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北师大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一、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md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ph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lq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dp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lq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
二、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开国大典(1949年,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现代史开始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 主要内容: ①通过《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②选举md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公元纪年;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先烈) P2小字及材料P3—4图 这次大会还选举dz、lq、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任命ze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P5活动探究1)(P2导言) P5活动探究2 三、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 ②美国侵略活动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P7导言) 3、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4、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ph),五战五捷(P7材料) 5、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板门店,克拉克),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抗美援朝的意义: ①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巩固了新生政权,为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环境。 7、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人物代表: ①黄继光:舍身堵枪口(上甘岭战役); ②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严守潜伏纪律)P9图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我们应努力学习,勤奋守纪,报效祖国,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答:(1)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1、《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950年) P12图 P13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P12导言、图P13图) (3)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P13小字) 2、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迅速恢复发展; ⑤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1952年宣判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工业化的起步 1、原因: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P18表、导言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1)工业成就: ①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P19图);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P19图)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工厂建成投产; 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工业基地加强,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P22阅读卡);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道“世界屋脊”(P20图)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北京)。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P21内容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P21材料 中华人。
三、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md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ze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dz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md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ph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md为主席,ze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m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lq、dp。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lq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qj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
四、八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md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ph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lq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dp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lq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
五、八年级下册历史(北师大版)复习提纲 急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md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ze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dz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md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总司令:ph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md为主席,ze为国务院总理。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二、重大失误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一、发动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m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lq、dp。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2、最大冤案:lq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qj反革命集团。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
六、找八年级各科知识点总结找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找北师大版
我给你以部分知识点,请参考。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梳理 (总字数:7500字) 一、基础知识梳理 1、词语集锦:借助工具书,弄清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并要求能灵活运用。(温馨提示:加点字的注音尤其容易出错,请仔细分辨。
) 匀称(chèn) 和谐 推崇 交头接耳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煞风景 纤细(xiān) 驻足 轩榭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镂空(lòu) 别具匠心 蔓延 庸俗 斟酌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鸣钟击磬 矗(chù)立 金銮殿 湛蓝 额枋 矫健 绚丽 鎏金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鳌头 琉璃 藻井 蟠龙(pán) 纳凉 帷幕 伧俗(cāng) 大放异彩 擅长 韶光 休憩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zāi)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繁衍 胚胎 蟾蜍(chán chú) 频率 濒临(bīn) 脊椎 相安无事 锲而不舍 遗骸(hái) 褶皱(zhě) 劫难(jié nàn) 追溯(sù) 天衣无缝 栖息(qī) 藩篱(fān lí) 异国他乡 归咎(jiù)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扼制 顷刻 面颊 喷嚏(tì) 嘈杂(cáo) 唠唠叨叨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世外桃源 俨然 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 惟吾德馨 鸿儒 晨曦 艨艟 2、说明常识考察: (1)先仔细回顾下面的知识,然后从三、四单元课文中找出与下面说明方法相对应的句子填在表格中。 常用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一览表 说明方法 特点 作用 举例 举例子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
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 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
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名人名言、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 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
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分类别 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
便于将复杂的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作解释 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列图表 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
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2)分析1。
2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感受第3句的艺术特色,并仿写。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以“你听过……的声音”为开头,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知识集萃: (1)解释加点的词。
重岩叠嶂___________ 乘奔御风___________ 素湍绿潭___________ 不见曦月___________ 霜旦___________ 飞漱___________ 属引凄异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 良多趣味___________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___________ 晓雾将歇_____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_____ 未复有能与奇者___________ 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 月色入户___________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___________ 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___________ 随波而逝___________ 皆披发文身___________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___________ 吞天沃日___________ 如履平地___________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___________ 是日更定___________ 余拿一小船___________ 雾淞沆砀__________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三峡》的作者是______。
七、 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P2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md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P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内)(3)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P4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P4。
八、北师大版初二下册历史总结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md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
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gcdzg,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ze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5.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内意义)(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国际意义)7、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
1951年四月底,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8.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ph。9.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0、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抗美援朝】意义,保护了中朝两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有利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打击了国际霸权主义11. “土改”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2.“土改”过程:①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4.50年代“土改”的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1942年“土改”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1947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由于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基础极端薄弱,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实行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以苏联帮助建设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4)继续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稳步增长。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1956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源头—长春第一制造厂成立,并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使中国基础工业实力大力增强,农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教育、卫生、文艺等事业都得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
5.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7.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上一篇
合肥火车站到合肥南站公交车时刻表 从合肥南站到合肥火车站坐公交车怎么去?第二个就是我在合肥南站能不能取到网上定的火车票,总站的,合
从合肥南站到合肥火车站坐公交车怎么去?第二个就是我在合肥南站能不能取到网上定的火车票,总站的,合 从合肥南站到合肥火车站坐公交车怎么去,?第二个就是我在合肥南站能不能取到网上定的火车票,总站的,合公交
- 下一篇
1月16日中国历史上大事记 【今日历史】11月21日大事记,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
【今日历史】11月21日大事记,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 一、国内大事记♦ 1894年11月21日 甲午战争日军攻陷旅顺 124年前,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