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咎由自取的下一句 咎由自取

火烧 2022-01-19 09:22:19 1070
咎由自取 【成语名字】咎由自取 gt 【汉语拼音】jiù yóu zì qǔ gt 【成语解释】 gt 所有的罪过、灾祸都是自己造成的。语本《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gt 【成语典
咎由自取的下一句 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  

【成语名字】咎由自取>【汉语拼音】jiù yóu zì qǔ>【成语解释】> 所有的罪过、灾祸都是自己造成的。语本《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成语典故】> 《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成语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战国策.齐策四》。> 2、迹:追踪、探究。> 3、 规距:指行为法度、标准。> 4、招祸取咎:招来灾祸。> 〔参考数据〕> 《战国策.齐策四》>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成语出处】> 1、《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因此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了。”> 2、《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虽然城厢出了盗案,是老兄们负责任;但这件事,据兄弟看起来,他们两家实在是咎由自取。”> 3、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噫!祸兮福所倚,天道之常。溺死三人,虽曰咎由自取,要皆风流自赏者有以致之,故君子贵慎微焉。”> 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们大老官,一帆风顺的升官发财,还有什么不自在?不过为点小小家事罢了。然而据我看来,他实在是咎由自取。”>【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所有的罪过、灾祸都是自己造成的。> 使用类别    用在“自取其祸”的表述上。>【咎由自取造句】    > 1、他会身陷囹圄,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2、很多历史人物的不得善终,都可归因于咎由自取。> 3、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他这是咎由自取,怪得了谁呢?> 4、他因到处为非作歹而被警察逮捕入狱,可说是咎由自取,无可埋怨。> 5、本来好汉不吃眼前亏,但你却故犯众怒,引来非义,真是咎由自取!> 6、明知他是小人你还加以重用,弄得如今公司乌烟瘴气,难怪大家说你养痈贻患,咎由自取。> 辨识>【近义词】:自取其咎,自取其祸,罪有应得>【反义词】:祸从天降>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咎由自取”及“罪有应得”都有因作恶而遭受惩罚的意思。> 异    “咎由自取”侧重于强调所受的灾祸是自己招来的;“罪有应得”侧重于强调所受的惩诫是应该得到的。> 咎由自取    罪有应得    辨似造句> 他因杀人越货而被科处极刑,当然是咎由自取,无可非议。> 明知他是小人你还加以重用,弄得如今公司乌烟瘴气,难怪大家说你养痈贻患,罪有应得。>【参考词语】:咎皆自贻>【汉语拼音】:jiù jiē zì yí>【成语解释】:犹“咎由自取”。见“咎由自取”条。> 1、宋.陈亮《陈亮集.卷一八.启.谢汪侍郎启》:“孝敬之道素亏,罹亲非罪;营救之诚不至,有枉莫伸。咎皆自贻,情将谁恤!” >【参考词语】:侮由自取>【汉语拼音】:wǔ yóu zì qǔ>【成语解释】:即“咎由自取”。见“咎由自取”条。> 1、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一.毒谑》:“珰怒愤攘臂,至欲自裁,二司力劝而止;虽属毒谑,实侮由自取也。” >【参考词语】:祸由自取>【汉语拼音】:huò yóu zì qǔ>【成语解释】:即“咎由自取”。见“咎由自取”条。> 1、《飞龙全传.第一一回》:“那姑娘听了,叫苦不迭,泪落如珠;欲要举动声张,怎奈他*(祸)由自取,众所不容。” >【参考词语】:孽由自取>【汉语拼音】:niè yóu zì qǔ>【成语解释】:即“咎由自取”。见“咎由自取”条。> 1、清.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云贵奏稿.卷四.保山哨匪输诚献犯仍饬严拿折》:“倘敢负固不服,则是孽由自取,定予剿洗无遗。”>【咎由自取的】> 在《三国志.卷四○.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作者陈寿记叙了蜀国七位大将的生平事略。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具有武艺,气力过人,堪称是一员猛将;然而因没有出兵援救关羽,并且和孟达不和,使得孟达最后投奔魏国,他因此受到刘备的责怪;此外,诸葛亮也担心他刚猛的个性,将来在改换政权后会很难制御,劝先主除之,终于导致刘备把他赐死。彭羕,刘备认为他足以和孔明、孝直等人并驾齐驱,但诸葛亮却认为彭羕心大志广,无法保国卫民,后来刘备就把他派离了京师,给予一个太守的职位;他对于这样的遭遇感到不平,说了一句让人引起误会的话,就被关到狱中,最后被诛杀。廖立,诸葛亮将他与庞统相提并论,誉为楚之良才,可以辅助兴盛国家大业;但在刘备死后,他却分析形势,批评当年刘备的不取汉中政策,也批评了关羽,另外又直言评点了几个当朝的人物,于是诸葛亮把他废为平民,流放到汶山。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佐刘禅的李严,在诸葛亮伐魏时,因伪造朝廷诏书,命令诸葛亮退兵,后来被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刘琰,操行不甚检点,并且因为与魏延不和,而不见容于诸葛亮;有一次,妻子去见太后,在宫中停留了将近一个月,他因此怀疑妻子与刘禅有私,于是派人去抓妻子,还脱下鞋子抽打她的耳光,终于因此被弃市。魏延,常常批评诸葛亮胆子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无用武之地;诸葛亮病重时嘱咐在他死后撤军,他却不同意,认为不必因为一人死而荒废了天下大事,仍然执意出兵,就被刘禅派人追杀了。杨仪,自认为功勋至大,足以代替诸葛亮辅政,诸葛亮以杨仪的胸襟气度狭隘,早将丞相的职位给了蒋琬;他对此感到不平,大发牢骚,当时大家都认为他的操守有过失,不敢与他往来;他说的话因此被人向朝廷揭发,最后自杀而死。《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篇末对这几个人下了评语,认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长才,然而追踪、探究他们的行为举止及其法度、标准,却可以从中看出最后的罪过、灾祸,都是由他们自己招致的。后来“咎由自取”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表示所有的罪过、灾祸都是自己造成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