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晚清名臣 面对狱吏的凌辱该怎么办?汉朝这两位名臣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

火烧 2022-08-17 03:47:54 1040
面对狱吏的凌辱该怎么办?汉朝这两位名臣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里,涌现出来的英雄豪杰浩如繁星,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点缀,历史的长河才会像银河般梦幻璀璨。当然,老虎也会打盹,这些人再厉害
晚清名臣 面对狱吏的凌辱该怎么办?汉朝这两位名臣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狱吏的凌辱该怎么办?汉朝这两位名臣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里,涌现出来的英雄豪杰浩如繁星,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点缀,历史的长河才会像银河般梦幻璀璨。当然,老虎也会打盹,这些人再厉害,也有「 ”马失前蹄”的时候,比如说我今天要说的这两位汉朝名臣——周勃和韩安国,他们都曾因为「 ”犯法”而被判入狱。有意思的是,面对狱吏的凌辱,两人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其中一个低三下四,最后靠「 ”金钱”解决了问题,另一个则不卑不亢,最后凭借实力重新上位。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周勃和韩安国究竟是如何面对狱卒的凌辱的。 01 周勃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他早年追随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最后被封为威武侯(后改封绛侯),是刘邦的心腹爱将,刘邦死前甚至曾预言道:「 ”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果不其然,吕后专权时,周勃选择了隐忍不发。等吕后一死,周勃便联合陈平等人以「 ”秋风扫落叶”之势铲除诸吕,迎立汉文帝继位,从而顺利保住了刘氏天下。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周亚夫也是个厉害人物,是平定「 ”七国之乱”的主要功臣之一,父子两人为汉朝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言归正传,汉文帝即位后,周勃志得意满,很快就被任命为丞相。从古至今,功劳太大往往不是什么好事,周勃好像慢慢明白了其中道理,等汉文帝坐稳皇位,便主动向其提出辞去丞相职务(说白了就是想多活几天)。回到封地后,周勃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安危——害怕皇帝会突然派人来杀死自己,于是他经常身披铠甲,还让家人也手持兵器准备随时自卫。 怕死是正常的,但像周勃这么怕死似乎有点不可理喻,或许是他已经觉察到了什么吧。很快,周勃和家人身披铠甲、携带武器的事情被好事者诬告为谋反,于是皇帝就把他抓起来投进了监狱。谋反是灭族的大罪,周勃身为一介武夫,又因为恐惧所以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洗脱罪名,以至于狱吏都开始把他当成死囚侮辱怠慢。 面对狱吏的凌辱,周勃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一千金作为「 ”活动经费”,希望他们能「 ”网开一面”!可狱吏毕竟只是国家法规的底层执行人,要开脱罪名还是得看皇帝的脸色,于是他们就建议周勃去请公主(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汉文帝的女儿为妻)作证,说必定事情会有转机。后来,周勃果然让公主去想办法找薄太后(汉文帝母亲)说情,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理由。 汉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就向文帝掷过去,说:「 ”绛侯(周勃)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汉文帝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放了周勃,还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出狱后,周勃对人说道:「 ”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也不知道这是他「 ”虎落平阳”的自嘲,还是发自内心的感叹,反正最终逃过一劫,得到了善终。 (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02 汉武帝时期有两大外戚,一个是窦太皇太后的侄子窦婴,另一个是王太后的弟弟田蚡,两人都曾担任丞相之职,著名的「 ”田窦之争”便是这两人之间的较量。两人争斗的结局很明显,最后没有胜利者(一个被处死,一个被吓死),而有一个人却趁机站在了权力的最高峰,那便是韩安国(代理丞相)。虽然最后因为给皇帝导引车驾时堕下车,意外跌跛了脚而失去丞相之位,但也足能说明他在汉武帝心中的分量。 韩安国最早在梁国当差,很受梁王刘武(汉景帝的弟弟)器重,后来因为犯事被捕,被关进了蒙县的监狱。狱吏田甲认为韩安国失势,便常常借故侮辱他。一次,韩安国实在受不了田甲的凌辱,生气地对他说:「 ”你是不是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难道就不怕死灰复燃吗?”田甲也不示弱道:「 ”倘若死灰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成语「 ”死灰复燃”由此而来)!”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也就是说,韩安国又突然从囚徒变成了一名朝廷命官,田甲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弃官逃跑了。韩安国放出话说:「 ”如果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没有办法,只得脱衣露胸前去韩安国那里谢罪求饶。韩安国笑着对他说:「 ”你现在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韩安国最后不但没有惩罚田甲,还很友好地对待他。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 ”然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 ”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 「 ”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03 其实仔细想一想,周勃和韩安国两人面对狱吏的态度很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大部分人在面临牢狱之灾或是有性命之忧时会选择周勃的那种方法自保——散尽家财,只求全身而退,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像韩安国那样「 ”不卑不亢”呢? 参考资料:《史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