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河南长垣赵堤镇名人 长垣古代有多少名人了具体名字叫什么

火烧 2022-01-26 12:20:03 1079
长垣古代有多少名人了具体名字叫什么 长垣古代名人:杜 康、 李化龙、关龙逄 、蘧伯玉等。杜 康在古代,长垣县张寨乡鲁山村附近有一座高达的帝王陵,周围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四季祭祀。陵内安葬着夏朝第五代国

长垣古代有多少名人了具体名字叫什么  

长垣古代名人:杜 康、 李化龙、关龙逄 、蘧伯玉等。

杜 康

在古代,长垣县张寨乡鲁山村附近有一座高达的帝王陵,周围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四季祭祀。

陵内安葬着夏朝第五代国君少康(杜康)。

提起酒仙杜康和杜康造酒的神话传说,几乎是妇孺皆知,但是,有关杜康其人的真实生平却很少有人问津。

至于杜康为一代帝王以及死后安葬着长垣,那就是更鲜为人知了。

汉书《说文解字》载:“古有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葬长垣。”由此可知,杜康、少康乃为一人。

几千年来备受民间尊崇的酒仙杜康,实际上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夏王朝的第五代传人少康。

夏朝的第三代君王太康在位时,“肆意奴役遮民,终日淫逸康乐”。

东夷部落首领后羿,就利用人民群众对太康的不满而起兵夺取了王位。

接着后羿的亲信寒浞又将后羿杀死而代之,并大力消除亲夏势力。

此时因失国东逃的太康和弟弟仲康已相继死去。

河南长垣赵堤镇名人 长垣古代有多少名人了具体名字叫什么

寒浞就将仲康的儿子夏相杀死在商丘。

已经怀孕的相妻经墙洞脱险逃回了母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金乡)后生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在有仍部落当掌管畜牧的“牧正”。

寒浞的儿子知道后就派人去捕杀。

少康又逃到有虞(今河南虞县),被有虞君主用为掌管部落首领膳食的“庖正”。

少康掌虞积极纠正合同姓部落,最终灭掉寒浞,回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这就是我国历史的“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

少康在虞为庖正时,“初作箕帚秫酒”,既发明了用粘高粱一谷物造酒的奇迹。

这在我国酿酒史上无疑是一大贡献,也是人民把杜康奉为酒仙的真正起因。

少康复国后不久便让位于儿子季?为了便于征伐东夷各部,曾将国都由河南的源(今河南济源西北)迁至老邱(河南陈留县北)。

在秦汉时期,长垣曾属陈留。

据传说长垣人民最早掌握了造酒技术。

当时县内酒作坊很多。

为了提高造酒技术,县人常请闲赋无事的杜康前来点拨。

久而久之,杜康十分眷恋这个地方。

于是,夏王朝的第五代传人少康死后葬长垣。

由此可见,长垣的酒文化是如此地博大深远。

关龙逄

关龙逄,(生卒年不详),故里在今恼里镇龙相村。

古时此地称龙城,原有一座大墓,墓前有祠,那就是夏朝末年中国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关龙逄的陵墓。

此地松柏遮阴,庄严肃穆。

可惜后来连年战乱,加上黄河水淤积,到清末竞荡然无存。

夏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建国,直至公元前16世纪,到了最后一个君王夏桀。

夏桀很是喜爱,妹喜得宠,说话皆言听计从。

他竭力民财,修琼宫饰瑶台。

将肉砌于糟堤,将脯悬于林间。

酒池可以行船,糟堤可望十里。

将宫女千人,尽去其衣,一会击鼓,头倒池上饮酒,一会又击鼓,就林中一足踏树上食脯,如此往来,纷纷忙乱。

桀与妹喜边喝酒边观看,大笑取乐,有谏者皆杀之。

又张灯夜饮,使男女裸体杂处,观之交接之势,夏桀与妹喜大以为乐,从此更加不理朝政。

夏桀的所作所为,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夏桀却很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

老百姓看到他如此厚颜无耻,就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古代有善养龙者,故有豢龙氏,关龙逄为古豢龙氏的后代,也称豢龙.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下去,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和国家说:“作为人君,你要谦恭待人,对人臣要互相敬信,要爱护人才。

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庙才会稳固。

像你这样,赶走自己的宗族,辱没自己的旧臣,轻其贤良,丢弃礼义,用财无度,杀人无数,老百姓都想让你早点灭亡。

人心已去,老天也不会保佑你,这样很快就会亡国的”。

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

经过长期思考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行死谏。

黄图,是一种关于地舆、陵庙、宫观、明堂等事的图画,借此说明当前有亡国的可能,形式甚是危急。

他到夏桀居住的王宫,夏桀正不知廉耻地和妹喜寻欢作乐,准备作长夜之饮。

关龙逄献了黄图,说明来意,故意立而不去。

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很是不耐烦地说:“你又在这里妖言惑众,快下去吧!”关龙逄怒目而视,站着一动不动。

夏桀早就对这个絮絮叨叨,净说不中听话的关龙逄厌烦极了,便什么也不说拿起黄图烧毁了。

接着喊来宾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把他杀了。

夏桀杀害了关龙逄,更加肆无忌惮,再也没人敢犯颜进谏了。

这时居住在东方的商民族日益兴盛起来,首领商汤在谋臣伊尹的辅佐下,率师讨伐夏桀。

夏桀的军队不堪一击,在鸣条(今长垣县西南)一战便彻底溃败了。

夏桀逃奔安徽南巢,死于亭山,夏就此灭亡了。

夏朝灭亡以后,后人把关龙逄的尸骨安葬于家乡龙城,因关龙逄官居相位,后改龙城为龙相。

明代龙相认掘地得一石碑,长约3尺,宽1尺6寸,字径6寸,碑中有四个古篆字曰“一片忠肝”,不知为何代所刻。

明朝时期,人们十分敬仰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屠戳的忠臣,便将他和商末因进谏被商纣王剖心杀害的比干一同纪念。

在长垣南关修建“双忠祠”,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号称“十才子”的李梦阳,撰文写了碑文。

李梦阳在碑中对这两位夏商两代以死谏君的忠臣表现了无限的哀思和敬仰。

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又写得好,《双忠祠碑》堪称一绝,再加上两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们合成此为长垣“三绝”。

到清代,双忠祠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再加上祠内有高耸入云的兴文古塔,当时实为长垣一盛景。

人们又将“一片忠肝”石刻移于神座前,整天香烟缭绕,游人不断。

号称江南七才子的邑人郜焕元,曾赋诗进行赞颂。

诗曰: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

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劲草堂前的古柏哀思低垂,两位忠臣的事迹又使人感到可悲。

要想用率直的行为匡正前代,更需要读一读屹立在中原的三绝碑。

关龙逄的墓祠及双忠祠,虽然不存在了,但关龙逄的爱国家、爱人民、不怕死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蘧伯玉

蘧伯玉,姓蘧名瑗,字伯玉,以字行世。

谥成子。

约生活于公元前585-公元前484年。

故里在孟岗乡伯玉村。

墓葬古时在城南十里金寨村西300米处。

春秋时,长垣属卫国,他是卫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官至相位。

他自幼聪敏过人,饱读经书,能言善辩,外宽内直,生性忠恕,谦诚坦荡,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优秀的人。

他生活的年代和孔子大致相同,和孔子是最好的朋友,孔子游列国,至此必住其家。

“卫地多君子”,历来人民都认为他是卫国形象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位年逾百岁的寿星。

蘧伯玉的贤名闻名遐尔,人们十分敬重他,但他却不被朝廷重用。

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灵公不听。

史鱼临死决定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

他告诉儿子说:“我在朝不能举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

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来吊喧问起来,你再将实情告诉他”。

古人称这种方法为尸谏。

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

卫灵公前来吊喧,对尸体置于窗下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灵公。

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

于是启用了蘧伯玉。

孔子听到这件事,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

他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意思是说:“史鱼真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样刚正;国家无道,他的话也像箭一样刚直。

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国家无道时,把正确主张收起来辞官隐居”。

蘧伯玉当政后,仍旧十分谦虚。

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将到宫门却消失了,过了宫门又响起来。

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子从此而过”。

灵公问道:“你怎么知道?”南子说:“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

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怕车声打扰国君。

我听说蘧伯玉是一位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断定过去的是蘧伯玉”。

卫灵公事后派人打听,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日渐强大。

晋国大将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探视。

探视的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玉在卫国当政,不可以加宾”。

赵简子马上取消了攻卫计划。

蘧伯玉将要出使楚国,在卫国濮水岸上遇到楚国的公子晰。

公子晰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怀才不遇,希望有人举荐他。

公子晰问蘧伯玉:“我听说上士可以托色(女子),中士可以托辞(嘱托),下士可以托财(财物)。

(士,周代爵号,分别上士、中士、上士。

这里实际是对人品的分类)这三者你都可以托付吗?”蘧伯玉说:“我都可以托付,请把你的意思讲出来。”公子晰遂将自己的抱负与处境告诉给蘧伯玉,请蘧伯玉给以帮助。

蘧伯玉到了吴楚国。

他对楚王说:“楚多士而不能为楚所用。

比如伍子胥生在楚国,他的父亲伍屠被杀。

他逃到吴国,吴国拜他为相.他率兵蔟楚,毁了平王的墓.这是因为楚国不善用人.昐黄生也生在楚国,楚国不用,晋国却让他管理72个县.结果道不拾遗,民不闭户,国无盗贼,这是因为晋国善于用人啊!,今天我到贵国来,来之前在濮水之上遇到公子晰.公子晰是一个很有抱负和才能的人,如果楚国不用他,他也将离开楚国!”楚王听了之后,赶快派人将公子晰追了回来。

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尽量少犯过错。

并有惊的人记忆力,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的事,即一岁就记很多的事。

他又经常鞭策自已,《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60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他和孔子交往其密,孔子多次到魏国去都住蘧伯玉家。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记述:“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意思是说:蘧伯玉派使者去看望孔子,孔子让他坐下,问道:蘧老夫子近来在做些什么?”使者回答说:“他老先生想少犯些错误,却总感觉没能做到”。

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使者啊!好使者啊!”从《论语》的记述中也可以看出,使者说的话很谦卑,而由此却越能显出蘧伯玉慎独的贤德。

孔子当时最要好的朋友,齐则晏婴,郑则子产,卫则伯玉数人而已,其贤可知也。

唐代开元37年(公元739提)唐玄宗追封其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 封为“内黄侯”,在长垣建祠对他进行祭祀。

祠建在墓前,祠内有“君子堂”“及圣堂”“知非轩”“寡过轩”等建筑,可惜的是解放前夕被杂牌队伍所毁。

由于人们对蘧伯玉的敬仰和爱戴,豫北许多县市都争将蘧仁玉说成是本县人,如濮阳县渠村乡陈砦村有蘧仁玉墓,面积达100平主米;新乡市郊区牧野乡有“曲星”,原写作“蘧里”意即蘧仁玉故里,村北也曾有蘧仁玉墓;获嘉县照镜乡的“巨柏”村,原写作蘧伯“村,村北也有蘧伯玉墓;卫辉市都乡君子村,也传说为蘧伯玉故里,村西南有蘧伯玉墓,面积80余平方米,有康熙年间知府杨茂祖立的墓碑。

但真正的蘧伯玉故里是长垣县伯玉村。

今伯玉村西立有蘧伯玉汉白玉立像和其它石刻,乃至今天,人们仍对蘧伯玉崇敬有加,当作楷模。

时今”蘧姓“在长垣不多,考之在唐代天宝年璩、渠、瞿三姓,分散隐匿于全国,现在济源市、祖,每年都有人到长垣伯玉村来祭祖。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县老李庄人。

明嘉靖三十三年,甲冥(1554年)生。

嘉靖四十三年,李化成家迁居长垣县城内东街。

明隆庆五年,辛未。

江苏武进人吴嵚来长垣任教谕,吴学、行、品、节俱优,极受人推崇。

化龙从学,吴嵚发现化龙与众不同而预言:“此异日能勾当(即管理、办理、处理)天下事者”。

长垣文风大振,学生成绩为八县之冠。

后化龙随吴去大名府元城书院学习。

吴被荐升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任助教。

明神宗万历元年,癸酉(1573年)乡试中举人,次年(1574)春中进士,八月,除授嵩县知县。

地方劣绅及不法官员,蔑视年仅二十岁的七品知县,依旧作恶。

化龙深入民间,明察暗访,掌握大量证据,择首恶者,绳之以法,众人惊服。

在嵩县的六年中,他带领百姓修水利,奖励生产,嵩县大治。

万历八年,(1580年)十月,升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

主管皇家陵墓及政府机关有所薪炭的供给。

万历十年,壬午(1582)七月,升南京工部营缮司郎中,专管宫府、城垣、仓库、庙宇等的修建工作。

是年十月,调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掌管封(号)、赠(品)、袭(职)、荫(子)等事。

万历十四年,丙成(1586年)调河南按察司提学佥事,参与管理一省学政。

万历十六年,子(1588年)十二月升河南省布政司左参议(为一省长官副佐)。

万历十八年,庚冥(1590年)五月调山东省按察司任提学副使。

是年,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司扬应龙叛乱事起。

土蛮子把兔儿,卜言台周等攻扰辽、沈地区,深入海州(今辽宁海城)境。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十月,升河南省按察司左参议(等于副省长级)。

十二月,调京升任太仆寺少卿(副职),管理全国各地牧政及皇室用兵。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任通政司右通政(在皇帝身边工作)。

五月经吏部衙门会题,升李化龙为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地方监理军务。

是年以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总督川、湖、贵军务,进击播州宣慰司杨应龙。

六月二十九日化龙赴辽东上任。

先是泰宁首领速把亥因进犯边境被总兵李成梁击毙。

速把亥的弟弟炒花及儿子把兔儿,依旧在辽阳以北勾结土蛮为患。

李化龙上任仅二个月,二十二年十月把兔儿和炒花就勾结伯言儿进犯镇武,又约卜言台周犯右屯。

把兔儿等兵至吴家坟,化龙定计命总宾董一元先击败把兔儿和伯言儿,伯言儿中箭死,把兔儿受伤。

卜言台周攻右屯不利也退了兵。

是役,以斩获捷功,夺获驼马、夷器等无数。

兵吏两部会题升李化龙为兵部右侍郎(等于国防部副部长)。

荫一子为锦衣卫正千户,世袭,照新衔给于应得诰命(即封化龙母及妻),赏银八十两,大红紵丝四表里,照旧管事。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正月,在十方堡境外击退贼兵。

九月,把兔儿、小歹青、卜言台周相勾结,谋雪前耻。

化龙与董一元积极准备,派董一元出塞捣敌巢,把兔儿重伤死,从此边境安稳。

因主将出塞捣巢获捷,兵部提,奉旨李化龙升俸二级,赏银五十两。

是年杨应龙听命罢兵,次年又攻袭临近土司。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五月十七日,回籍养病。

在辽东期间,化龙奏请朝廷批准,恢复了开原(今辽宁开原县)马市和义州(今辽宁义县)木市。

广开民族交易,发展辽东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深的民心。

大修边政,以图永安。

巡按御史李思孝到辽东巡视后,表奏化龙修守效劳之功,皇上又赏银四十两,大红紵丝四表里。

是年杨应龙又攻掠江津、南川、合江等地,侵及湖广。

万历二十七年,已亥(1599年)三月二十八日,奉圣旨以原官兵右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起总督四川、湖广、贵州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四川地方。

为播苗大杀官兵,军情紧急,着李化龙、郭子章及刘廷等一并星驰到任(限五月份),调兵进剿。

五月二十八日入四川境,交代受事(开始管理事务)。

六月十日至省城(成都),延见吏民。

上任第一天就警报频传。

杨应龙发兵六万,分三路欲犯江,又用偏师进攻南川、合江两县。

此时化龙只有新兵二万四千人(共二营,八将官,各领三千兵)。

江只有二千四百人,合江一千二百人,南川有推官高折枝设防。

刘延因蔑视化龙,逗留不前,迟不赴任。

化龙无月二十七日到境,应龙二十八日犯边。

进入省城,警报一个接一个,又无兵将可用。

正在紧急时,总兵万鏊从松潘来成都找李化龙商议秋防事。

即差这个“碌碌无奇”之万总兵急走重庆,又调各县汉土官兵二万交万总兵防守重庆。

一面写信给杨应龙,晓以利害,不可太嚣张,许为在天子面前保奏,以稳杨应龙之心,使局势和缓。

六月二十日,杨应龙统兵八万,分三路攻打江县城。

江守将房庞嘉、张良贤与播兵死八人。

张良贤被围七层,奋力杀出。

是时化龙大帐中,驿骑交错,征调四出,化龙不动声色。

一面严于设防,一面用计以缓贼势,急向各省征兵、调将。

自秋至冬,川省之兵力始充,器械已备,梁运已齐。

在此期间又上书罢去三省矿税,想法减轻人民负担,更换地方官员,淘汰处理了一批贪官和昏官,停止搜刮,赈济百姓等一系列措施。

八月,化龙兄去世。

十月,妻病故。

十二月初二日,皇上赐给化龙尚方宝剑,准许有不用命者可先斩后奏。

是月,化龙移驻重庆,就近调度,各省兵已陆续到齐。

先是杨应龙破江后,伪军师孙时泰劝应龙“乘胜直取重庆,夺成都,劫蜀王为质”而应龙不纳其计。

化龙至成都后因兵粮不济,好言安慰杨应龙,使其不备。

万历皇帝听说江失守,大怒,削去前四川贵州巡抚谭希思之职(因他姑息养奸),而赐化龙尚方剑,假便宜讨贼。

杨应龙破江后又接连焚东坡、烂桥(今贵州施秉县西南)、梗湖、贵路,又焚龙泉(今贵州凤冈县)。

龙泉都司杨惟忠惧贼先走,化龙按军法给于严惩。

又弹劾诸大帅不用命者。

沈尚文被逮治罪,吴广因内部兵士交斗被处罚。

大将刘延、童元镇被革职留用充“为事官”(临时),准其立功赎罪,军纪肃然。

二十七年十一、二月诸军大集。

化龙先谴水西兵三万守贵州断杨应龙后路。

在重庆大誓文武,于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十二日发起总攻。

分八路围剿,此八路为川军四路,一、童元镇出乌江渡。

二、参将朱鹤龄受元镇节制出沙溪(均在遵义南)。

三、李应样从兴隆(今贵州黄平县)。

楚师一路分两翼:①陈璘出偏桥(今鬼走施秉县东北)②副将陈良玭(音频)受璘节制,出龙泉(贵州凤冈县)。

八路兵马,每路三万,官兵十分之三,土司兵十分之七。

(其中土司冉御龙、马千乘及妻秦良玉属川路马孔英,土司官奢世续(女将)属永宁路曹希彬,安疆臣属童元镇、彭元锦属李应祥,彭养正属陈璘等)。

又以郭子章驻贵阳临督黔师,支可大驻沅州监督楚师,化龙自将中军策应。

推官高折枝以南川兵先进,很快占据桑木关(今贵州省绥阳县望草镇一带)。

刘延自江出发至东溪镇入播地。

于二月十五日,日攻克三个险洞,后又连破九道重兵把守山势险要的敌军阵地。

罗占池大败杨朝栋(应龙长子),再破关门十三座。

三月二十九日克娄山关。

四月初三大败杨应龙,入养马城,夺铁柱关,直逼杨应龙之老巢海龙囤(今遵义县南太平乡境),与其它几路会师。

大兵二十多万,云集海化囤,围了个水泄不通。

万历二十八年四月二十日化龙到军前,亲临指挥。

此时水西土司安疆臣因与杨应龙有旧交,暗助杨应龙。

化龙以利害责之安斩杨使,二氏交遂绝。

海龙囤被围,杨应龙遣使诈降,化龙命诸将斩使焚书。

八路军马轮流攻囤,杨固囤死守,父子抱头痛哭曰:“吾悔不听时泰语,今死矣”。

五月初三日,会诸将于养马城,共同发誓,如有不协力同心或专攻自便者,明神丞之。

仍议定一面急修攻县,一面前后夹攻。

化龙与郭子章、崔景荣(长垣人)、支可大日立陈前,随宜调度。

五月二十二日,接到家书,其父李栋已于本年四月二十三日在长垣老家病故。

化龙心肝俱裂,号天呼地,绝而复苏者数次。

六月六日冥时(下半夜)破囤。

杨应龙与二小妾上吊自杀,小妻田雌凤及七子一孙等一家三百余口,军师及文武俱被俘。

杨氏据播州自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入播起,传二十九代,历七百二十四年,至杨应龙而绝。

播州改为遵义、平越两府,分隶川、贵两省。

化龙上书陈《播州善后十二条》等奏议。

是役,自二月十二日出师至六月六日破囤,凡一百一十四天,大小战斗约一百余次,用兵二十余万,共用银四十七万两,铜钱一百七十三万余文。

这是万历间三大战役中最漂亮的一仗。

八月中旬,化龙积劳成疾。

后又发疾,上“告归疏”凡八次。

是时,播事已竣。

所属文武官员纷纷要求给化龙父举行奠礼,化龙不许,发出文告,严刑禁止。

所属州县有司不敢举行,其镇道大史仍具礼行奠,化龙只受祭文及香烛纸马,余皆不受。

只有刘延、陈璘独不行奠,要求进京报功。

化龙念其功大,应允。

岂知二人是借报功为名去长垣送礼。

差官不得已而去,又至按臣崔景荣亦被其父逐去。

陈璘差官知不受礼遂去。

化龙知道后又上本参之。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年)三月十八日交回尚方剑,回家守丧。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四月,李化龙以工部右侍郎起总理河道。

当时黄河横决,南北航运不通。

上任后便与淮阳巡抚李三才上疏,陈开泇河有“六善”,得到皇帝允许。

开泇河,春正月征集民夫,破土动工。

自夏镇(今山东微山湖东岸微山市),经韩庄、台儿庄,入泇口(今江苏)至董沟(今宿迁对岸)会黄河(当时黄河从民权东南流经徐州入淮河注入黄海)。

上下二百六十里。

引黄河之水济东运河漕运。

负担了南北航运的三分之二。

工程未竣,化龙母吴氏去世,归家守丧,由总河侍郎曹时聘续成。

史学家范文澜说过“开泇济漕,南北航通,南粮北运,年数千万古,缓和了华北因连年荒灾死人无数的困境。”同时发展了造船工业和航运事业。

更有利于运兵防倭(日本兵),安定边民。

自此,可避开董沟与徐州、茶城之间三百三十之黄河险道。

清人靳辅以此朝最大成就。

1604年,八月,河决单县苏家庄,丰、沛为灾。

黄水逆流,灌济宁、鱼台、单县。

于是,给事中宋一韩弹劾水倒流为李化龙开泇河之“六善”,工部大臣皆从之议。

闰九月,朝廷表彰化龙平播之功。

十月初七日,奉圣旨化龙为兵部尚书加少保,给于应得诰命,荫一子锦衣卫指挥使,世袭,赏银一百两,大红蟒一袭。

追封上三代均为一品(即曾祖李诫、曾祖母崔氏,祖父李继古、祖母张氏,父李栋、母吴氏,均赠光禄大夫少保兵部尚书一品夫人)。

(以上为封赠衔)。

万历三十年,丁未(1607年)夏,起起化龙为戎政尚书,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又上“屯政十二事”等治国之策,万历皇帝不纳。

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年)十一月,兵部尚书萧大亨罢,以戎政尚收李化龙掌部事。

十二月,朵颜攻扰蓟州,蓟州兵因缺饷不战。

居民数万逃进京师。

京师戒严,九门白日关闭。

李化龙请以三十万银补蓟镇缺饷。

并修守备之具。

而国库空虚,无能为力。

后从户部借内库矿税及太仆寺马价各十万两,又从兵部自筹十万与军前补饷,军情始定。

朵颜以蓟州有备退兵。

次与北方各族友好往来,保护发展互市贸易。

革除军政弊端,呼吁减少对辽东税课的征收。

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年)八月一品秩满。

特加封柱国,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保。

十二月卒于任上,终年57岁。

化龙俱文武才,播州之役以刘綎骄而先摧挫。

而后荐其才,故刘綎能效死力,为国用命,身先士卒,立下大功。

明崇祯元年(1628年)建专祠于长垣县东街,春秋享祀。

祠前有牌坊曰:“文治武功”,坊后有对联“春秋血食诗书帅,钟鼎名流社稷臣”。

正殿内有神龛一座,龛两侧有楹联曰“掀天揭地功业,长江大河文章。”李化龙塑像端坐其中,神态壮严,令人肃然起敬。

李化龙著有,《抚辽疏稿》、《平播全书》、《总河疏稿》、《于田诗集》、《邦政条例》、《场居集》等著作问世。

1986年,李化龙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评为“明代爱国名臣。”并被选入《中州杰出人物百家》,其评语为:“不论担任什么职务,都以国事为重,鞠躬尽瘁,又严以律已,不受贿赂,注意民间疾苦,并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发展当时经济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是可贵的”。

现长垣防古商业街南口复制有“文治武功”牌坊,雄伟高大,雕刻精细,可往一观。

长垣县是河南省新乡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隔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望,南与封丘县、兰考县毗连,北与滑县、濮阳县接壤,因"县有防垣"而得名。

长垣县的新菏铁路横亘东西,省道308线、省道213线穿越全境,长济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在这里"十"字交汇。

长垣县,国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人口80万,辖10镇、4乡、5个办事处、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600个行政村。

长垣是“中国厨师之乡”、 “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起重机械之乡”、“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县城”、“中华美食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

201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10个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之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