既不是满洲贵族会议推举,也不是用遗诏的形式决定,更不是秘密立储,而是由皇太后“一言而定”,这是没有先例的。 第三,慈禧改变幼帝由大臣辅政的祖制。幼帝继承皇位,必有大臣辅政。顺治6岁继位,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先为辅政王,后为摄政王;康熙8岁继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同治6岁继位,先由赞襄政务八大臣,后由议政王奕辅政。但是,载湉4岁继位,没有辅政王、摄政王、辅政大臣、赞襄政务大臣、议政王辅政,而只有皇太后垂帘听政。载湉继承咸丰,即为咸丰的嗣皇帝,这就为皇太后垂帘听政提供了合乎仪规的辈份。如新皇帝继承同治为嗣皇帝,则应由同治皇后垂帘听政。因而,慈禧将皇权紧紧地抓在个人手中,达到了清朝极权体制的顶峰。至于奕,他与慈禧有联合,也有冲突。到光绪十年(1884年),发生了“午门案”。事情的经过是:慈禧派宦官往娘家送东西,事先敬事房没有向守门护军传旨,护军阻拦,太监不服,互相殴打。太监报告慈禧,慈禧要对值班护军廷杖。有的书记载了奕同慈禧的精彩对话——奕说:“廷杖乃前朝虐政,不可效法。”慈禧说:“汝事事抗我,汝为谁乎?”奕说:“臣是宣宗第六子!”慈禧说:“我革了你!”奕说:“革了臣的王爵,革不了臣的皇子。”慈禧太后没有办法,只好让步。但慈禧从此加深了对奕的怨恨,后奕被解除军机大臣职务。 慈禧立载湉继承皇位,是咸丰故去13年以来,慈禧在皇位继承与亲理朝政上,继第一次垂帘听政后的第二次改变祖制。这两次改变祖制,其目的只有一个:垂帘听政,独掌朝纲。 慈禧为什么选择溥仪继承皇位?这要从溥仪的家世说起。 第一,溥仪的祖父奕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胞妹。在溥仪的曾祖父道光皇帝的儿子中,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第四子奕(咸丰皇帝),第六子奕,第七子奕(光绪父亲、溥仪祖父、咸丰同父异母弟)。溥仪的祖父奕有四位福晋,共生7个儿子。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胞妹,生下四子:第二子载湉(光绪帝),其余三子早殇。第一侧福晋颜扎氏,去世早,无子。第二侧福晋刘佳氏,生有三子:第五子载沣、第六子载洵、第七子载涛。第三侧福晋李佳氏,无子。简单地说,奕嫡福晋叶赫那拉氏虽生育四个儿子,实际上只有一个存活,就是光绪皇帝。第一、第三侧福晋没有儿子。第二侧福晋刘佳氏虽生育三个儿子,但过继出去两个,家中只剩下第五子,就是溥仪的父亲载沣。就是说,奕七个儿子中,早殇三位,继承皇位一位(光绪帝),过继出去二位,只留下一位,就是溥仪的父亲载沣。 第二,溥仪的母亲是慈禧的养女。奕过世时,载沣8岁,因醇亲王“世袭罔替”而承袭为醇亲王。载沣承袭醇亲王后,18岁开始在朝廷上效力,后任阅兵大臣。慈禧懿旨将心腹权臣荣禄之女,又是慈禧认作养女的苏完瓜尔佳氏,指配给载沣为嫡福晋。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溥仪的外祖父荣禄。 荣禄,苏完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是清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后裔。荣禄曾因贪 污罪,险些被肃顺处斩。后花银子买了个直隶候补道。同治初,荣禄为慈禧的亲信,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治帝死,光绪即位。慈禧遇到难题:将来新皇帝的儿子与新皇帝、与同治帝的关系怎样处置?对此,荣禄建言:等嗣皇帝(光绪)有子,承继同治为嗣,兼承光绪之祧。这为慈禧提供了解决上述关系的方案,很讨慈禧喜欢。光绪元年(1875年),荣禄兼步军统领,后擢工部尚书。二十年(1894年),任步军统领。疏荐袁世凯练新军。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二十四年(1898年),兼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出卖机密、通过荣禄奏报慈禧太后。当时任步军统领的荣禄,奉懿旨捉拿康有为与梁启超、斩谭嗣同等六君子。慈禧西逃回銮后,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即首席大学士。荣禄身兼将相,权倾朝野。《清史稿·荣禄传》记载:“荣禄久直内廷,得太后信仗。眷顾之隆,一时无比。事无巨细,常待一言决焉。”荣禄之女,常入宫中,慈禧喜爱,认作养女。慈禧将她指配给载沣。时载沣的生母刘佳氏已为他定亲,奏告慈禧太后。慈禧坚持给载沣指婚,刘佳氏只有将儿子已订婚之福晋退亲。 载沣有两位福晋,共有四子。嫡福晋姓苏完瓜尔佳氏,名幼兰,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之女、慈禧太后之养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载沣完婚,生有两子——长子溥仪,次子溥杰(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生)。侧福晋邓佳氏,民国二年(1913年)完婚,生有二子:三子溥,早殇;四子溥任,后改名金友之,民国七年(1918年)生。 从上可以看出:慈禧亲手指定的三位皇位继承人——光绪帝载湉是亲胞妹的儿子,大阿哥溥儁是亲侄女的儿子,宣统帝溥仪是养女的儿子。这表明慈禧在爱新觉罗宗室中,挑选同叶赫那拉氏有关系之人,一代大清兴亡,系于懿亲宫闱! 虽然两代醇亲王家出了两个皇帝,但两代醇亲王还是谨谨慎慎,乾乾翼翼。溥杰先生在《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中写道:“在慈禧和光绪的多年反目当中,在两派你死我活常年明争暗斗的既复杂又尖锐的政局中,一方面能和慈禧方面的荣禄等人诗酒往还,终于成为亲戚关系;一方面也和光绪方面的翁同龢等人以文会友地保持着相当的关系。这是我的祖父所以能够一生荣显未遭蹉跌的主要原因。”醇亲王载沣继承乃父奕的家风,小心谨慎,明哲保身。他的厅堂挂着楹联:“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表明自己超然政治,读书为乐,只求平安无事。这既有真情的流露,也为做给别人看。他还在团扇上写着: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 借布袋和尚的偈诗,表示自己与世无争,超然物外。但这对溥仪似乎没有多少影响。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有后代吗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他没有后代。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曜之 ,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溥仪一生结婚5次,始终未能留下后代。贾英华收集到溥仪当年的病历,其中有完整的记载:“患者(溥仪)于30年前任皇帝时就有阳痿,一直在求治,疗效欠佳……有吸烟嗜好,曾三次结婚,均未生育。”
扩展资料:
溥仪是满清王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两千年帝制的最后一位继承人。1908年12月2日,年仅三岁的孩童溥仪继位登基。4年后,溥仪退位,但仍在紫禁城内继续称孤道寡12年。
被驱逐出宫后,溥仪被日本利用扶持为伪满洲国“皇帝”,成为日本侵略军的傀儡。日本战败后,身负汉奸之罪的溥仪在苏联被关押5年,然后回国被关押15年。
经过特赦,溥仪最终“撕”下衣服胸口的战犯编号,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
中国历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很难找出比他的生平经历更奇特的人。这位清朝皇帝的生平经历被学界专家认为是一部活的中国近现代史。
“我这一世,当过皇帝也当过公民,归宿还好,现在总算是走到了尽头……改造我这样一个人是不容易的,把一个地道的封建统治者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公民,这是哪个国家(的政党)也很难做到的,gcdzg办到了。”在生命行将归于沉寂之时,溥仪曾如此感叹自己从皇帝演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波折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结婚5次没有后代 文绣与溥仪离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溥仪
光绪之死是袁世凯制造的一起连环谋杀案?
这真是最为奇特的历史一幕: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太阳落山的酉时,光绪皇帝崩逝于中南海瀛台之涵元殿,终年38岁;十多小时之后,十月二十二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慈禧太后逝世于中南海之仪鸾殿,终年74岁。
慈禧把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幼兰赐婚给醇亲王载沣,颇有深意。戊戌变法后,醇亲王府最恨两个人,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荣禄,因为袁世凯的靠山是荣禄。荣禄身世显赫,是清初开国五大臣中费英东的后裔,和慈禧关系非同一般。最初荣禄官不大,是户部管银库的员外郎,还是候补的,因贪污差点被肃顺杀头。后来慈禧将他升为工部尚书,结果又因贪污,被发到京外。可最终却当上了兵部尚书、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几职并兼,这在当时非常罕见。为什么慈禧这么帮荣禄?因为他们从小就认识,这俩人是娃娃亲,据说两人后来也保持着情人的关系。这不是瞎说,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润麒亲口跟我说过,老太监孙耀庭也跟我讲过。我问过溥仪的家人和那根正先生,他们都说听说过这件事,但无法证实。在采访中,我还听到过更令人惊讶的说法,称慈禧和荣禄暗中生有一子,就是光绪皇帝。但这要靠科学鉴定,不能靠传闻。
荣禄的女儿不好惹。幼兰和载沣婚后关系不太融洽,载沣性格懦弱,小时候跟弟弟载洵打架,门牙被打下来了,他直哭,说这可怎么好,饭都吃不了,家人就哄他说没关系,吃不了饭喝粥,载沣破涕为笑,可见,载沣这人很老实。幼兰则不然,她是慈禧的养女,一次荣禄在宫内和慈禧聊天,幼兰就跑进宫来,说找慈禧有事。慈禧说:她谁都不怕,连我都不怕。溥仪说载沣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两个,一是一着急说话就结巴,二是帽子后头的翎子老跳,因为别人一说话他就点头。据溥杰回忆,第一天幼兰跟载沣吃饭,就生了一肚子气,因为端汤上来的太监一个个跟大烟鬼似的,穿着邋遢,瞅着就恶心,后来手指头还搁进汤里了,可载沣吃着却很香。幼兰性格刚烈,溥仪被赶出宫后,她到处商量“复辟”的事,落了埋怨,最后吞金自杀。
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学者钟里满先生曾给我一个检测数据。光绪皇帝头发中,砷的含量是隆裕头发含砷量的261倍。从光绪遗骨、衣物,包括胃肠检测来看,都有高含量的砷化合物(就是民间所说的“砒霜”)。经科学测算,光绪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大于致死量。末代太监孙耀庭老先生对我说,当时对光绪之死有三种说法:一是慈禧害死的,二是李莲英害死的,三是袁世凯害死的。光绪的起居注官恽毓鼎写了本《崇陵传信录》,他认同第一种说法,因为慈禧不想死在光绪前头;而德龄写的《瀛台泣血记》,则持第二种说法;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倾向第三种说法。
我采访过溥仪的家人,他们说醇亲王府的人一直认为,是袁世凯送去的几贴膏药(也有人说送的是内服药),令光绪病情突然恶化,中毒身亡。《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听老太监李长安说,头天光绪站那儿还好好的,说话声音很洪亮,第二天服了袁世凯送来的药,突然就驾崩了。三种说法都有疑点。这三个说法哪个更有道理呢?首先说慈禧,她跟光绪对立多年,仇恨很深,也有作案条件,但她想收拾光绪,不费吹灰之力,要想下毒手,早就下了,而且她直到最后时刻,还幻想着架空溥仪,自己继续垂帘听政,可见她并没觉得自己要死,没必要去杀光绪。其次说李莲英。按照一般的说法,李莲英站在慈禧这边,长期欺负光绪,但老太监信修明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西逃途中,李莲英见光绪穿得少,就拿了自己的衣裳给了光绪,光绪说:‘李安达,你身上不冷吗?’李莲英说:‘奴才死一万次又何足惜呢?’”这事让光绪很感动。据说光绪病重弥留之际,隆裕皇后去看他,他还口述两道密旨,第一杀袁世凯,第二厚待李莲英。再说袁世凯。不管是醇亲王府还是溥仪,一致认定仇人是袁世凯,但宫廷有定制,谁开的药,必须亲自尝。孙耀庭老先生说,这叫“猪替羊死”,是跑不了的流程。袁世凯想害掉光绪,基本上不可能。
李莲英的嫌疑大。那么,19.5个小时以内,光绪、慈禧相继去世,他们会不会是被同一个人谋害的呢?要做到这点,需要符合四个作案条件:第一,能自由出入宫禁;第二,能自由出入慈禧寝宫,和慈禧很熟;第三,能自由出入光绪的住地,跟他也非常熟;第四,对太监操纵自如。末代太监孙耀庭说,同时具备这四个条件,只有一人,就是李莲英。光绪被囚禁期间,他一直充当光绪和慈禧之间的传声筒,只有他具备谋害光绪和慈禧的条件。
最蹊跷的是,光绪、慈禧去世后,李莲英也突然去世,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袁世凯是背后的黄雀。李莲英的坟地现在海淀区二十一世纪学校院墙内,这座坟起初不是李莲英的,是他前任太监首领苏德的。苏德在辛酉政变中立下功劳,为慈禧和奕訢之间传递了不少消息。据信修明日记记载,苏德是咸丰皇帝御前太监,跟慈禧比较熟,他外号叫“苏老牙子”,在宫内人缘不错,慈禧掂量再三,把传递消息的重任交给了他。苏德琢磨了半天,把慈禧交给他的密信卷成纸捻,叼着水烟袋,手拿纸捻,大摇大摆地去送信。辛酉政变成功后,苏德一步登天,就在恩济庄看好风水,选定墓地,不仅建了牌坊,路两边还有翁仲,模仿皇家规格,被人告发了。监察部门私下给苏德递了个信儿,他雇人趁夜把这个坟墓毁埋,这事不了了之。李莲英当上太监大总管后,也看上了这块地,他去世后,隆裕把它赐给了李莲英。
“文革”时“破四旧”,李莲英墓被刨开,只有一颗人头,没有尸首。显然,李莲英死于非命。那么,谁杀了李莲英?他的死与光绪、慈禧是否有关联?我个人认为,这很可能是连环案,李莲英的背后,很可能是袁世凯,李莲英毒死了慈禧与光绪,后又被袁灭口。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
(人民网/文史/中国近现代史来源:《北京晨报》)
摄政王载沣和溥仪母亲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1] 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贤亲王奕譞之孙,[2] 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皇帝(411)做过(1)相关文章
- 为什么不立载沣 醇亲王载沣是谁?醇亲王载沣是慈禧妹妹的儿子吗?
- 光绪是个好皇帝吗 载涛和载沣关系,大清皇帝光绪与载沣的关系?
- 奕劻和载沣 载沣见过光绪吗,光绪死后,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 爱新觉罗·溥仪 载沣和溥仪是父子关系,慈禧为什么选载沣做辅政大臣?
- 末代皇帝传奇载沣是谁演的 载沣是谁?他有什么亲人?
- 奕劻和载沣 捉奸捉出的惊天大案:汪精卫刺杀载沣为何失败
- 道光皇帝之后是谁继位 如果载沣当了皇上,载沣为何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 载沣怎么死的 载沣和光绪是亲兄弟吗,光绪帝和载沣关系怎么样?哥俩玩的好吗?
- 载沣怎么死的 载沣和光绪的关系,光绪帝和载沣关系怎么样?哥俩玩的好吗?
- 载沣和同治的关系 载沣的母亲,慈禧为什么选载沣的儿子为皇帝,有什么具体的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