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触即发 同义词 成語: 一觸即發是什么意思?
成語: 一觸即發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來自《國語辭典》的講解: 編號: 550成語: 一觸即發注音: | ㄔㄨˋ ㄐ|ˊ ㄈㄚ漢語拼音: yī chù jí fā參考詞語: 觸而即發, 有觸即發反義
成語: 一觸即發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來自《國語辭典》的講解: 編號: 550成語: 一觸即發注音: | ㄔㄨˋ ㄐ|ˊ ㄈㄚ漢語拼音: yī chù jí fā參考詞語: 觸而即發, 有觸即發反義: 相安無事近義: 箭在弦上, 劍拔弩張釋義: 一經觸動就立即有所感發或反應。※語或本明.李開先〈原性堂記〉。後用「一觸即發」比喻很緊張的情勢或很危險的時刻。 △「劍拔弩張」Emoji符號: 1️⃣即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一觸即發”對應Emoji表情符號“1️⃣”,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1️⃣、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1️⃣"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一觸即發」典源作「觸而即發」。指一經觸動而立即有所感發或反應,多用於感情方面。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自稱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東章丘人。他前後做官十幾年,罷官還鄉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文學家和戲曲家。他以前認識一位前輩朋友張龍明。張氏曾私下託付他,將畢生之作〈原命〉、〈原性〉二文傳世下去。二十幾年來,他謹記於心。後來,在他的作品《李中麓閑居集.原性堂記》中記載:他有一間本來名為「面山」的屋子,有一次,來訪的客人問他,為何不改稱「原性」?李開先一聽,有感於和張龍湖的往事,於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他在文章中說他改屋名是本來內心即存有「原性」之念,被客人之言觸動而發,不知客人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見解呢?後來「一觸即發」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轉用來比喻很緊張的情勢或很危險的時刻。典源: ※明.李開先1>〈原性堂記〉(據《李中麓閑居集.卷一一》引)近城園有一堂,已名之曰「面山」矣。客有過而謂予,何不改稱「原性」。乃愴然2>有感於前事3>,而欣然即易4>其舊名。予方有意,觸而即發,不知客何所見,適投其機乎? 〔注解〕 (1)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自稱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東章丘人。他前後做官十幾年,罷官還鄉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文學家和戲曲家。 (2)愴然:悲傷哀痛的樣子。 (3)前事:指與張龍湖二十餘年前談話的事。張氏是個理學家,為文多談原命與原性,他與李開先執手獨處時,談到「命」與「性」,前人所論均不夠深入,其時能論者,非張氏即李氏也,並勉李氏多多用心,李氏乃銘記在心。 (4)易:改變。書證: 無書證用法説明: 【語義說明】比喻很緊張的情勢或很危險的時刻。 【使用類別】用在「危急緊迫」的表述上。 【例 句】 01>這場貿易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02>波斯灣戰爭一觸即發,真叫人擔心。 03>抗議現場大有一觸即發,釀成流血事件的可能。 03>兩國各在邊境上部署重兵,形勢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03>為了搶佔市場佔有率,低價促銷的風暴一觸即發,各通路商已做好不惜成本的準備。 辨識: 請參考『辨識550.html』 同「一觸即發」及「劍拔弩張」都可用來形容形勢非常緊張。異「一觸即發」衝突隨時會發生,側重於形容局勢的緊繃;「劍拔弩張」已在備戰狀態,側重於形容氣勢的逼人。一觸即發劍拔弩張辨似例句○ㄨ這場貿易戰,大有∼之勢。ㄨ○雙方就這樣∼地對峙著,誰也不肯先讓步。 成語接龍“發”字開頭的成語
發人深省發兵問罪“一”字結尾的成語
參差不一良莠不一“一”字開頭的成語

一毛不拔一丘之貉一敗塗地一暴十寒一鼓作氣一鳴驚人一竅不通一日千里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一視同仁一籌莫展一網打盡一絲不苟一揮而就一意孤行一見如故一塵不染一知半解一落千丈
“發”字結尾的成語
東窗事發一觸即發心花怒發言由衷發觸而即發有觸即發聲淚俱發見義勇發百中百發 參考鏈接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一觸即發。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一觸即發。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一觸即發”分成的單字詳解:
一, 觸, 即, 發。
很赞哦!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