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玻璃碎了怎么修复 这或许是最难修复的国宝了:碎成几百片,但成品惊艳!

火烧 2021-12-08 18:13:46 1051
这或许是最难修复的国宝了:碎成几百片,但成品惊艳! 本文来源于 观观雅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事情要追溯到2001年。 那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东郊的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处大型墓葬

这或许是最难修复的国宝了:碎成几百片,但成品惊艳!  

玻璃碎了怎么修复 这或许是最难修复的国宝了:碎成几百片,但成品惊艳!
本文来源于 观观雅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事情要追溯到2001年。 那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东郊的西安理工大学新校区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处大型墓葬群,共清理出墓葬182座,汉、唐、宋、元、明和清代的墓葬都有,其中唐代墓葬140座,占了绝大多数。 李倕墓墓道 李倕墓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地表上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土丘。在用推土机铲平上层地表时,发现了墓道和墓室。考古专家随后对该墓进行发掘。 庆幸的是,墓葬保存完整,没有被人为破坏过,也就是说,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但墓葬保存状况很差。由于历史上多次被水侵蚀,顶部已毁,墓中原有遗物发生了漂移、浮升,墓室中的壁画已鲜见痕迹,只有少数区残存一些颜色。 墓志铭显示,墓主是唐公主李倕,字淑娴,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后人,病卒于开元24年(公元736年),时年25岁,据记载,死于难产。 模糊不清的墓志 墓葬中的陪葬物有瓷器、陶器、镀金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纺织品和少量的铁器及铅器。棺材已朽,尸骨尚存,主人手上还分别握着一件玉蚕和玉猪。 最令人兴奋的是发现了一件完整的头冠,与墓主头骨紧紧依偎。完整的唐代贵族女子头冠此前很少见,对唐代的历史、文化、风俗、审美及材质研究都极有价值。 修复一事,迫在眉睫! 出土时的头冠 可是由于多年的地质挤压,不少配饰都已经挪位变形,尤其是尸骨头顶上的冠饰,只能看出一个囫囵的模样,面对着极为复杂又脆弱的「 ”冠饰”文物,考古清理工作只能暂时停顿了下来。 中德考古学家们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只能兵出奇招,用打石膏的方法对这些文物进行提取,并将脆弱的「 ”冠饰”文物送到博物馆的实验室中,以便进行细致的清理和修复。 头冠是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修复的 公主头冠的修复始于2003年,为中德合作项目。 李倕的凤冠,冠底边框、层层花叶、凤凰尾翎,还有双鸳鸯等花纹、饰件都以金质打造,上面嵌着绿松石、琥珀、珍珠、螺钿、白玉形花朵、红宝石、玛瑙、金粟(细金粒)等,这个工艺叫做「 ”金筐宝钿”。 外国专家在清理头冠 凤冠上许多黄金部位的表面,都镶满了直径1毫米至1.5毫米的金珠,这些金珠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完全看清。无奈之下,专家们对照着显微镜,把一个个细小的零件取出来,边清理、边照相及画图,遇到脆弱的部件随时加固。清理结束后,专家组统计出,这件金头饰取出了至少370多个小部件。 可是,碎成这副模样的凤冠,要把小零件镶嵌入金框框内容易,要把它们合起来,再原样拼成一件完整冠式何其容易?没个原始图纸实在不好操作啊~~ 所以,在金银珠玉等公主冠上的宝贝修复完成后,德国专家用电脑的三位成像技术,对李倕公主冠原貌进行了模拟刻画,中国考古专家又根据古籍《新唐书•车服志》记载的女子冠制,将李倕冠的「 ”花饰”、「 ”垂珠”、「 ”链金”等部位,与古籍进行了原样比照,又适当添加了一些现代人的审美元素,这才将李倕冠一点点拼凑起来。 一年半之后,头冠修复完成,重量约为800克,高42厘米。 特殊的精美工艺,带有浓郁的西域风格,金碧辉煌。盛唐气象,万国来朝,唐朝的珠宝饰品也吸纳了不少外来元素,兼收并蓄,别有风情。 专家说,李倕冠饰的结构造型富于美感,使用的材料丰富、工艺复杂,几乎用尽了唐代可能用到的装饰材料,也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复合材料制品加工工艺水平。 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唯一得以修复的唐公主冠饰。 修复前后对比人像专家还把李倕公主的样貌复原了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 ”1”,查询「 ”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欢迎大家联系我们小编微信号一起交流探讨,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欢迎给我们留言投稿,我们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中和大家一起进步! 平台合作请联系: 文章投稿转载请联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