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霸气的称呼:原本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最后却变成皇帝的专属
史上最霸气的称呼:原本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最后却变成皇帝的专属
导读:古代的皇帝,自称为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若要除掉某人,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故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说法。为了彰显皇帝地位,不仅独占了后宫三千佳丽,还制定了一些特殊要求,如在衣着方面,只有皇帝能够穿龙袍,其他人若是敢私藏龙袍,肯定会被以造反的名义诛九族。
另外,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曾有一个人人都可以使用的称呼。秦朝建立后,该秦始皇认为该称呼比较霸气,天下仅有他一人配得上,就下了一道圣旨,不允许其他人使用该称呼,否则将会被处死。从此之后,此称呼就成为历代皇帝的专属,它就是“朕”。
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朕”是第一人称的代词,也就是“我”“吾”的意思。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春秋战国时期,即使普通的百姓,甚至是路边的乞丐,都可以自称为“朕”,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个时候的国君或者诸侯王,基本人都用“朕”的称呼,而是自称为“寡人”或者“孤”。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丞相李斯就建议,将“朕”作为皇帝的专属称呼,意为“天下皆朕,皇权独尊”。秦始皇觉得李斯的这个建议非常好,符合自己的气质,就果断采用了。从此之后,天下除了皇帝一人外,其他人都不可用这一霸气十足的称呼,就连那些藩属国的国王,也只能自称为“寡人”。由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古代的日本天皇也自称“朕”。
三国时期的曹操,虽然手握大权,将汉献帝架空,而由于他没有称帝,只是魏王,故不敢自称“朕”,只能以“孤”或者“本王”自称。他儿子曹丕登基称帝后,则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就理所当然地采用了“朕”的称呼。现如今,一提到“朕”这个字,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这事古代皇帝的代名词。又有多少人知道,如此霸气的称呼,原本只是普通人的第一人称的一个代名词,是秦始皇赋予它一种特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