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巴和张飞 劉巴棍:獨膽鬥日寇 英名傳故裡
劉巴棍:獨膽鬥日寇 英名傳故裡
清明時節我們祭奠親人,也緬懷為我們今日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他們忠於黨、忠於人民、無私奉獻、不怕犧牲,譜寫了彪炳史冊的光輝人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緬懷先烈,致敬廊坊英雄。今天為您講述的是抗日英雄——劉巴棍。
講述人 李洪森
劉巴棍,1919年生於文安縣。因家境貧困,他上了一年小學後就輟學了,為了緩解家裡的生活壓力,他跟著父親打短工貼補家用。
少年的劉巴棍性子倔強、機警。據史料記載,“七·七”事變後,年僅17歲的劉巴棍參加了抗日組織自衛隊。不久,他要求到區小隊工作,並經區委書記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講述人 李洪森
1942年,劉巴棍調到縣手槍隊工作。當時任河縣完城坐落在現在的大城文安一帶,鬼子在這安了據點,駐扎了一個中隊的鬼子和一百多名偽軍,隊長叫川島四郎,個不高,殺人不眨眼。
劉巴棍路過附近村莊時,聽鄉親們說鬼子隊長川島四郎作惡多端,就決心除掉這頭惡狼。但是川島四郎只要出動就是大隊人馬,想要用單打獨鬥的方法除掉他談何容易?劉巴棍想來想去決定要到川島四郎家門口尋找機會。
講述人 李洪森
1942年秋天一個集日裡,牲口市裡出現了兩頭奇怪的小花牛,長得漂亮,這消息傳到了鬼子據點,川島四郎出於好奇,帶著他的日本夫人來參觀。
在圍觀的人群裡,就有一個中等身材的青年小夥子,他慢慢地站到了川島的背後,這個人就是劉巴棍。
講述人 李洪森
當川島剛剛彎腰摸小花牛的時候,劉巴棍就想開槍,但是,當時圍觀群眾太多了,他怕誤傷群眾就一直沒動手。後來劉巴棍擠到了川島的背後,猛地一拍川島的肩膀,手槍頂住了川島的下巴,啪地打了進去。
這時,牲口市上一陣大亂,群眾四散奔跑。
講述人 李洪森
劉巴棍向鬼子炮樓跑了幾十米,又朝炮樓打了四五槍。炮樓裡的鬼子摸不清來了多少人,急忙拉起了吊橋。劉巴棍隨後跟著撤散的群眾,跑出了村子。
膽大心細的劉巴棍在混亂的集市上殺死了鬼子隊長川島四郎,並安全撤離。1942年“五·一”掃蕩後,任河縣情況異常殘酷,為了重新打開局面,劉巴棍轉任了區小隊的隊長。
講述人 李洪森
1942年的除夕,劉巴棍帶小隊轉移到了北蔡村休整,沒想到,村子裡出了叛徒,最後,劉巴棍一個人闖出了重圍,衝到了村外,卻不想遭到了包圍,最終因寡不敵眾被俘虜了。
敵人將劉巴棍扣押在了束城據點。在這裡駐有鬼子一個中隊,還有一百多名偽軍。當時的鬼子中隊長雄川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勸劉巴棍投降。
講述人 李洪森
被關押的第四天晚上,劉巴棍被帶進了雄川的審訊室,一踏進屋子,一股血腥味撲鼻而來,桌子上放著腳鐐、手銬、竹簽子、老虎凳等十幾樣刑具,在房梁上還吊著一個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小夥子。
雄川想借此給劉巴棍一個下馬威,限定劉巴棍三天內交出區裡共產黨員的名單,不然就是死路一條,但劉巴棍卻渾然不懼,昂著頭一言不發。
講述人 李洪森
劉巴棍在審訊後就在想,必須在三天內越獄逃跑出去,否則以後的鬥爭環境就更加困難了。
突然,他聽到房頂上有耗子啃咬秫秸的聲音。“叭”的一聲,有棗兒大的一塊土疙瘩掉下來,正打在他身上。劉巴棍靈機一動,高興地幾乎跳起來,他發成屋頂的秫秸已經糟了。第三天傍晚,劉巴棍在偽軍放鬆看守時,從房頂逃脫,不料,驚動了院子裡鎖著鐵鏈子的洋狗。

講述人 李洪森
當時有三個看守一齊闖了進來,劉巴棍大喊一聲“混蛋,自己人”,說著就闖到鐵絲網前,貓下身子,緊擦著地面,往外一貼,鑽出了鐵絲網。
拂曉前,劉巴棍繞過四處據點,跑出五十裡,回到了他的家鄉文安縣杜邊村。
講述人 李洪森
當妻子把他扶上炕頭的時候,才發現他的左臂已經負傷了,血水浸透了棉襖,他沒穿鞋,光著的兩隻腳被扎了無數道口子。
1943年,劉巴棍成為任河聯合縣武裝部作戰科長。這年秋後,敵軍三百多人到北蔡、大尚屯一帶搶糧,任河縣大隊和手槍隊共八十多人組成了反搶糧支隊,夜間出發,急行軍趕到大尚屯去打敵人的伏擊。
講述人 李洪森
戰鬥中,劉巴棍沉著指揮,身先士卒,一個鬼子少佐,被他當場擊斃。最後,鬼子狼狽逃走。雖然戰鬥勝利了,但劉巴棍卻在戰鬥中被地雷碎片擊中了頭部,流血過多,不幸犧牲。
劉巴棍犧牲了,但他的事跡傳遍原任河聯合縣周邊幾個縣,威震敵膽,鼓舞著抗日群眾。他保家衛國、英勇抗敵、不怕犧牲的精神也將永留人間。
記者:魏怡晨 李妍凝
編輯: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