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沧州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的历史

火烧 2022-08-03 04:12:47 1040
泊头清真寺的历史 泊头清真寺泊头清真寺位于市区清真街南端,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1982年7月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泊头清真寺的历史  

泊头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位于市区清真街南端,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1982年7月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成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回族穆斯林群众正常的民族宗教活动主要场所,也是泊头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尤其是2004年电视剧《民族英雄马本斋》在泊头清真寺开拍以来,再现了马本斋烈士少年时期在泊头清真寺的成长经历,也再现了马本斋将这里作为主要根据地的战斗历程。

该寺坐西朝东,正门门楼阔三间,高十米,单檐歇山,古棚出厦,琉璃瓦顶,朱门铜饰,门媚楷书“化肇无极”,“清真寺”黑地金字悬于上方。

另两侧各有便门一个,继之青砖布瓦,雕花围墙,门脸建筑颇有气势。

寺内院落分为前庭、中庭和大殿。

前庭院左右有南北义学各三间,正面是一座高约20米的二层三蒙班克楼,灰墙红柱,石雕斗拱,攒尖绿顶,飞檐高翘。

楼内下为阁,上为厅,四周装有祀字形花梭栏杆,顶部有木质遗雕裙腰板、垂花柱,木作精致。

楼两侧各有便门一个,各建筑为重檐顶,相互映辉,华丽堂皇。

中殿由望月楼、南北便门、南北配殿、东耳房组成。

望月楼为中院起点,下层为阁,砖砌石墙,饰圆窗,四周以12根方柱筑成围廊,上起四面飞檐,廊柱间加棱形花栏杆;上层为厅,全木结构,外有窄廊,可过人,四周围卐形花栏杆,顶部有木质浮雕腰板,垂花柱。

此楼二层三蒙,重檐轿子顶(上层为重檐,下层为单檐),绿琉璃瓦罩顶。

三层飞檐的饰物均为绿琉璃瓦制。

望月楼又称班克楼、邦克楼、宣礼楼。

望月楼:取望月确定时间之意,逢伊斯兰教历9月1日,登楼望月,见新月进入斋月。

班克楼:清晨由宣礼员叫穆民礼拜(邦答,即晨礼,俗称喊“班克”),现有钟表,按时间礼拜,不再宣礼。

中庭院两则南北陪殿各六间,且与义学石在一线,面向后坐进数尺,留下较大空间以突出大殿。

正面则为三四米高的彩画透雕三屏门—衣殿阁,出四跳斗拱层数多,出檐深度大,薄威华贵。

大殿庭院(丹埠)两边各有汉白玉石桥通向南北讲堂,南讲堂为阿文小学,北讲堂为阿文大学。

北讲堂东侧有北跨院,设有沐浴室、烧水间十六间。

丹择上为清真寺的主要建筑——礼拜大殿。

大殿由前抱厦、前殿、中殿和后窑殿四部分组成,南北宽29米,东西长55米,呈凸形,号称“九九八十一间”,面积为1159平方米。

大殿建筑分前文后武。

前厦与前殿较高,中殿较低,后窑殿则以六角琐尖顶拔起,使之有所起伏。

内部巨柱方梁,落架高大,且木质咬合,悬梁吊柱,雕花刻棱。

后窑殿呈方形,墙壁饰有砖雕、花池。

沧州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的历史

窑殿上起六角亭子,用木荡成藻井形,正中悬下一木雕莲花垂柱,六边扶栏,全部透雕彩画。

大殿地面为800多块柏木长方板铺就,可容1200多人做礼拜。

大殿两廊稍低,并有便门通向外边,节日期间两廊有几百名妇女听阿旬讲“卧尔足”。

大殿正门两侧有楹联一副;原有明清两代皇帝、太子太保衍圣公等达官显贵的题匾18块,现仅存“清真光明”匾一块,藏于班克楼内,其他均为1982年以后所书。

其中“圣旨”系康熙帝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为北京牛街礼拜寺所颁,文革中丢失,1982年后修寺时又到北京牛街礼拜寺抄录了原文,刻制成匾;“清真光明”匾系孔子75代孙孔祥珂所书;“清真垂教”匾系清朝重臣张之洞之兄张之万所书;“清真”匾系康熙或乾隆的七皇子所书;“清真寺”匾系著名书法家陈叔亮1984年所书;“万古长青”匾系全国政协六届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孙轶青1992年所书;其余题匾者有:张之洞、纪晓岚、民国总统黎元洪(一说北洋军阀吴佩孚),交河县的四任知县及沧州人刘佩臣等。

该寺收到书画作品多件,择其要者有:著名画家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书法一幅,随赠徐悲鸿所做国画(马)一幅,画上附诗:静文爱妻存 伏枥宁终古 穷追破寂寥 风尘动广漠 霜草识秋高 定溯河源住 马夷会见招 微能奔走耳 未死未辞劳 廿八年五月星海客中;著名回族画家梁崎(泊头西南曹庄人,曾任天津市画院画师,天津市美协会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赠该寺对联一副,另作国画(山水、花卉)四幅;孙轶青(曾任国家文物局长,全国政协六协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二幅;红枫(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书法二幅;沈鹏(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一幅等。

该寺规模庞大且配置齐全,除具有清真寺的功能外,还强调了结构和艺术的协调统一,是典型的民族化了的伊斯兰教建筑群。

该寺在明万历、嘉靖年间进行了扩建,清代康熙、嘉庆、咸丰、光绪,以至民国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寺内现存有康熙四十一年重修时的匾额,另有光绪三十四年,民国19年重修的砖刻。

寺内还存有一个乾隆四十九年的“清真寺恩功记”碑等。

泊头清真寺不仅驰名国内,且在国外伊斯兰教界亦享有一定的声誉。

1935年,土耳其一中学校长麦尔稣穆曾来传教考察。

解放前,清真寺还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先后建立过“贫民夜校”、“工人夜校”等党的外围组织。

“文化大革命”中,该寺遭到破坏。

自1982年起,国务院宗教局、省文化局及泊头市政府共拨款30多万元,对该寺进行修缮,现主要建筑已按原样修葺一新。

2005年,国家将投资700多万元维修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期将历时三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