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成语有关的成语 越王勾践是怎么死的?关于勾践的成语有哪些
越王勾践是怎么死的?关于勾践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勾践的成语有哪些
勾践是越国君王,他先败后胜,先弱后强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们先来看看勾践的长相,成语里说勾践是长颈鸟喙。
勾践剧照
这个成语来自他身边一直跟随他起起落落到最后辅佐他复国的范蠡对他的评价。长颈鸟喙字面意思是说动物长长的脖子鸟的嘴巴,用来比喻阴险狠毒人的外表特征。如果有人被评价为长颈鸟喙,那你可能要多想一想,是不是这个人并非忠诚厚德之人,而是腹黑阴险呢?范蠡这样评价他,应该是来自多年来的深刻了解,虽然说的是面相,但是范蠡的看法是正确的,认为这个君王可以共患难却很难同富贵。
对于这点,还有一个成语叫大名难居,指的也是关于勾践的事迹。大名难居意思是盛名之下其实不好相处,出于史记范蠡言,当时越国灭吴国后声名大噪,范蠡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后来范蠡最终离开越国,隐居江湖。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指有些名声很好事情很风光的时候,其实真正相处留下来却很难。
对于勾践复仇成功顺利称霸春秋后,对那些曾患难相随的功臣们的作法,还有一个成语可以形容,就是藏弓烹狗。藏弓烹狗字面意思是指用弓箭射完鸟以后就收起了弓箭,把猎物都追捕完得手以后,就把猎狗也煮来吃了。这四个字成语比喻的是君王得势以后,就废弃了功臣,或者事情成功后就把帮过忙的人给赶走这些残忍的手段。与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类似意思。与藏弓烹狗对立的成语是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我们看待勾践应该想到人无全人这个特点,更何况是春秋战乱频繁,权力之争普遍的时代里的一个国君。勾践身上所有的缺点是一个权力争夺者普遍都有的,他坚强的意志力并非一般人可以做到。
越王勾践是怎么死的
周朝列国或多或少都与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有点关系,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卧薪尝胆的勾践也不例外。据传说勾践的祖先为夏朝帝王少康,他的父亲与吴王阖闾有间隙,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下面就来看看这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吧。
勾践剧照
勾践,封国为越,在今会稽一带,历史上听得最多的就是越王勾践了。他的父亲为允常,允常逝世,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攻伐,青年时期的他年少轻狂,意气用事,致使越国被阖闾所困,四面楚歌,后来孤注一掷刺杀了阖闾才得以解围。仇恨的火焰延续到了阖闾的儿子——夫差身上。
接下来的发生的事就不新鲜了,历史上的兴兵攻伐不过是消磨仇恨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使他的身边有陶朱公这样的不世之才,也照样俯首于命运的作弄。

不过也多亏了范蠡,他委曲求全,割地赔款,才得以存活,还好夫差是个心软的人,但心软却是他最大的弱点。他沉迷于西施的美,杀了伍子胥,让本应该被处死的勾践有了机会翻身,就这样葬送了自己的国家。
勾践算不上好人,不过是比常人能忍罢了,俗话说的千年老王八大概也这样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看出来他本性的范蠡捡了一条命,功臣文种却被杀害,可能是因果,就在杀了文种不久,史书记载他不寿而终,也就是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