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宝忏 【忏六聚法制意】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火烧 2021-07-24 19:32:47 1058
【忏六聚法制意】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子题:无有一法疾于心、罪种、 戒德重于地、心念疾于风,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夫结成罪种,理须忏除。则形清心净,应同僧法。故萨婆多云,无有一法疾于心者。不可以暂恶,

【忏六聚法制意】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宝忏 【忏六聚法制意】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子题:无有一法疾于心、罪种、 戒德重于地、心念疾于风,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夫结成罪种,理须忏除。则形清心净,应同僧法。故萨婆多云,无有一法疾于心者。不可以暂恶,便永弃之,故须忏悔。涅槃亦云,如我诃责毁禁之人,令彼自责,护持禁戒,说三恶道,为修善故。」资持记释云:「初叙忏意,上句明造业。且约篇聚所制二犯之罪,结业成因,必招来果,故如种焉。次句明须忏。以犯从妄起,罪假缘生;妄体本空,缘生无性;了知妄本,则犯相何依?识达缘生,则罪根叵得。是以忽追所犯,深恨前非;仰对胜缘,尽披肝胆;罪从心起,还逐心亡;既伏现因,不牵后果。犯而不悔,业苦何穷?有智识非,义无隐覆故也。则下二句彰益。上句自行无瑕,下句众法有用。故下,引劝。前引论文劝速改,初引论,不下,申劝。彼论问曰:『何法重于地?何法高于空?何法多于艸(草)?何法疾于风?』答:『戒德重于地,我慢高于空,烦恼多于艸,心念疾于风。』今略引后句,以明昔心造恶,今忽追悔,刹那翻善,不待终日;意令有犯速须求忏。次引经文彰佛劝。经明如来诃责示恶之意,欲令行者有过寻悔。上诃毁禁,令成止行,下说恶道,令成作行。」(事钞记卷二八‧一‧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