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是朱元璋亲儿子吗 朱棣是朱元璋的什么人,朱棣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吗?
朱棣是朱元璋的什么人,朱棣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吗?
朱棣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吗?
是的,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但不是马皇后的亲子。朱棣和朱橚(朱元璋第五个儿子,封周王)都是硕妃(因为硕氏,故称硕妃)所生。硕氏是蒙古族,因为这个身份在后宫中是过得比较凄惨的一个,后来郁郁而终。朱棣为什么成为马皇后所生,这个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马皇后没有为朱元璋生过儿子,在《明史》中明确注明是马皇后所生的,只有两个女儿,分别是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在当时,如果没有儿子,是无法稳定皇后地位的,而朱元璋一生最敬爱的就是马皇后,为此下令,把前面五个儿子都划到了马皇后的名下,对外称是马皇后亲生。 第二种说法是:朱棣起兵靖难,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所以说是马皇后亲子。为此,为了表达对生母硕氏的愧疚和怀念,朱棣在南京耗时19年,耗银250万两,征调工役10多万人为其修建了大报恩寺。 马皇后是否生过儿子,这在历史上是个迷,至今还颇具争议,众说纷纭。但是认为马皇后未曾生子的观点占据上风。《南京太常寺志》:“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贵妃,生湘献王、肃王、韩王、沈王;左四位皇贵人,生辽王;左五位皇人,生宁王、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史籍中也是认为马皇后没有生过儿子的。 综上,朱棣是朱元璋亲子,毋容置疑。但其不是马皇后亲子则是真的。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几个儿子?是嫡还是长?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上面分别是太子朱标,秦王和晋王。
关于是不是嫡子的问题,是有争议的。《明史》当中写的,是嫡子。但是具体到《明实录》,具体到时间段有不同。因为建文年,写的是庶子,而永乐后,写的是嫡子。 很多人认为是朱棣当皇帝之后,自己改的。但是近些年的史料,指向另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皇后马皇后并没有生子,包括太子朱标,都不是嫡子。但是为了皇家体面,洪武帝将前五子(即太子,秦王,晋王,燕王朱棣,周王)全部过继给马皇后。也就是,是朱允炆改了,朱棣又改回来。 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是:一,朱棣是马皇后带大的,娶王妃徐妃时,也是马皇后代表母亲的。二,朱棣和周王是同母的。 其实朱允炆也不是太子的嫡子,而是庶子。太子朱标留下了嫡子的,但是嫡子太小,朱元璋也比较喜欢朱允炆,所以朱元璋死后将皇位给了朱允炆。但是当时朝廷大部分大臣是希望朱棣的,因为太子和秦王,晋王都已死。而朱棣是长子,如果嫡孙太小都不让当皇帝,那么朱棣继承顺序肯定在朱允炆之前(实际上,朱棣是有继承资格的,而朱允炆反而没有,即便庶子也有继承资格,庶孙真的没有)。所以,如果朱标的嫡子(即朱元璋的嫡孙)不当皇帝,朱棣不是嫡子则就没有嫡子了,作为庶长子,也该他即位。朱棣,朱元璋,朱允炆是什么关系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太子朱标。也就是说,朱允炆是朱棣的侄子。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是太子朱标后来的一个太子妃。按照明代制度,太子可以有两个太子妃。常遇春的女儿为第一个位次,这是前代所没有的。
朱棣是朱元璋第几个儿子﹖
朱元璋有26个儿子,朱棣排第四。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 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扩展资料
早期经历
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朱棣出生于元末乱世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应天府的南京。此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基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
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棣

朱棣到底是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
朱棣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
1、从出生时间判断
朱棣出生于元末乱世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1361年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大破陈友谅水军于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
从时间上可见朱棣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
2、从朱棣父母认识时间判断
朱棣的母亲早在1352年,在陈友谅率兵东下(公元1360年)之前就认识了,并且是马氏的养父亲子许配给朱元璋的。
1352年(至正十二年),郭子兴在定远(安徽定远)起兵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教的首领,同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率领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
濠州钟离人朱元璋前来投奔郭子兴的义军,朱元璋入伍后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
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便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马氏与朱元璋成亲后,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
3、从朱棣父母的感情判断
朱棣的母亲孝慈高皇后1352年(至正十二年)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并未和陈友谅有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慈高皇后马氏
百度百科-朱棣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朱棣?
一、在帝王家庭,杀儿子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谋反,而朱棣当时可并没有谋反。所以朱元璋没理由杀朱棣。
二、根据史料记载不杀朱棣的原因:
1、在朱元樟死之前的洪武29年,决定对北元再次发动攻击,主帅就是朱棣,在胜利凯旋回来之后,朱元樟的心情是很高兴的,在他看来朱允炆又多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好叔叔,国家又多了一个优秀的将领。
2、有一次,朱元樟和朱允文的对话。朱元樟说:我按排你的几个叔叔守护边界,你可以安心的在家做皇帝了。朱允文却说:外敌入侵,叔叔们可以抵挡,但叔叔们要是有异心呢?这时的朱元樟愣了一下,是啊,难到自己的儿子也不可靠吗?从这可以看出,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朱棣,因为他一直是很相信自己的儿子的,最起码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会造反。
三、朱棣为什么造反:
1、朱棣造反的事件在历史上称“靖难之役”。在1389年,朱元璋驾崩之后,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朱允炆在登基后,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巩固中央的权利,便听取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削藩”。
2、当年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敌,巩固自己的疆土,便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也就是“藩王”。藩王经过日积月累势力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朱允炆登基后的一个巨大阻碍,其中就数燕王朱棣的力量最大。
3、建文帝朱允炆为了自己的皇权,便毫不留情地向叔叔们举起了屠刀,势力较小的几位藩王先后被削,被贬为庶人,最后就剩下燕王朱棣。朱允炆和亲信大臣于是密谋如何逮捕燕王朱棣。在采取逮捕行动之时,哪里知道张信是朱棣的旧部,还将此消息传递给了朱棣。
4、朱棣得知后,便以装疯卖傻自保,暗中却秘密训练死士,积聚力量,准备随时反攻。在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打着“诛齐黄,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攻占了金陵,而朱允炆也在大火中不知所踪。朱棣即位,江山易主。
注意:如果朱元璋在世,朱棣谋反这种事是万万发生不了的。而朱允炆登基时,朱棣本身就心有不甘,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在朱元璋不在,朱允炆削藩的背景下,朱棣谋反成功,成了明朝第三位皇帝。
扩展资料:
朱棣登基为帝:
朱棣攻下南京后,在拒绝了他的支持者们反复几天的劝进之后,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即位后下令大力搜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棣
朱元璋为什么不看重更有才能的朱棣?
因为朱棣和朱元璋自己太像了,老朱不喜欢和自己像的人。
再有就是朱标是长子。老朱比较传统,觉得一定要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朱标在世时,朱标太子的位置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朱标这个太子也是历代封建王朝中太子位置坐的最稳的一个人。
朱标小时候,朱元璋就开始培养朱标,认为朱标就是大明朝的下一任皇帝,一点没有考虑过其他人。朱标去世后,老朱曾在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犹豫,是刘伯温提醒了朱元璋,朱元璋才决定要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刘伯温临死前曾经送给朱元璋一个礼物,一本书和一缸鱼。刘伯温临死前,对自己儿子刘琏说,我死后带上我之前垂钓的鲤鱼入京亲自交给圣上,鱼入筐,筐入缸,然后再带上一本《时务十八策》一起交给皇上。
刘伯温死后,刘琏按照刘伯温生前交代的,带着一缸鱼和一本书入京见朱元璋,朱元璋看到这两件东西后非常不解,不知道刘伯温这是什么意思,对周围人的说,刘伯温生前喜欢故弄玄虚,死了也来这一套。
直到17年后,朱元璋才知道刘伯温送自己这两样东西什么意思,17年后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想立四子朱棣为储君,正在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犹豫时,忽然想起了刘伯温17年前送自己的礼物,那筐鱼虽然放在水缸中,但是因为有竹筐的限制,这些鱼在水中互相争斗,没过几天全死了,而且《时务十八策》最后有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以柔克刚。
老朱自己就是刚,所以下一任君主不能刚,只能柔,所以朱允炆就被老朱推上了皇位。
明朝梁庄王是朱元璋的什么人
是朱元璋的重孙,是朱棣的孙子,仁宗昭皇帝朱高炽的儿子。梁庄王,朱瞻垍,生于明永乐九年岁次辛卯六月十七日,母恭肃贵妃郭氏。妃“纪氏”、继妃“魏氏”、夫人“张氏”。永乐22年封梁王,宣德四年就藩,正统六年薨,死后葬于钟祥城东南瑜灵山,次女宁远郡主,死后葬于钟祥城东。
皇五子襄献王朱瞻墡先封国长沙,后改封襄阳,舟过安陆州时,梁王“率文武官出郭迎见,明日,襄献王入郭相见。又明日襄宪王舟发,王郊送襄宪王,曰:兄弟兹会不复相见矣,挥涕而别”。《明史》在叙述这件事时也称梁王留连不忍去,“悲恸不自胜,左右皆泣下”。
扩展资料
一、据墓内出土的《梁庄王墓》墓志记载,梁庄王名朱瞻?,明仁宗第九子,生于永乐九年(1411)六月十七日,十四岁(1424年)被册封为梁王,十九岁(1429年)就藩湖广安陆州,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享年三十岁,于同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内瑜坪山之原”。
二、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5300余件,出土文物各种镶嵌的宝石有700多颗,是中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的一次,随葬物品的丰富与精美仅次于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三、2014年6月15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明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展上获悉,梁庄王墓中的饰物中镶嵌的珠宝,经专家确认均为郑和下西洋时所带回珠宝。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船队在西洋购买了大量的珠宝,可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这些珠宝究竟是什么样子,过去人们并不知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庄王墓
朱元璋(65)亲儿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