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郑板桥是谁 茶史風流:鄭板橋也有一段「梨花壓海棠」的愛情故事!

火烧 2021-11-27 00:34:30 1080
茶史風流:鄭板橋也有一段「梨花壓海棠」的愛情故事! ?「茶香酒熟田千畝,雲白山青水一灣。若是老天容我懶,暮年來共白鷗閑」,鄭板橋的自況之詞,栩栩然一位徜徉白雲青山邊的世外隱士形象,他夜月酒醺,春雨品茗
郑板桥是谁 茶史風流:鄭板橋也有一段「梨花壓海棠」的愛情故事!

茶史風流:鄭板橋也有一段「梨花壓海棠」的愛情故事!  

?
「茶香酒熟田千畝,雲白山青水一灣。若是老天容我懶,暮年來共白鷗閑」,鄭板橋的自況之詞,栩栩然一位徜徉白雲青山邊的世外隱士形象,他夜月酒醺,春雨品茗,天機瀟洒不雜塵念,與海濱白鷗無間相對......
明清時期的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土豪雲集、燈紅酒綠、聲色犬馬。有了錢即附庸風雅,玩起了文化,除了攀附權貴,包養小妾,也喜歡結交書畫名家。這便給草根畫家創造了施展才能的機會;直至清中葉的揚州,逐漸形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的繪畫商品化市場,聚集了不少畫家,其中有數十人被稱為「揚州八怪」。
鄭板橋在「揚州八怪」里算是名氣最大的。儘管有「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年齡大、資質老、文化厚實。但其為人高傲,書畫也就清高了許多。而相比之下的鄭板橋優勢便出來了,板橋早年家貧,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 、乾隆進士。還曾擔任山東范縣、濰縣的知縣。為官十餘載,他清正剛直 ,政聲頗佳,最後為百姓而罷官,所以頗有故事所講。
小廊茶熟已無煙
折取寒花瘦可憐。
寂寂柴門秋水闊
亂鴉揉碎夕陽天。
罷官歸隱揚州後的鄭板橋開始賣畫,並過上了他的理想生活。
晚涼,有雅客偏偏而至,泡一壺明前松蘿茶,與友暢談天下、書畫、人生。書房外翠竹亭亭玉立,晚風輕拂,窗欞上映出清風與竹葉,好一幅墨竹圖。
「除煩苦茗煎新水」,板橋一生喜歡品茗,他認為品茗是清雅之事,茶也可以清心除煩。而他也因茶結下了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姻緣。
鄭板橋喜歡去祭奠古代女名人之墓,到岳陽祭拜娥皇女英之墓,游杭州四處尋訪六朝名妓蘇小小之墳,這次揚州之游,他便來尋隋煬帝南巡時亡故的宮女墳。
揚州二月花時也,時年四十二歲的鄭板橋到雷塘郊遊,本為尋訪隋煬帝安葬宮女的地方——玉勾斜宮女墳。但途中口渴思茶,便想找個人家討口茶喝,但見不遠處有一杏花盛開、翠竹掩映的茅屋,便踱步到門前輕叩柴扉,「請問有人嗎?」
只見一老嫗從屋內走出,招呼鄭板橋進屋到小廳堂落座,烹了一碗清茶與其解渴。
鄭板橋環視四周,小屋內雖然簡樸卻很乾凈,但見牆壁上正掛著他的詩詞,感到這家人不同尋常,便開口問道「老婆婆可否認識鄭板橋?」
老婆婆道:「久聞板橋先生大名,卻不曾見過!」
在這荒郊野外還有自己的鐵杆粉絲,鄭板橋頓感欣慰,笑著說「在下便是板橋!」
老太婆一高興,對著屋子喊了起來「小五子,快出來,你所仰慕的板橋先生來了!」
只見一面容嬌好的青春美少女翩翩而出,走上前拜見鄭板橋道「久慕先生大名,尤喜歡讀先生的詩詞,故抄寫出來貼於廳堂。」
鄭板橋眼睛一亮,便與端莊優雅、美嫻靜麗的「五姑娘」開始談詩說文。在這荒郊之中遇上知音少女,板橋取過隨身攜帶的書囊,拿出松江蜜色花箋、湖州筆、端州硯,搜腸刮肚的將老詞新作手錄了一份給了這位十七歲的美麗少女。
寫完仍覺意猶未盡,乘興又題一首《西江月》贈五姑娘:
微雨曉風被歇,紗窗旭日才溫。
綉幃香夢半朦朧,窗外鸚哥未醒。
蟹眼茶聲靜悄,蝦須簾影輕明。
梅花老去杏花勻,夜夜胭脂怯冷。
板橋想像饒五姑娘的閨中生活應是夢醒日遲遲,賞花煮香茗,茶湯初沸,蟹眼方呈,這茶湯輕沸之音正烘托出饒五姑娘居所之靜謐,如聞她寂寞的嘆息——夜夜胭脂怯冷。
他寫的是眼前景眼前事眼前人,五姑娘得詞,捧讀再三。她冰雪聰明,恰是情竇初開,為這情意綿綿的「茶詞」羞得桃花初染,紅霞臉生,低頭偷視間脈脈傳情。
慌神間,母親輕喚「小五,還不快去備飯。」
美人相留,佳人傳情,板橋也便沒有推辭。
吃飯時,板橋了解到此人家姓饒,有五個女兒,四朵金花已經出閣,家中只有小五待字閨中,侍候老母。
小五自幼好詩文,粗通文墨,芳齡十七,尚未許配人家。期間,老太婆還說到「小五及其喜愛先生的詩詞書畫,對先生人品更是崇拜,聽聞先生已喪偶,如先生不棄可將小女許與先生。」
板橋一聽極為感動,但一想自己年齡已經四十二歲,功名未就,家中清貧,便婉言推辭說「一介寒士,怎敢納此麗人。」
老婆婆也並非勢力之人「我不要彩禮,只要能養活老身就行了。」
如此,鄭板橋哪能不動心,對母女二人道「等我兩年,我定能考中進士回來娶五娘,不知五姑娘能否等?」
母女倆都答應了板橋所言。
就這樣,鄭板橋游祭宮女墳倒祭得一位活生生、俊俏俏、知書達理的紅顏知己來。
愛情能激發人的最大潛能,板橋的艷遇,更增加了他尋求功名的慾望。在封建時代,讀書人的成就功名唯有參加科舉考試,年近「知天命」的鄭板橋更加發憤苦讀,於公元1736年考上進士。
在之後的兩年發生了一些變故,朝中有人好當官,朝中無人眼望穿。雖已金榜題名,但未有功名。為此板橋在京多逗留了些時日,四處活動,調動關係,為此誤了兩年的時間,差點失去了五娘。
饒五娘家生活極端困難時,有一富商願出七百兩銀子買五姑娘為小妾,三番五次登門並對饒母施以恩惠。饒母心動了,而五姑娘堅辭不從說」板橋先生是道德君子,不會爽約的。」五娘安貧守困,痴心苦等板橋。
此事在揚州廣為流傳,江西蓼州人程羽宸路過真州,在江上一家茶樓看到一幅書法,寫了一幅對聯:「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落款是「板橋鄭燮題」,程羽宸大為驚異如此獨創一體的書法,世間罕少,忙尋問板橋何許人也?
茶樓主人告訴他 :「等你到了揚州一打聽,便會知道一切。」
程羽宸便趕往揚州尋訪板橋,聽到人們議論後,大為感動,這位古道熱腸的程羽宸,敬慕之情頓生,立即拿出五百兩銀子以鄭板橋的名義送給饒家母女,以解燃眉之急。
待鄭板橋返回揚州,二人相見,情同手足,成為知己,時年板橋45歲,程羽宸60餘歲,板橋以兄事之。程又出資五百金為板橋和五姑娘完婚,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自此,板橋夫婦二人情趣相投,情愛彌篤。開始了他們的婚姻生活,陪伴在鄭板橋身邊對於五娘紅袖添香,相夫教子,相伴讀書的生活,板橋終生難忘。
數年後,除長卷記之外,鄭板橋還有詩映射他與五娘的這段故事:
湓江江口是奴家 ,郎若閑時來吃茶。
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
板橋的茶事之美外,我們讀其茶詩似乎能看到竹爐的火膛、清泉的沸湯,連帶著茶壺中裊裊的霧氣,帶著春茶的茶香,也就像在身邊。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七十三歲的鄭板橋離世。
此時他在揚州書房中的竹爐已是冰冷,茶煙已然消散。憑欄西望,真是個「亂鴉揉碎夕陽天」。他帶著竹影蘭香、亂石鋪街,也帶著《西江月》走上了回歸興化的路,終於魂歸故里。
文獻來源:《北京晨報》/董聯橋,《鄭板橋與茶的不解之緣》/徐艷文,《鄭板橋與茶》/錢時霖,《鄭板橋的艷遇 · 茶史上的風流佳話》/陳二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