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如果王莽不篡汉 人傑還是鬼雄?從王莽篡漢說起,大逆不道還是一代梟雄難定論
人傑還是鬼雄?從王莽篡漢說起,大逆不道還是一代梟雄難定論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委粟里 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人,西漢權臣、政治家、改革家, 新顯王王曼第二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子,「新朝」開國皇帝

人傑還是鬼雄?從王莽篡漢說起,大逆不道還是一代梟雄難定論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委粟里(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人,西漢權臣、政治家、改革家, 新顯王王曼第二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子,「新朝」開國皇帝,公元9年1月15日至23年10月6日在位。王莽原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重要成員。在朝野、素有威名。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建丑正(改漢歷十二月為正月),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期間,天下大亂。地皇四年(公元23年)秋九月二十三日,更始軍攻入長安,十月三日庚戌(公元23年10月6日),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王莽在位15年,享年67周歲。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即新始祖,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開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是篡位者的代表人物,背負了千載罵名,但王莽是否真的不可原諒呢?王莽其實不過一個政治失敗者,他有過,但同樣也有功績,譬如他的思想曾為社會的發展作出過貢獻——新政改制。
翻閱有關記載王莽事迹的歷史書籍,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極為奇怪的問題,那就是所有人都把王莽當作一個城府極深、詭計多端,並且極度假仁假義的傢伙。更讓人難以理解的,他甚至從很小的時候就在為篡位做準備了,而所有用來證明的材料卻是王莽從小就很孝順母親,並且無微不至地照顧寡嫂和侄子。同樣,在王莽當官以後,他的節儉與廉正、關心貧苦百姓的事迹更是被當成為篡位所做的「假聖賢」準備,是在籠絡人心……
對王莽所做的一切,如果我們能夠用今天的眼光稍加思考,很容易就會發現,歷史的記載只是當時政治的需要,就算王莽有錯,可他的功績同樣是不可否定的。
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從而樹立自己的威信,鞏固自己的統治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導致了赤眉、綠林為主的農民大起義,新朝遂告滅亡。新朝滅亡,王莽的頭顱,被後來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遂被焚毀。
王莽是一位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結束之後,王莽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認為他是一個有遠見而無私的社會改革者。
王莽改制的失敗,固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輕於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實際,剛愎自用、所用非人,這些性格特徵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個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領導班子,因此改革註定要失敗。
很赞哦!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